聯合國際世界佛教總部公告 第20170105號:因海長老只做一件事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一位大聖德,寫了這篇開示,實在是精妙絕倫,一針見血,非同凡俗論調,不愧為三段金釦上尊。本總部現原文照轉如下。

今天就由我來說幾句吧。因海長老圓寂後的一切法務,本該由莫知、東贊等幾位師兄協助我全權主持,結果旺扎師兄要求我讓給他操辦,才發生了旺扎師兄全權負責百場聖會的安排等法務。

很多人都在對因海聖僧的圓寂發表各自的讚評,但都是圍繞聖蹟的了不起在泛泛而談,沒有說到根本上,包括世界佛教總部,也只說到了聖境過程。有些人還發出荒唐之說:為什麼之前沒有聽說過這位聖尊,沒有這個人吧?你沒有聽說過的在羌佛處的高人多了,就連我你還不知道誰是誰呢!你知道英國皇室每位上層人物的名字嗎?有多少位貴族血統呢?你哪有資格知道呢?因為你還不到貴族血統的成份。有些甚至把舉世頂級的因海聖僧(聖尊)玷辱寫成大善知識、高僧、大德、大成就者、法師等稱號,還說什麼圓寂後敞開停放一個月,沒有冰凍,公開讓大家親近觀看、念誦、禮拜,肉身不但不臭,還發出光和香味,身體堅硬,不愧是一代高僧……這對常規高僧的讚歎立名是到位了,但對因海老和尚是不對份的,因海長老明明是史無前聖表顯,非要用一般的高僧立名,更有愚不可及之人!!!說因海長老既然是聖僧,為什麼還要靠大家修法助念?明確告訴你等,這些助念的人連因海長老的一根頭髮都不如,唸佛唸經是藉長老的現場加持而成就自己的道資糧,哪裡是長老需要你等五濁臭皮囊之人?這就猶如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成道圓寂之日一樣,普通人要去開大法會唸佛、唸經、唸咒、上供、迴向、祈禱等等,佛菩薩還需要這些凡夫去助念嗎?這些凡人是藉此聖日修法,迴向給佛菩薩,召來返回巨大功德,增益自己資糧,如果你們聽說過無上大佛母(灑母白請)儀軌修法,最後迴向有一必須之句:“愿將修此功德,迴向無上佛母。”最頂聖的妙覺佛母需要凡夫的迴向嗎?同如此理,長老乃是幾千年來的頂級聖僧,所以唸佛誦咒之人才會在短短的聖會,就會得到修學佛法百世也灌不到的本尊法緣灌頂,這就是長老巨聖的加持賜給大家的功德!沒有長老現場的加持,你個人修幾千場同樣的法會,也沒有資格受到本尊法緣灌頂,大寺廟的人每天都有早晚課,誦、修幾千場的人多了,為什麼就得不到這麼高的灌頂呢?你們這些修法唸經、唸咒、唸聖號的人,其功德比起長老,萬分之一都不到,而這些人藉長老圓寂聖日作法供養,所回收到返回長老賜予的功德勝於你們日常中唸經、唸咒、讚佛、修法的人的功德百千萬倍,因此,才能得到幾百輩子都得不到的本尊法緣灌頂。

不錯,很多人都說,因海老和尚的聖蹟言之不完,道之不盡,可大家卻不知道,因海長老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告訴了佛教徒們,佛教、佛法已經進入了一片亂象的末法時期,正法已經失傳,但是真正的佛法照常存在著,就在長老手中,而長老的佛法來源於何處?下面有三點可供只做了一件事的深思:

第一,      長老證明了是佛史上的頂級聖僧;

第二,      長老告訴了我們修行學佛的精髓;

第三,      長老點示了他的成就法源之處。

先說第一點,早在十幾年前,長老曾被迫害死後,顯聖五日復活,而第一句話就說:“不可對下手害我的人有一點傷害的行為”,長老只有大悲菩提之心行,沒有絲毫嗔恨。現在圓寂,為佛教史上創下了圓寂後十日肉身大神變,把圓寂後本是骨骼突出、瘦削蒼老的面容徹底變為豐滿圓潤莊嚴,連指頭指甲都在繼續長,長長了,為因海長老服務的殯儀館的親身經歷的人員,也證明了老和尚的史無前例的聖蹟,僅此成就,即是前聖無有的頂級的世界第一聖僧,但可惜的是,必須按照美國法律,在第三十二天入土上供。

再說第二點,長老給旺扎上尊的偈語:“自古聖賢多寂寞,唯有隱者留其名,諸惡莫作眾善行,不邪不騙大悲心,臘子並非宗派人,善行功德入法門,若求正法得高峰,隨我直拜佛陀宗(佛陀宗就是十方諸佛的宗教,也就是釋迦牟尼佛真正的佛教,而不是添加了後人派系改變過的佛法,佛陀宗直屬於佛,沒有什麼這個傳承法脈、那個宗派體系)”,長老告訴大家,修行學佛要隱匿名利,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最好的修行佛法是《解脫大手印》,他帶旺扎上尊直拜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學法,含義深遠。

第三點,長老是“解脫大手印合修大悲勝海紅觀音”的大成就者,他圓寂前與圓寂後的聖蹟,已徹底證明打破了佛史的固有圓寂紀錄,而長老的一切史無前聖、不可思議的驚世聖蹟,是來源於十方諸佛的共法,是從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處所學,受羌佛境行灌頂和頂級無上的佛降甘露灌頂所證到的成就,他告訴旺扎上尊說:“若求正法得高峰,隨我直拜佛陀宗”,明示了他的法源來源於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雖然有很多弟子都是著名高僧大德、大成就者,有化虹光圓寂,有的生死自由,有的火化出舍利(堅固子),有的肉身不壞,有的先到極樂世界參觀後再回來往昇,除了釋迦佛陀,這在佛史上根本就沒有前聖曾有過這麼多先例,如高僧通慧長老、清定大師、普觀長老、果章長老、悟明長老、意昭老和尚、大西拉法王、王靈澤、程娥芬、侯欲善、唐謝樂慧、林劉惠秀等居士,但他們的成就也不如因海長老舉世無雙的成就,因海長老證明了,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是當今世界真正如來正法大法的源頭之處,無有第二人能品其左右!而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所行的佛事,恰恰是幾千年來公開唯一破邪立正、無私利生的實施者,所以說因海長老以修證出現的成就,來證明了羌佛的至高無上佛境,由此則知,長老為佛教史上,破除邪師騙子、樹立如來正法,立下了無人能比的功勛,因為他以學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佛法的巨大成就,展示了羌佛的至高無比,長老做的就是這件事!

一個慚愧自修者

聯合國際世界佛教總部

二〇一七年三月一日

聯合國際世界佛教總部公告 第20170105號:因海長老只做一件事






3會員
719內容數
歡迎大家完整轉發、刊印、宣傳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網站的內容,以方便利益到不同因緣的一切大眾!對於那些隱藏、扣壓,甚至詆毀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文告的人,無論他是什麼樣的身份、打著什麼樣的名號,佛弟子們一定要遠離,因為這些人一定是私慾貪得、為了個人利益而詐騙行人的妖人或騙子!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國際稻米年決議文本/聯合國千年宣言大會回顧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大會第2/2001號決議,注意到稻米是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的糧食,申明需要提高對稻米在減少貧困和營養不良方面的認識,重申需要是世界重視稻米的所用,對於提供糧食安全和消除貧困以實現國際商定的發展目標。
Thumbnail
avatar
青芽兒
2023-07-25
聯合國2004年國際稻米年--概念提要 稻米是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的食糧,為千萬稻米生產者、加工者和營銷者帶來生計。國際稻米年旨在促進改善稻穀生產和獲得這一重要糧食作物的途徑。發展可持續的稻穀系統將減少饑餓與貧困,促進環境養護,並為以稻米為生命的今世及後代創造更好的生活。 
Thumbnail
avatar
青芽兒
2023-07-20
稻米就是生命––聯合國2004國際稻米年.前言2004年,是聯合國標定的「國際稻米年」;其主題,則是「稻米就是生命」。
Thumbnail
avatar
青芽兒
2023-07-15
韓國 21 日放空遊:DAY15 釜山攻略 - 廣安里、聯合國紀念墓園、Inside Busan、強迫勞動博物館Inside Busan Hostel 我們來到釜山很期待的就是入住這間 Inside Busan Hostel,因為他有著看起來很棒的建築設計。主要概念是在一個小基地裡面,放了好幾棟獨立的建築量體,每一個都有自己的造型與座向,讓每一個入住者都可以獨享自己的空間與陽台!
Thumbnail
avatar
IanC.
2023-04-09
半世紀前聯合國2758號決議案是台灣變為中國一部分之國際法依據嗎?[成王敗寇]為封建皇朝興替之寫照,朱元璋起義代元建立大明,明又亡於清,清又滅於國民黨孫中山先生,於1912年建立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ROC),建國以來歷經北伐,抗日,剿共,國事紛亂不已,苦難重重民不聊生,尤其抗日戰爭期間,馬列信徒中國共產黨酋毛澤東叛出國民黨,在蘇俄共產極權扶植下,武力
Thumbnail
avatar
Martin Chiu
2021-10-26
國際議題|含鉛汽油正式停售,聯合國宣布:下一步將逐步淘汰燃油車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於今年 8 月底宣布,在聯合國的「乾淨燃料與車輛行動(Partnership for Clean Fuels and Vehicles, PCFV)」推動近 20 年的努力下,全球正式停售含鉛汽油,含鉛汽油時代走入歷史,人類與地球的健康少了一大威脅。 使用近一世紀走入歷
Thumbnail
avatar
本住人
2021-09-11
幸福聯何國Podcast-台灣學生立足國際應有的競爭力這一集是由台大財經系專家教授 陳嫦芬老師在幸福聯何國分享的Podcast,主要圍繞著台灣的大學生要在國際的平台競爭該具備哪一些職場素養,以及需要培養哪一些競爭力,才能迎向未來。非常榮幸的在「職場迎風飛」的Podcast 裡有和嫦芬老師一起錄製一集節目,深刻感受到嫦芬老師深厚的職場功力和閱歷累積,樂意
avatar
Ethan的商業 & 閱讀& 學習筆記
2021-09-01
國際議題|聯合國氣候變遷報告重點與影響:暖化速度超乎預期,人類社會亮紅燈 聯合國機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本週公布了《氣候變遷報告》,是繼 2014 年以來「第一份與氣候變遷相關的科學評估」,指出全球升溫的速度快於預期,並且幾乎都是人類活動所致。工作小組呼籲,全球暖化已經「亮起紅燈」,但人們還可以避免氣候災難,只要人們立即採取積極氣候行動、終止化石燃料,
Thumbnail
avatar
本住人
2021-08-18
avatar
吳僑生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