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的選擇是比較各種優劣條件而決定出來的,例如在利率極低的情況下,各類資產都較容易獲得比定存利率還高的報酬,閒置資金會到處找尋各式各樣投資機會,甚至各種融資貸款投入是市場追逐較高報酬,最基本的比較條件是利率水準,利率1%的時候,只需有5%的報酬率就可以投資,當利率達到5%時,報酬率要求要達到8%甚至10%才有吸引力,升息達一定水準時,對於各種資產價格都有很大的影響。
不過投資並非只是單純數學算式的比較,還有許多細微的考量,由於利率會變動,可能經過一年後的利率和現在並不相同,利率上升可能讓報酬率較低的資產遭遇拋售壓力,但對於長期投資人而言,考量的是更長遠的情況,利率也可能在一段時間後會降低,不一定需要急著拋售資產,不過若利率會在較高水準維持較長的時間,就會使長期投資人做出不一樣的決策,所以聯準會宣示會維持高利率一段時間,對於股市是負面影響。
對於股市而言,不同時期各類股票表現差異,也是比較各種優劣條件而決定出來的,例如在經濟成長階段,有許多企業營收獲利可以明顯成長,成長型股票比較受歡迎,股票市值的成長報酬(股價的價差)遠優於股息,高股息殖利率不會是投資考量的主要因素,獲利成長才是影響股價的主要因素,例如2020~2021年的行情裡,景氣循環產業的面板、鋼鐵、航運,再加上半導體,都是獲利成長的產業,成為帶動行情的主角,今年景氣衰退、缺乏成長的產業,高股息類股變成較受歡迎的股票族群,股息殖利率可能與過去相距不遠,不是因為股息特別優異,只是相對比較其他族群的衰退,高股息類股變得比較有吸引力。
特定的類股族群什麼時候會開始不受歡迎?一種可能是情勢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