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阿密某知名餐廳主廚Carl(強納森法夫洛飾)過去曾因與妻子Inez(蘇菲亞薇格拉飾)的職涯規劃不合而離婚分居,使得兒子Percy(安傑安東尼飾)與Carl的相處時間少之又少。某天Carl在與團隊討論當晚的菜單時,由於餐廳店長Riva(達斯汀霍夫曼飾)得知洛杉磯知名美食評鑑家Michel(奧立佛普雷特飾)預告將到訪用餐,欲為了顧及本店名譽要求Carl依照「一成不變」的菜單上餐,結果對方的公開評論卻意外負面且低俗,之後更是在Twitter推特上開啟激烈的紅白大戰,於是忍無可忍的Carl決定向對方發表「攻擊」評論,而這也間接成為了餐廳營收的流量密碼。不過Riva似乎並沒有因Michel的再訪買單,所以Carl決定離職並依循Inez的想法,在暑假期間與Percy來場「餐車」之旅,並一路從邁阿密開往新紐澳良。最後,Carl決定邀請Inez與Percy一同經營餐車生意,而Michel也慕名前來並向Carl提出合作邀請,而Carl也不負眾望的答應開店,並於六個月後與Inez再婚。
〈五星主廚快餐車〉是以「美食」為主軸,述說生理男性生涯角色衝突的故事。
我承認我不是個好丈夫,也不是個好父親,但至少我做的菜很好吃。起初,Carl認為在「餐廳內」憑藉「創造性」來增進自身的廚藝是他持續投入的動力,不過眼下的職場環境似乎無法使他發揮所長,導致Carl必須更致力於開發新菜品,直到最終被現實狠狠地擊潰後,才開始思考「餐廳外」的可能性。與此同時,在前妻的前夫的協助下,Carl順應前妻的期待決定經營餐車,並回應兒子的願望,從邁阿密開往新紐澳良,而這也直接改變了他原有的生活模式,使「料理工作」不再與「陪伴家人」相衝突,所以當Carl看完兒子剪輯的影片後,才恍然領悟旅程的「意義」不在於「工作」本身,而在於工作當下與「誰」共同努力。
俗話說:牛牽到北京還是牛。所以千萬別侷限自己的所能做的範圍,勇敢嘗試。
為了工作離異,為了工作捨棄,了解工作時的你是我最想做的事情。起初,Percy並不理解Carl與母親的關係為何如此疏離,僅知道Carl似乎有意不願回家,導致他幾乎沒有與父親有什麼親密接觸,直到父親因不懂操作Twitter才決定向父親坦白,那時他才明白自己被留在母親這裡不是自己的錯,所以當他有機會與父親一同前去新紐澳良的時候,他才會積極地向母親爭取。與此同時,Percy其實很享受與父親親密相處的短暫時光,也很好奇父親如此熱衷的工作究竟如何,而這似乎也反映他對「父親角色」的意象越發具體清晰,只是隨著餐車旅行結束,似乎也引起了他的分離焦慮,所以當他得知父親想要繼續經營餐車的時候,想必會感到萬分喜悅吧!
捷思法意指個體憑藉片面或瑣碎資訊來進行假設與推論,從而在短時間內尋找「問題解決」的思考模式,為此相當容易受到「基模(Schema)」的影響,產生認知上的偏差。以本電影為例,在「餐廳」的「廚師」才能稱為主廚,經營「餐車」的「廚師」則不能稱為主廚,而這不僅反映Carl對「場域-職業」的認知是較為僵化的,同時也對「角色-功能」的展現是較為失衡的。換句話說,當我們僅依靠「自動化思考」來接觸外界的時候,不僅容易因「刺激→反應」陷入「解決問題」的「定錨(Anchoring)」輪迴中,也容易因「表面」問題的重複發生,而忽略「刺激」本身所傳遞的「核心」問題,為此學習關注自己的思考模式,並有意識地「批判自身觀點」是極為重要的。
認知失調意指大腦中的想法相互矛盾的時候,會引發強烈的不適感,使個體下意識「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原有的想法或行為,從而減緩信念與行動間是一致的。以本電影為例,Carl迫於現實的沉重打擊,本堅信「在餐廳擔任主廚」的信念與「在餐車販賣美食」的認知有所矛盾,不過為了維持「言行一致」的穩定狀態,勢必只能選擇調整想法(如:在哪都能當主廚)或行為(如:做好吃的料理)等。換句話說,當我們僅仰賴原有的認知來行動,卻間接忽略「現實要件」的時候,認知上不僅會容易因「缺乏彈性」受到挫折,同時情緒上也容易會因「反芻內耗」感到焦慮或憂鬱,為此時刻覺察想法與行為的一致性,並有意識地「控制身體」是極為重要的。
以「順應問題」為導向,具體指出「認知」、「行為」與「情緒」等多面向的盲點,進而豐富個體對「情境」的理解,便能夠有效減緩問題對個體造成的影響。以「替代性創傷」為例,諮商心理師對高風險病患使用「高層次」同理心的時候,容易因畫面想像過於具體導致「關係破損」的狀況,進而使前者也開始出現創傷反應,嚴重者可能還會出現職業倦怠的症狀,所以為了避免長期暴露在高風險的情境下,當務之急是減少接派案的個數,以及繁多的行政量,使其能夠花更多心力照顧自己的身心狀態是極為優先的。換句話說,批判性思考的核心應該是在於不斷「審視」情境的缺失,並提出有建設性的具體策略,從而有效克服下次的困難與挑戰。
以「逆轉問題」為導向,明確提出「認知」、「行為」、「情緒」等多面向的概念,進而累積個體對「脈絡」的體悟,便能夠有效轉化問題對個體造成的影響。以「替代性創傷」為例,筆者發現諮商心理師缺乏「創傷知情」的專業知識,以及「專業督導」的支持鼓勵,似乎才是主要使其罹患替代性創傷與專業耗竭的原因,所以為了降低諮商心理師出現「職業傷害」的可能性,積極營造「自我照顧」的組織氛圍,並提升「情感層面(歸屬)」的組織承諾,使其能夠在安全的環境中持續且有效能的晤談是頗為重要的關鍵。換句話說,創造性思考的核心應該是在於不斷「積累」脈絡的知識,並提出可參照的具體架構,從而有效因應不同情境的困難與挑戰。
以「心理動力」為界,影響力概略可區分「主動(操弄)」與「被動(順從)」兩類。其中,前者必須具備「堅定立場(有憑有據)」與「柔軟態度(拉近距離)」等素質方能有效建立個人品牌(印象管理);後者則必須具備「合作立場(社會認同)」與「開放態度(拉近距離)」等條件方能有效鞏固社會地位。換句話說,當我們能夠掌握「人際關係」的基本條件(願意聽+願意說)後,便會形成「良性」的情感連結,而不僅會強化「社會認同」的影響範圍,使慕名前來的人們積極參與,亦會活化「自我價值」的生命意義,使熱衷投入的人們有所收穫,所以越「居高權位者」越需謹言慎行(如:成功人士的經驗談),否則容易導致「居低權位者」的權益受損,最後便會兩敗俱傷。
Robert B. Cialdini長期致力影響力的研究後,整合出「互惠互利、承諾一致、社會認同、個人喜好、專家權威、稀缺可貴」等六項核心能力。以「諮商關係」為例,同理技術的使用不僅是「建立安全關係」的基本條件,同時也是後續「評估治療成效」的核心向度之一。對諮商心理師來說,具有目標性的深度晤談即是「影響力」的展現,因為唯有「暫時」進入當事人的主觀世界,方能理解對方的自我認同與生命意義。換句話說,諮商心理師必須在事前和當事人說明諮商流程(傾向性→專家取向),並逐步營造「合作」的關係氛圍(互惠性→當下回饋),且持續示範「一致」的行為模式(責任性→諮商效能感),便能夠強化對方「偏好」的認同(親近性→相信理解我的人說的話;稀缺性→矯正性情緒經驗)。
論語:誘之以利(互惠),動之以情(偏好),曉之以理(權威),視情況而定。
多年評論美食的部落客「公開」發表評價,不僅對Carl所處的餐廳產生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同時也引起Carl對Michel的濃烈敵意,並有意想透過「廚藝」再次向對方證明,直到Carl無意在Twitter上點燃火花,才轉為「對立」關係。然而,基於Percy將經營餐車的過程陸續發布的行動,使許多顧客慕名前來光顧,Carl似乎也無意間建立了個人品牌。換句話說,在「料理-品味」的互惠關係中,Carl公然質疑Michel的評論,並揭露作為廚師的不容易,除了能夠有效引起社會的關注,似乎更能夠彰顯廚師的職責,以及創作料理的辛勞。因此,當Carl開始經營餐車並在Twitter上不斷曝光後,我們便能發現Carl的工作重心早已從Michel身上轉移,並積極服務喜愛他的顧客身上。
願意靠近你的人都是喜歡你的人,所以千萬別花太多心力去照料討厭你的人。
根據「人際溝通」的等級劃分,辯論是以「實證」來探討「立場(敵友)」與「觀點(對錯)」不同的互動模式,與我們認知的「吵架」屬於同類不同種的概念,而根據筆者的所見所聞發現多數人時常會以「逃避心態」來處理關係的衝突與火花,不知道大家能否分享「有品質」的吵架經驗呢?
歡迎留言述說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