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與郭台銘的仇恨賽局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兩天台派刷最兇的事件,肯定是新新聞專訪柯文哲。那篇專訪之中,柯文哲醜態畢露,亂吐檳榔汁,要多噁心有多噁心,筆者就不多說了。相關的分析文、打臉文、嘲弄文也很多,大家若開心可以貼上來互相交流。

柯文哲發瘋的理由很清楚,因為兩大黨初選結束,歸隊效應啟動,柯陣營被邊緣化。初選結束至今,綠營智庫兩岸政策協會、TVBS、ETtoday都已經公布最新民調,把藍綠對決、三腳督、四腳督的對戰組合都調查過。雖然有機構效應與初選效應,大致上都呈現「蔡韓民調十分接近」、「柯文哲被邊緣化」這兩個結果。

大家請先看一看民調:

兩岸政策協會(7/15-7/16 調查)

蔡:韓=45.9:39.0

蔡:韓:柯=36.3:33.7:22.3

蔡:韓:柯:郭=33.1:29.9:14.0:16.9

蔡:韓:柯郭or郭柯=33.5:32.4:26.3

TVBS(7/15-7/17 調查)

蔡:韓=44:48

蔡:韓:柯=28:40:27

蔡:韓:柯:郭=23:34:19:20

蔡:韓:郭=30:37:27

ETtoday(7/16-7/18 調查)

蔡:韓=41.2:36.0

蔡:韓:柯=33.8:33.2:21.2

蔡:韓:柯:郭=31.8:30.5:11.1:20.7

蔡:韓:郭=35.6:30.2:25.1

蔡:韓:柯郭or郭柯=33.8:30.0:27.5

這三份民調,最慘烈的是 ETtoday,柯在四腳督之中居然只剩 11.1%。柯文哲的新新聞專訪是 7 月 17 日刊出,民調通常不會立即反應,如果是下週的民調,恐怕柯文哲還要再下探。畢竟新新聞專訪裡頭那種仇恨言論,已經徹底違背高階柯粉的「理性」,這幾天的大量柯粉轉黑跳船告解文,就是例證之一。

筆者之前提過,在台灣政治社會結構下,柯文哲已經被「投降統」洗腦成姑息主義者,柯文哲會因親中掉票,但他幕僚整組觀念壞掉,註定回不了頭。可即使大量掉票,柯文哲還是會繼續發瘋,因為他認定這樣有票,為什麼?柯文哲與郭台銘票源互搶,他要搶郭的票,所以主調必須維持「前進人民幣」、「不要對幹紅色供應鏈」、「蔡英文是禍源」,代價是流失「疏中親美」的選民。

另一方面,藉由瘋狗式亂咬蔡英文總統、蘇貞昌院長,柯文哲可以博得版面,這就是筆者一直以來請讀者小心的投機式選舉戰術。柯文哲為了刷曝光,講出「恨英說」,話題本身已經很勁爆,統媒更是見獵心喜。 7 月 18 日聯合報與聯合晚報的頭版頭,全是柯文哲羞辱蔡總統的報導,柯文哲得到流量,而統媒也非常喜悅地「藉柯打英」。

「柯」與「郭」的仇恨賽局

前面提過,初選結束後,果凍必須在幾套劇本中選擇:一、等待「換韓」。二、獨立參選。三、結盟柯文哲。當然也有親民黨這個有利的工具性備案。

檳榔的劇本更簡單,他以為自己左右逢源,結果是被左右夾殺。前一天還在假裝跟綠營沒心結,隔天就抽抽噎噎地說憎恨蔡總統,真的把選民當做白癡嗎?很不幸,會信這種話的人已經全部泡在浴缸裡頭了。

(話說回來,高雄的排水全部塞住,高雄變成大浴缸,原來塞子是這個意思?)

初選過三天後,原本在氣頭上的郭董,現在看起來已經冷靜了。雖然還保留參選空間,但是大方向應該是先朝著「換韓」進行。

讀者可能會想問,「換韓」不是會重演 2016 「換柱」的掉票嗎?沒錯,所以現在郭營與菁英藍正在圖謀一種狀況:若韓降溫掉票的同時,蔡總統掉票更多,那郭營與菁英藍就能「換韓」換得舒服自在、心安理得。

為了讓這個美麗的劇本實現,需要蔡總統聲勢下滑。之前筆者就說過,紅藍白這個「統一戰線」的最大公約數,就是「拉下蔡英文」。所以聯合報系才會大肆報導柯文哲的「恨英說」,能夠藉柯打英完完全全是正中下懷。

媒體資源傾斜,始終是大危機,但是只要我們把握好選戰節奏,危機就能化為轉機。

以蔡總統的穩健審慎,搭配蘇揆的靈活高效,除非藍營再度製造「宇昌案」、「浩鼎案」(機率其實不小,畢竟國民黨是冤案製造大師),府院幾乎不可能有大規模失分的情況。

反倒是韓、郭、柯三人,將會面臨各種困局。韓的「烙跑」與現在的「超嚴重淹水」完全無法開脫,還要繼續掉票;郭虎視眈眈想要「代韓上場」,與韓柯形成詭異的競合關係;柯則是「搶了郭票就拿不到綠票」,註定兩頭空。

穩健行軍,各個擊破

戰局變化很快,但所幸我們預測的大致準確,進而有穩健的戰略配置。兩黨初選結束後,蔡總統支持率不會再有高速成長,反觀韓郭柯卻還有繼續下探的力道。

我們的目標,即使很難吸納韓郭柯的流失票,至少要讓他們投不下去這些爛人。接下來的時間,我們不必再說「非韓不投」、「非郭不投」,我們只需要認認真真做自己,做個好台灣人。具體步驟如下:

1. 正面挺英,散播政績。

2. 批韓嘲韓,煽動郭粉,裂解藍營。

3. 無視 2019 的柯檳榔,召喚 2014 的柯醫師。

我們現在只需要好好地朝這個方向努力,就能夠穩定前往我們想要的未來。

大家,加油吧!

(唔,工作一天後,在長程客運上寫這篇,有點辛苦,但只要能贏 2020 怎麼累都可以。8 月 2 日會舉辦台北場的交流講座,預定 8 月中再舉辦高雄場,這幾天會公布報名資訊,希望大家能來捧場哦。)


原文發表於2019年7月19日 原文傳送門

raw-image



這個專題收錄了所有恕我的重要公開評論,也是為韓流出現以後的台灣政治留下一段側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