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

含有「柯文哲」共 79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別讓媒體決定你的人生與錢包:從京華城到ETF的心理學啟示 最近,柯文哲的京華城案件在媒體上被炒得沸沸揚揚。主流媒體幾乎一致報導事件嚴重性,讓一般民眾自然而然地將柯文哲標籤為貪官。這種現象,讓我不禁想到一句老話:「三人成虎」。 只要多數人說某件事是真的,即便缺乏事實,也會被認為是真實。 我親身感
本文藉柯文哲民眾黨主席選舉人選,回想德國總理梅克爾,她在政治路上的關鍵選擇影響了後來的發展,自栩台灣第三勢力的柯文哲民眾黨,正扮演甚麼樣的角色,走上甚麼樣的路線與發展呢?
本文探討中國活摘器官的駭人聽聞的真實案例,從臺灣名醫柯文哲的背景連結、法輪功學員的遭遇、武漢學生的失蹤,到韓國遊客的悲劇,層層揭露中國系統性迫害人權的惡行。文章引述現場警衛證詞、流亡醫師安華的說法,並分析醫學期刊論文及新疆機場的特殊通道,旨在喚醒臺灣及全球對此問題的重視,保障人身安全。
刑訴法 413 - 若高院認為抗告有理,可採取以下之一決定:1. 發回原審法院重新裁定;2. 高院自行裁定。/ 刑訴法 415 - 高院之裁定,不得再行抗告。
Thumbnail
臺北地院再度裁定柯文哲7000萬交保,維持限制出境等條件。事件持續延燒,引發網路聲量激增,但民調與網路熱度卻呈現分歧。本文深入探討事件的法律爭議、民眾黨應對策略,以及其對2024總統大選的影響,並分析聲量背後的支持度與信任度問題。
Thumbnail
本文分享閱讀河合隼雄《情結:內心隱形的拉扯力量》的感受與心得,藉由書中關於死與重生、社會恐懼症的案例,反思自身在教學工作中遇到的焦慮與挑戰,並以輕鬆幽默的筆觸,結合個人經驗與流行文化元素,引導讀者深入思考情結的影響與應對。
起源:白色力量的誕生(2019)8月6日,柯文哲在台北成立「台灣民眾黨」,沿用1930年代蔣渭水的政黨名稱。初期的口號是「超越藍綠」「理性、科學、專業」,鎖定都市產、專業人士與年輕選民對藍綠不滿的情緒,打出「白色力量」品牌。核心特徵:強調政策與專業問政,不以傳統統獨意識形態為...
Thumbnail
柯文哲遭羈押逾一年,主要證人已完成交互詰問,法院裁定交保並啟動科技監控與限制措施,檢方卻仍以「可能串證」、「政治影響力」等抽象理由抗告。此舉不僅違反比例原則,更侵蝕辯護權與程序正義。若有具體犯罪證據,應依法提出、公開審理;否則,持續羈押只會讓司法淪為懲罰工具,失去制度正當性與社會信任。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