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賴的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依賴別人的人是缺少了安全感和自信感?

  很多人對於喜歡依賴人的人總是呈現兩極化,有人覺得習慣依賴人的人自己都不能自己處理好自己的事情,總是想著依賴人家幫忙完成,但有人覺得會依賴人的人,不一定是自己處理不來,而是想讓別人也有表現的機會,有人喜歡別人依賴自己,覺得自己不僅能照顧好自己還能照顧好別人,有人不喜歡別人依賴自己,覺得自己照顧自己就很累了,還要讓別人依賴,壓力太大了。

依賴別人的人,是因為不相信自己還是純粹偷懶?

  我的能力不好、我學不會、我會越用越糟,所以我想請別人幫我用,因為別人做的比較好,習慣依賴別人的人,或許有過以上這些想法,當然也有可能有最簡單的解釋,就是自己不想用,可能是沒時間、有其他想做的事,也可能只因自己偷懶,所以想請人家完成,

  • 如果是前者,覺得自己能力不好,害怕搞砸,可以試著換個角度想,我們每個人都不是生來就會每一樣東西的,都是學習、練習、熟練而來的,學會一件新鮮事物後,不敢嘗試是很正常的,但若是沒有練習又何來的熟練,所以要先往前走那一步,不要先想著一定會搞砸,而是沉下心想著學得那樣,照著那樣做,就算結果還是搞砸,也想著一切都是練習,只要記住錯誤、失誤的地方,去做修正,讓下次做得更好就好。


  • 如果是後者,因為自己不想用而偷懶,或者真的沒時間,又或者當下想做其他事,而依賴其他人完成自己的事情,試想一下,如果今天被要求做事的人是自己,是否也願意把自己寶貴的時間花在本不是自己應該做的事上,自己的事情可以依照輕重緩急自己去做分配和處理,但所花費的時間還是一樣是自己的時間,而不是他人的時間,只因這是自己所該做的事情,本就是拿自己的其中一部份時間來完成才是。


對於你來說「依賴的人」是怎麼樣的呢?留言讓我和格友們知道吧!  

avatar-img
79會員
146內容數
有時好奇,人有那麼多情緒和不同的情感表現,人們會給予不同的形容詞甚至說是標籤,但真的都是符合的嗎?在這可以看成是心靈雞湯,也可以看成是對每一種情緒和情感表現的另一種自我理解,這裡是宇彗星,歡迎你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宇彗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獨立的人,總有某個瞬間感到孤獨。
獨立的人,總有某個瞬間感到孤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因為自己的個性使然,踏入一個未知的環境時,總是容易想迎合他人,認為配合他人的話題接續,會讓自己顯得比較合群。 矛盾的是,自己也經常在當下感受到不舒服,這不舒服似乎是因為習慣配合,所以自然而然地被判定應該是一個甚麼都可以、都沒差的腳色,在此時,又為了表達自已的鮮明,卻也在這過程中失去自己...
Thumbnail
對他人經常抱有高度的期待,是源自於「依賴性」。 希望透過別人得到成長、收穫。 這種依賴不單指實質意義上的幫助。也可以是源自於內心的一種期望。 當別人不符合自己的期待時,隨之陷入一種自我否定的習慣性內粍。 是一種習性、潛意識裡的匱乏。 在成長的道路上,能夠給予幫助的人並不多。當身邊的人擁有的
你會不會覺得,什麼事情都要自己做才放心呢? 但什麼事都自己做,會不會覺得好累呢? 今天想跟你聊聊我最近體會很多的詞:「賦權(Empower)」
昨天在微信公眾號上看了一位心理諮詢老師的文章,裡面提到了 遇到困境,大家往往會有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一種是:「凡事只靠自己,盡量不麻煩別人。」另一種是:「凡事多麻煩別人,盡量不只靠自己。」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你過去的相關經歷是什麼樣的?
Thumbnail
〈情境 I〉 A:你們誰可以幫我忙? B:ㄟ…我現在沒辦法喔。 C:我也在忙。 A:拜託啦。 B:可是…我真的有事要忙啊。 C:我也沒有時間幫你。 A:真是的,一點小忙也不幫,多虧我對你們那麼好。 B:不是啦,我真的在忙。 C:我有事情要先忙~ A:你們都只顧自己、太不夠朋友了啦
被需要和需要的情緒價值差異在哪 被需要者通常是卑微的 想透過別人認同自己而需要自己的過程 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而需要者通常是理直氣壯的 認為別人需要給予自己想要的 那怎麼不能將被需要者和需要者放在一起呢 不恰如其分得剛剛好 各取所需? 然後一番操作下來 被需要者容易被無止盡
Thumbnail
太依賴他人會讓我們忘記自己的能力。我們需要學會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受傷,不要讓自己迷失。這篇文章分享了發現自己內心強大的重要性,以及對自己的保護和提醒。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關係囤積」現象,說明其成因、特徵和解決方法。關係囤積者看似社交活躍,卻缺乏深度關係,並藉由不斷拓展人際關係來掩蓋內心的不安。文章提供改善方法,包括:慢下來檢視社交習慣、感受當下關係而非一味拓展、探索內在安全感、設立健康的社交界限等,最終目標是追求關係品質而非數量,建立更健康的社交模式。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因為自己的個性使然,踏入一個未知的環境時,總是容易想迎合他人,認為配合他人的話題接續,會讓自己顯得比較合群。 矛盾的是,自己也經常在當下感受到不舒服,這不舒服似乎是因為習慣配合,所以自然而然地被判定應該是一個甚麼都可以、都沒差的腳色,在此時,又為了表達自已的鮮明,卻也在這過程中失去自己...
Thumbnail
對他人經常抱有高度的期待,是源自於「依賴性」。 希望透過別人得到成長、收穫。 這種依賴不單指實質意義上的幫助。也可以是源自於內心的一種期望。 當別人不符合自己的期待時,隨之陷入一種自我否定的習慣性內粍。 是一種習性、潛意識裡的匱乏。 在成長的道路上,能夠給予幫助的人並不多。當身邊的人擁有的
你會不會覺得,什麼事情都要自己做才放心呢? 但什麼事都自己做,會不會覺得好累呢? 今天想跟你聊聊我最近體會很多的詞:「賦權(Empower)」
昨天在微信公眾號上看了一位心理諮詢老師的文章,裡面提到了 遇到困境,大家往往會有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一種是:「凡事只靠自己,盡量不麻煩別人。」另一種是:「凡事多麻煩別人,盡量不只靠自己。」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你過去的相關經歷是什麼樣的?
Thumbnail
〈情境 I〉 A:你們誰可以幫我忙? B:ㄟ…我現在沒辦法喔。 C:我也在忙。 A:拜託啦。 B:可是…我真的有事要忙啊。 C:我也沒有時間幫你。 A:真是的,一點小忙也不幫,多虧我對你們那麼好。 B:不是啦,我真的在忙。 C:我有事情要先忙~ A:你們都只顧自己、太不夠朋友了啦
被需要和需要的情緒價值差異在哪 被需要者通常是卑微的 想透過別人認同自己而需要自己的過程 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而需要者通常是理直氣壯的 認為別人需要給予自己想要的 那怎麼不能將被需要者和需要者放在一起呢 不恰如其分得剛剛好 各取所需? 然後一番操作下來 被需要者容易被無止盡
Thumbnail
太依賴他人會讓我們忘記自己的能力。我們需要學會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受傷,不要讓自己迷失。這篇文章分享了發現自己內心強大的重要性,以及對自己的保護和提醒。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關係囤積」現象,說明其成因、特徵和解決方法。關係囤積者看似社交活躍,卻缺乏深度關係,並藉由不斷拓展人際關係來掩蓋內心的不安。文章提供改善方法,包括:慢下來檢視社交習慣、感受當下關係而非一味拓展、探索內在安全感、設立健康的社交界限等,最終目標是追求關係品質而非數量,建立更健康的社交模式。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