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水是製茶的重要步驟, 也是坪林的地方誌。

2023/11/28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撰文.圖片提供=《走水》地方誌|本文收錄於《新北市文化》季刊49期‧在地文化實踐,經《走水》地方誌授權同意轉載。 

《走水》目前已出版三期

《走水》目前已出版三期

《走水》是坪林的地方誌,也是製茶的重要步驟,在走到書中的山林水邊之前,讓我們先從坪林和其賴以為生的茶產業開始,才能真正瞭解地方的走水,以及持續發酵的香氣。

 

坪林的年輕人們在外地走了一遭, 仍然選擇走回家鄉

坪林,座落在新北市東南側,過去為往來臺北與宜蘭的必經之地,後因翡翠水庫啟用,全區劃入水源特定保護區,使得開發受限,再加上雪山隧道開通,前往宜蘭的遊客不再停留於此,坪林失去了過往遊客絡繹不絕的繁榮,卻留下未被破壞的自然生態,也保存了更多在地居民的生活樣貌。

國道五號開通前,人們和自然共存;國道五號開通後,帶走坪林的人潮。

國道五號開通前,人們和自然共存;國道五號開通後,帶走坪林的人潮。

此外,坪林還是全臺包種茶的最大產區,不同於中南部大型製茶廠的專業分工,坪林保留了家戶式的製茶手路,每一戶種茶人家都有各自傳承的手藝,以及不同的風味特色。在製茶的過程中,有許多步驟需要仰賴製茶師的經驗和感官,才能達到理想風味。

「走水」在製茶的流程中,指的是讓茶葉的水分散失,葉內產生化學變化,轉變為香氣的其中一個關鍵步驟。對我們而言,「走水」則有著更深的含義。「走」可以是離開與到達,產業沒落造成人口老化,許多茶農並不希望孩子接班,但是坪林的年輕人們在外地走了一遭,仍然選擇走回家鄉。「水」是與居民共存的北勢溪,也是過往坪林產業發展的脈絡,現今卻也限制著坪林的發展。

對我們而言,走水不只是製茶的重要步驟,也是這個失去水分、人口外移的地方轉化出香氣的過程。


不是為了刊物而採集, 而是採集之後才成為刊物

採集人共作室於2019年發起「坪林故事採集」計畫,以探查在地故事為主軸,爬梳坪林文史資料、訪談長者故事,累積了許多在地的故事。例如我們採集了過去居民與水共生的生活模式,包含竹管抾水、漁筌製作等,也進一步動手製作,重現這些過去的技藝,但這些故事卻僅僅被記錄在課堂或成果報告中,不免讓人感到可惜。

社區長者展現製作漁筌的技藝。

社區長者展現製作漁筌的技藝。

於是,為了讓沒有關注地方、無法參與活動的人,能超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與這些故事互動,同時也混雜了編輯團隊對紙本刊物的浪漫想像。2022年7月, 作為「坪林故事採集」的支流,由坪林在地青年發起、撰寫的地方誌《走水》正式創刊。

《走水》的編輯團隊由坪林在地青年以及坪林的關係人口組成:總編輯培昕每週因工作、課業、生活的緣故,往返於中部和北部,持續串連不同單位、策劃坪林的各種企劃;編輯振紘則在正職、地方課程講師,偶爾還得回家幫忙賣茶粿的多重身份中,發掘並記錄地方故事;還有曾在國外打拚,近年回到坪林學習製茶的返鄉茶農柏諺,負責撰寫與茶有關的內容,將第一線的觀察與職人技藝化作文字紀錄;設計師楚妘則是曾花費兩年記錄坪林山水之美的插畫家。團隊成員們即便是坪林人,也都擁有不同的背景,組合成了刊物裡看待這片土地的多元視角。

編輯們抱著「在外人看到社區之前,我們自己是不是能先看到社區的故事?」這樣的想法,不特意去把刊物作為吸引遊客前來的宣傳品。因此,撰寫的主題大多不是最容易入門的觀光資訊,而是更深入也更貼近地方的內容,希望藉此找到真正認同且願意持續關注地方,甚至更進一步想讓坪林變得更好的讀者。比起單次的購買,或者單方面的閱讀,更想和讀者建立起夥伴關係,期待這些夥伴們能從關注開始,再進一步參與地方。

清晨的茶園景色

清晨的茶園景色

我們深知創刊短短一年的時間,《走水》在地方上的影響力還不大。但我們也發現過去在介紹坪林的時候,在地人總是只能拿出寫滿伴手禮、餐廳或者步道的觀光旅遊DM。現在不論是坪林茶業博物館,或者老街上的店家、創生單位等,在刊物發行之後,都多了一個向來訪的人們介紹坪林的工具。在講述地方故事的時候,提供了一個與以往不同的想像,讓《走水》像是引路人般,將更多人帶到商業以外的坪林更深處。

除了將刊物推薦給外地人,我們也很喜歡將刊物介紹給在地人、或者在外地生活的坪林人。像是我們曾經在外面擺攤,遇到坪林出身的老伯伯,一聽見是坪林的刊物,就説:「這我們自己的東西一定要支持。」馬上讓我們感覺到滿滿的在地情感。而且刊物總是能打開我們與地方長者的話題,在地成員將刊物拿給親戚長輩們看的時候,最常遇到的真實反應,是讓人哭笑不得的「字太小看不到」。但每次遇到長輩們看著圖片,說起一段自己的回憶,就讓人真切感覺到刊物的價值。不管是離現在太遙遠的事情,或是越來越少人可以聊的事情,只要還留在刊物裡,就能夠被記住和想起。


以四期為一個階段, 看看這四期能夠去到何處

《走水》至今已經發行三期,預計2023年底前將發行第四期,每一期都關注著不同的事情。第一期從信仰、產業、河川等不同面向,去呈現坪林的多元;第二期以水為主軸,記錄坪林長者們過去和水共存的故事,以及與水共生的技藝;第三期討論的是坪林如何與自然共存,以及因此衍伸出的公民議題;第四期則將深入坪林當地信仰,記錄元宵、中元以及五年一次媽祖遶境的地方文化。

事實上,這些主題的選定沒有複雜的原因,很單純是我們認為提到坪林的時候「一定要講的事」。就如同我們並沒有預設《走水》未來要成為什麼樣子,或者做到什麼樣的事情,只是覺得這些故事應該被看見。

在最一開始,我們就以四期為一個階段,想看看這四期的嘗試能夠帶我們去哪裡。雖然損益仍未平衡,接觸到的人還是很少,不過在這幾期的邊走邊試中,持續累積與擴散的關注,都是我們始料未及的,也確實帶領我們走進地方更深的地方,也走出坪林更遠的地方。

如果你也想感受走水後的香氣,歡迎翻開這本刊物,或者走進坪林。我們相信《走水》在地方的擾動,仍然持續在發酵中。這些擾動讓我們覺得地方有一點不一樣了,但這個不一樣究竟是什麼,歡迎你和我們一起看下去。



作者介紹:《走水》

由坪林第一本地方性刊物,從人文、產業、生態等面向記錄社區的每一面,希望透過文字與圖像的紀錄,讓更多在地人願意講述地方的故事,也讓更多外地人有機會瞭解和探索坪林。


《新北市文化》季刊 第49期

《新北市文化》季刊 第49期


《新北市文化》季刊

《新北市文化》季刊從1984年6月創刊至今,持續關注在新北和全台灣發生的多樣文化議題,關心藝術潮流,關心影視音創作,關心城市動態,關心常民生活,關心創意科技,關心土地工藝……

《新北市文化》季刊官方網站

加入官方臉書粉絲團「讀新北 Reading Life」文章與活動訊息不漏接

紙本刊物免費索取,請洽新北市化局(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一段161號28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