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遠古時圍在山洞篝火前說故事開始,一代代人不斷從故事的腐植土中獲得養分和勇氣。在淡水,有一群二度就業的媽媽們,走出家庭,導覽「淡水女路」,講述六個時代女性在淡水發光發熱的歷程。由李琪創辦的旅學堂,將旅行和女性歷史結合,陪伴在地的二度就業婦女,建立信心並與社會重新接軌,成為在地的導覽合作夥伴,創造了美麗的人文風景。
口述=李琪Vicky/圖片提供=旅學堂/撰文=駱亭伶(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52期,Cover Story|新北生活影像:日常生活,民間創作,地方故事)
我二十年前嫁來淡水,先生吳峻毅是土生土長的淡水人,也是資深文史工作者。但我一直在思考,一般遊客和親子要用什樣的角度來認識淡水?旅學堂就是從旅行中,一邊玩一邊學習的概念而成立的。
兩年多前,新北巿政府社會局、新北市婦女服務中心和淡水區公所,希望我能夠幫忙規劃「淡水女路」培訓課程。這項緣起於「不利處境女性就業培力支持計畫」的主軸計畫,鼓勵地方婦女參與在地女性導覽人員培訓,希望藉此能幫助二度就業的媽媽們,對於重返職場更有信心;並已於109年發展出以女性故事為特色的新北「菁桐女路」和「貢寮海女之路」。
一直以來,淡水有很多故事與傳奇,只是過去很少人將女性的故事特別撈出來講。有趣的是,我最初創立旅學堂,也想致敬馬偕博士的女學堂;受教育讓人有機會翻轉,淡水擁有臺灣第一所專為女子設立的學校,這段歷史很值得被大家知道。
淡水女路的「路」,不是指實體的路,代表的是一種心路歷程。我們以女性的角度,述說當遇到挫折時,她如何扭轉?過程中曾遇到了哪些貴人,讓她可以繼續學習,走出自己的路,不只是著眼於成功的事蹟。
其實培訓計畫的第一年,除了有一筆經費外,從課程內容、邀請講師、行程規劃到招募學員,都是從零開始。因為怕文史導覽太過艱深會讓人卻步,也安排了美感、影像等課程;並以工作坊形式,讓大家一起參與討論,最後舉辦成果發表會。在這個過程中,誕生了淡水女路的路線雛形。
我們整理出「滬尾好說」以及「微姯旅行」兩條淡水女路,訴說馬偕夫人張聰明、張聰明的養祖母陳塔嫂、膠彩畫家林玉珠、舞蹈家羅曼菲、高爾夫球天后涂阿玉,以及「阿給」發明人楊鄭錦文等六位女性的生命軌跡和地景。
從第一屆只敢招收20人,到現在第四屆已經培力了100多位學員。年齡大約從40至60歲。背景大多是跟我一樣,嫁來淡水,或是帶著孩子移居,也有三位是來自泰國、馬來西亞和越南的新住民媽媽。原本因育兒無法上班,參與培訓後,接觸了更多不同的人,與社會重新接軌,對於自己能夠拿起麥克風導覽,都覺得是一種肯定。
我想很多學員願意參與,也是因為古今中外歷史中,女性的身影仍然經常被忽略。即使是現在,很多女性一旦離開職場,聲音就被消停了,成為某某某的媽媽或是太太,在社會上沒有名字,所以特別希望女生的聲音被聽見。
有參加過「淡水女路」的朋友說,很喜歡定點行動劇的設計,跨越時空,活潑生動,為導覽增色不少。我其實是以劇團的概念來經營,善用學員們不同的資源、背景,每個人身上的才華就是武器。
像第一屆學員中,有很多都是我在接送小孩及擔任說故事媽媽時認識的朋友。有的人本身就很會說故事,有的擅長彩妝、手作、繪畫、舞蹈、戲劇等,像扮演林玉珠老師的陳倖靜老師,曾留學日本習畫,在北美館任職三十年才退休,由她來擔綱就非常合適。
此外,統一穿著漢服也是我們的特色,這是一位風水老師朋友的建議,借助服裝幫襯,讓人看起來氣場比較強,也營造出團隊的整體形象。
淡水得天獨厚,風景漂亮,在地人才多,也從不缺少觀光人口,但現在的發展,確實有點太商業化。我覺得來淡水,要做一趟時光旅行,尤其最近有一些日式建築重新開放,像是一滴水紀念館等,很值得停留更多時間。聽導覽也很重要,讓自己慢下來,沉浸式地體驗淡水的特色與美好。
以前我在爭取一些事情時,可能沒有那麼有信心。但這幾年我從一個在先生背後幫忙處理行政業務的女性,到當一個領導者,站出來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可以做得到。接下來我們也會持續地調整改進,吸引更好的夥伴進來,並增加英文跟臺語導覽的培訓。
因為馬偕博士來到臺灣傳教,一開始學的就是臺語;而他的夫人張聰明去加拿大教會演講,替女學堂募款,講的是英語。既在地又國際,很能傳達出淡水的特色,未來希望也能讓更多的外國朋友認識淡水女路。
創造一個舞臺,讓更多女性有所發揮,這件事很有意義。另一方面,能夠讓有這麼多優秀的女性,願意跟著我一起做,也很幸運,但如果沒有合作單位的看重與交付,不會有這些資源。我特別想感謝已故的新北市社會局局長張錦麗,她是淡水女路最重要的推手,沒有她的全力支持,不會有三年淡水女路培訓計畫。我希望能帶著她在天上的祝福,繼續完成創造婦女的非典型就業職場新形態。
受訪者介紹:李琪Vicky
新北市社區旅學關懷協會理事長,曾任職金融機構,先生為資深文史工作者吳峻毅。2019年3 月創辦旅學堂,集結跨領域的單位,如公共資源、文史工作者、在地商家、觀光業者、學者、二度就業婦女等,以「旅」、「學」為經營核心, 結合地方風土的體驗設計與消費者溝通,成為「淡水生活體驗平臺」,傳遞「共學、共玩、共好」的行旅概念。
作者簡介:駱亭伶
自由文字工作者,採訪是忠實的聆聽,寫稿是角色扮演,編輯是旁觀者清,在三者間捕捉光輝與幽暗的細節,人生的可苦可樂。
《新北市文化》季刊
自從1984年6月創刊至今,持續關注在新北和全台灣發生的多樣文化議題,關心藝術潮流,關心影視音創作,關心城市動態,關心常民生活,關心創意科技,關心土地工藝……
加入官方臉書粉絲團「讀新北 Reading Life」文章與活動訊息不漏接,新北市文化局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