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左頸就容易痠痛,每當症狀發作,習慣貼上貼布了事,今年不知怎地,疼痛部位蔓延至肩胛骨,手部亦開始麻木無力,經過反覆求診、檢查,確認是頸部椎間盤突出致神經受壓迫,醫生與物理治療師叮囑需物理治療,幾個月的時光,身體狀況時好時壞,心情亦跟著起起伏伏,像是一趟旅行充滿不可預期的意外與刺激,興起了用文字記錄這趟旅程點滴的念頭。
首站:熱敷、牽引與電療
我的旅行首站是熱敷、牽引與電療,上網做過功課,這些治療項目的目的是紓緩疼痛,方便後續治療更對症下藥。每個項目各約需15至20分鐘,通常第一個安排是熱敷,用長毛巾包覆熱水袋,協助放在患處,附著在熱水袋上的高溫水氣,接觸空氣後凝結成一顆顆小水珠,沾濕我的頭髮與衣領,15分鐘後拿開熱水袋,順手擦拭頭髮,原來持續不停的頸部緊繃感,也彷彿被一起帶走。
熱敷結束後接著做牽引,牽引的目的是藉由外在力量,由下往上拉開身體肌肉、關節等,以降低其對椎間盤的壓力,如果身體維持緊繃狀態,牽引只會加重傷勢,所以之前的熱敷是必要的。儀器的力道範圍是體重的1/7~1/4,每完成2次治療,會逐次加重1公斤,以幫助身體慢慢適應。剛開始很不習慣,儀器施加的垂直拉力,頑固地與地心引力抗衡,我的身體被這兩股力量互相拉扯,猶如快被扯斷的橡皮筋,雖然做了幾次之後,漸漸地不再有擔心自己會被撕裂的被害妄想症發作,但用來固定頭部的牽引帶又粗又緊,總摩擦得臉痛,始終無法像其他病患,若無其事地接受治療甚至能沉入夢鄉,一般牽引治療需每週進行2至3次,連續3至6個月,有些人甚至會做1年以上,也許她們都是經過這麼長時間與多次的治療,才這麼適應吧。
因為牽引是透過外在力量做治療,故有脊椎不穩、急性疼痛、類風溼性關節炎或懷孕等疾患的人,均不宜接受牽引,醫生與物理治療師也會依據病人的整體狀況,審慎評估是否適合。
第三個項目是電療,以貼片或吸盤海綿為媒介,將電流傳送進身體組織裡,從網路閱讀電療的原理,充滿不少專有名詞與神奇的敘述,簡而言之,電療能幫助抑止神經傳遞疼痛訊號到大腦,達到止痛效果,並減緩肌肉無力、痙孿症狀,之前總覺得這些是誇大其辭,但原先痠痛無力的肩背,持續接受幾次電療,肌肉感受電流帶來一波又一波連續且急促的震盪後,不舒服的症狀緩解不少,從此開始相信它真有療效。當然,電療也不是人人均適合,例如皮膚上有傷、植入心律調節器或去顫器的人,就不可使用。
堅持,才能慢慢收穫成果
熱敷、牽引與電療,還有其他項目如微波,都是健保範圍內的治療方式,也是最常見的頸椎、腰椎保守治療菜單,只是,剛開始做這些好無感,一度想什麼也不做,靜觀會不會自行好轉?但我的病畢竟不屬於這種類型,逃避一陣子後,乖乖地以每週2、3次的頻率,持續2個月以上參與,效果終於慢慢浮現,如果當初直接放棄的話,現在就只能一直忍耐肩頸的疼痛與左手的麻木無力,又自苦於沒有解方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