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敘述性詭計】

2023/12/2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敘述性詭計」—— 平時有看推理小說的夥伴們應該不會陌生,甚至為此而著迷。
小生第一次接觸到敘述性詭計時,也是相當地驚訝,不曾想自己的大腦竟被作者控制。令小生再次感受到文字的威力。
raw-image


定義

「敘述性詭計」是常見於推理小說的一種寫作手法

作者透過轉換字眼、製造盲點、模糊敘述時的詞句間隙等手段,以一種暗示的方法引誘讀者往錯誤的方向思考。利用人的慣性思維來製造文字陷阱,使得某些句子的文意變得含糊其辭


raw-image


效果

在故事的開頭,先入為主地讓讀者產生下意識錯覺,誘導其使用不正確的思維和視角來閱讀整個故事。從而在真相揭曉時,令讀者心中形成強烈的落差感,並衍生出無比震撼的結局逆轉效果。而當讀者回想整個故事的情節時,便會發現作者在某些章節或詞句中動了手腳,讓文意變得模棱兩可,故意引起誤解。


常見種類例舉

  1. 人物敘述性詭計(混淆敘述者的姓名、性別、年齡、身份等。)
  2. 物品擬人化、生命體擬物化 { 混淆敘述者的生命體種類 例如:故事中的「我」(敘述者)其實是一隻狗。【見於GOTH 斷掌事件的第三章】}
  3. 混淆敘事手法 例如:將倒敘偽裝成順序,反之亦可。
  4. 在不同章節轉換敘述者 例如:第一章的「我」和第二章的「我」不是同一個人,同時作者並沒有明示「我」是誰。


具體例子

早上9點,小明還在被窩中熟睡。

下一秒,媽媽破門大喊:「小明!你要睡到什麼時候?要遲到了!快點起床!」

小明假裝沒有聽到,繼續睡覺。

媽媽勃然大怒,強行掀開小明的被子。

小明滿臉不情願地起床,換上西裝出門上班。

(請原諒小生拙劣的創造力)


小生嘗試寫了一小段簡陋的例子,透過「媽媽」的言行來暗示「小明」是學生,而實則他是一個上班族。這混淆了關鍵人物的年齡與身份,屬於人物敘述性詭計。(見上述種類列舉1)


補充例子

米澤穗信出版的系列輕小說《冰菓》第二卷「愚者のエンドロール」中,拍攝自製電影的結尾,角色們同時望向鏡頭,並帶出兇手是攝影師。顯而易見地這是一個敘述性詭計,將兇手設定為場外的人,製造了一個盲點。

不過,這樣的方法是否有違「推理十誡、九命題、二十則」,小生就不得已而知了。


raw-image


總結與反響

一般而言,敘詭比較適合運用於小說裡,透過文字才能發揮出它最大的效果。雖然影視作品也有使用到敘詭,但小生覺得其效果不及小說那般震撼。

而隨著推理文學發展飽和以及各種推理材料的枯竭「敘述性詭計」的出現無疑是為乾涸的推理文學注入了一道新的清泉,刷新了大眾對推理的認知。

但與此同時,也有讀者針對「敘述性詭計」發出質疑,認為這只是作者對讀者的褻瀆與愚弄,是一種不尊重讀者的行為。

不過小生倒是挺喜歡看敘詭的作品,後續也會分享幾本以前看過的推理小說。


感謝閱讀


(總覺得我寫的低劣例子弱化了整個敘詭的效果,實在抱歉!😓😓

90會員
91內容數
很高興有這麼一個平台可以讓我直抒己見。小生自《夏天、煙火和我的屍體》開始入坑,至今已過數載。閱讀可以是獨自的事,同時也可以是一群人的事。透過相互交流,裨補闕漏,不正是群居動物的特質嗎?此外,小生也會偶爾創作一些短篇故事,又或是分享生活遭遇與心得。屏幕前的您,不妨用喝杯茶的時間,與我一同在閱讀和寫作的世界遨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