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著好像對這個社會適應良好的外皮-2023書摘日曆 04

2024/01/21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0401

只是我的瘋落在正常值。《禁咒師 卷伍》蝴蝶seba

0402

讓我們情緒不佳,甚至大發脾氣,或者震驚到沉默的事情,經常不容易辨識。《躲在文字後面的大象》恩斯特弗利德.哈尼許,艾娃.溫德爾

0403

別離他太近,別對他好奇,你不知道你在凝視深淵。《瘋人說》穆戈

0404

一個東西本身和人們所理解的那個東西之間的鴻溝,在桑塔格的年代格外受到重視。《桑塔格》本傑明.莫瑟

0405

你只有一次機會體驗首度遠征。《來回攀登之間》金國威

0406

必須要有某些東西是可能贏得或失去的,不然故事就無法引人入勝。《極簡商業課》唐納.米勒

0407

第二次世界大戰用鐮刀切穿了這個家,留下了各種傷疤,但對我來講那都是某種日常。《公雞之家》維多利亞.貝林姆

0408

公司與我只是各取所需的合約關係。《我們,MZ新世代》高光烈

0409

當有工作需要趕緊完成時,沒能及時完成的後果,對農民幾乎總是比對採集者要嚴重得多。《為工作而活》詹姆斯.舒茲曼

0410

那是一種覺得下班之後,自己應該可以再多做點什麼的勇氣。《原子時間》柳韓彬

0411

所有的現代國家都曾經歷這個「發明」的過程:選擇性的記得和忘記過去歷史的某些方面。《製造中國》比爾.海頓

0412

只要透過印刷品或顯示器,就沒辦法看見世界上所有顏色。《馴羊記》徐振輔

0413

自由不過是獵人與獵物之間的距離。《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王鷗行

0414

那是冰塔崩塌後往不同方向撞擊的聲音,這顆地球變得更熱了。《神在的地方》陳德政

0415

一個能讓人往上爬,也讚揚人這麼做的社會,對未能往上爬的人是沒有好臉色的。《成功的反思》邁可.桑德爾

0416

許多人習慣相信他人的行為是針對自己。《只有愛永遠不夠》亞倫.貝克

0417

壓力越大,他在與團隊、上司和客戶打交道時效率就越低。《好主管不必是全才》汪達.華勒斯

0418

他們總是知道你人在何處,你想做什麼,你想買什麼,你想去哪裡,卻沒有人為此害怕。《我們幹過的蠢事》賀景濱

0419

當我們需要思想和行動上的自由時,我們會尋求獨處。《獨處七日》麥克.哈里斯

0420

周遭這麼多喧囂,能夠完成任何事都算奇蹟。《最高學習法》傑里德.庫尼.霍維斯

0421

番茄醬竟然能有十五種。就是因為這種事,我才想遠離這個世界。《貝加爾湖隱居札記》席爾凡.戴松

0422

信任不代表你永遠同意對方說的話,反而是你會更勇於提出不同看法。《教練》艾力克.施密特,強納森.羅森柏格,亞倫.伊格爾

0423

我們的大腦很容易就進入防禦模式,而且進入之後會變「笨」。《好日子革新手冊》卡洛琳.韋伯

0424

我們的焦慮不是來自思考未來,而是來自想要控制未來。—據說出自紀伯倫《不費力的力量》黛安娜.雷納,史蒂文.杜澤

0425

他的大腦提醒他這世界被某些詞彙掩飾著。《食人輓歌》奧古斯蒂娜.巴斯特里卡

0426

每個人擁有的資源不外乎可以歸類為「時間」、「金錢」與「生活習慣(健康)」三者。《10分鐘完成每件工作》森川亮

0427

持續超過一分半鐘的情緒就不再是自動反應,而是因為你決定重複激發同樣的想法、同樣的情緒。《心情之書》蘿倫.馬汀

0428

幸福其實是種化學反應,雖然這種說法聽起來不太浪漫。《滿足》克莉絲蒂娜.伯恩特

0429

若他能把人生看做是一個巨大的文本,他或許能看見生命的秘密。《觀看流星的正確方式》鍾旻瑞

0430

它就在那裡,如此而已,你自己的意義也就是你身在其中。《起源的故事》大衛.克里斯欽

一直覺得自己和所謂的「正常」有些距離,卻也不算是真的有多麼地「瘋」,所以才會披著好像對這個社會適應良好的外皮,在心底碎念著生而為人有夠麻煩,所有的事情都有夠麻煩。

落在剛好「及格」的範圍,中庸帶來的不是踏實,而是懸在半空、兩頭都碰不著的虛無,不上不下地吊著,做不到更正常的標準,也辦不到更瘋狂的選擇,成事不足,倒也不至於敗事,就連這樣的狀態都是懸著。

這樣幽微的想法其實很不容易辨識,我是經過足夠多的刻意的練習「和自己對話」,才稍微知道自己的腦袋在轉著什麼樣的心思(使用如此抽離的說法是因為當時確實是這樣進行,每天在心裡自言自語:「所以你在想什麼呢?」),接受並和平共處的前一步是「知道」。

第一步是意識到自己需要知道。意識到自己的本身和自己所理解的自己之間,有著足以劈開星球的鴻溝,逼迫自己凝視心底的深淵,如果真的想要了解自己。

對自己來說失去也無所謂的東西,說不定對別人很重要,反之亦然。被社會奉為人生圭臬的追求,對我來說可能什麼都不是。作者和讀者(我)覺得很有道理的話語,換一雙眼睛來看可能盡信書不如無書,全都是胡說八道。

去年開始這個書摘日曆計畫也好,今年決定要以月為單位整理後記也好,每年想出一個新的寫作計畫讓自己維持寫作也好。

其實都是想著自己或許可以多做點什麼、多說點什麼、多使用文字傳達/表達些什麼,即使不為了達成不朽,不為了立功立德立言,既然有能力那就去做(同時懷疑著這點程度的能力可能不足為道)。

盡量鞭策自己的同時想著為什麼要對自己這麼嚴格,就算這麼做也不保證不會默默無名,就算不這麼做也不代表從此默默無名,而且無名也沒什麼關係,本來有名就不是我的人生目標。

可以將人當作公司,應該也可以將人當作國家,同樣經歷「發明」的過程:「選擇性的記得和忘記過去歷史的某些方面。」對所有不想回首的事情按下刪除鍵,雖然現在是立足於過去之上,雖然忘記並不能修改歷史,在不太順心的時候,還是想任性幾次。

沒有出版成冊的文章,刪除就是徹底消失(若是被截圖或複製存檔那另當別論,不過應該是不至於);沒有留下紀錄的記憶,刪除就是徹底消失。

用這樣的方式執行積極的防禦措施,試圖去蕪存菁,想要藉由控制過去而控制現在,再藉由控制現在而控制未來,先不論究竟能否成功,滿滿的焦慮被當成燃料帶來高速運轉,燃料和副作用因為太過相像而無從分辨。

堆疊著,掩飾著,反覆咀嚼著,重複激發或是拒絕激發特定的想法和情緒,如此迂迴的大費周章,大概是望眼欲穿地想把自己看成一個文本,試圖看明白自己內心的秘密。


我是壹肆說,用散文寫故事的人,在閱讀和生活裡拆解見聞。歡迎追蹤、留下愛心,支持我繼續寫作。我們下篇文章再會。

245會員
340內容數
用散文寫故事,在閱讀和生活裡拆解見聞。在現實的縫隙書寫真實。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