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十善為佛教修行入門│受五戒文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圖片來源: rawpixel.com

圖片來源: rawpixel.com

自主發心皈依三寶後成為佛弟子,應持五戒作為在家居士的基本修行。持五戒有助於克制自身欲望,利益眾生,種下來世得生人道的善因, 同時能藉由持戒的訓練引發禪修的定力。

當受持五戒比較熟悉習慣後,可以進一步奉行十善,十善的內容有比較詳細的規範,同時種下來世得生天界的善因。反之如果經常違反十善,便是種下來世得生三惡道的業因,為了讓初學者有更清楚的了解,請參考下方對照表 :

五戒十善對照

五戒十善對照

佛陀教導修行的最終目標是脫離輪迴不再痛苦,常常修行初學者只是為了擺脫眼前的煩惱,而投入佛教信仰為寄託,參加許多儀式、法會,而忘了目標是什麼,不明白佛教修行這條路其實是為了不斷調整自己內心、觀念與行為,直到煩惱斷除、超脫生死。

所以我們可以在每天早上或是禪修打坐前,讀誦三皈依與五戒文,一方面自我提醒,一方面在三寶的加持下,祝福自己修行更加順遂。如果不小心破戒了,除了懺悔之外,也可以再重新讀誦三皈依與五戒文以恢復戒體清淨。(歡迎參考下方範本)


如果想學巴利語念誦,可參考其他網友錄製的網路影片:

為了使初學者更加明白修行目標,請參考以下十法界示意圖:

raw-image

當你持五戒十善已成習慣,不再有不適感後,會建議你比對上圖四聖不同的清淨層次,設立你的最終目標,並逐漸的去提升你修行的方法,例如:以阿羅漢為目標者,請了解四聖諦並具體實行。以辟支佛為目標者,請了解十二因緣,並具體實行、體悟。以菩薩為目標者,請了解六度萬行,並具體實行、體悟。以成佛為目標者,請了解不二法門,並具體實行、體悟。

在修行的最終目標設立好後,請記得上述修行的前提必須伴隨足夠的禪定力,所以打坐禪修是必要的基礎功課,隨著你修行禪定層次的進步,將對應不同層次的天界,縱使這一生無法達成最終目標,依照內心的清淨程度也能投生善道。

願這篇說明將有助於初學者了解,在此祝福各位都能達成目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誠心圓 Lunava.tw
6會員
25內容數
始於戊戌年八月十五日,在此分享筆記。 instagram : @Lunava.tw
誠心圓 Lunava.tw的其他內容
2025/02/25
本儀軌根據 唐朝 伽梵達磨《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重點整理與統整
Thumbnail
2025/02/25
本儀軌根據 唐朝 伽梵達磨《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重點整理與統整
Thumbnail
2024/08/08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2024/08/08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2024/07/16
此為漢譯佛經中最早提到文殊菩薩的經典,於西元168—189年東漢靈帝在位期間譯出,全文約三千六百字,內容為世尊向文殊師利菩薩說明佛的各種示現,平舖直敘的多種舉例卻蘊含佛法的深刻智慧,說明佛順應世間習俗而不被束縛,經文最後記載若有人聽聞此經,皆能獲得安穩平靜度過無數劫,更顯示本經的珍貴。
Thumbnail
2024/07/16
此為漢譯佛經中最早提到文殊菩薩的經典,於西元168—189年東漢靈帝在位期間譯出,全文約三千六百字,內容為世尊向文殊師利菩薩說明佛的各種示現,平舖直敘的多種舉例卻蘊含佛法的深刻智慧,說明佛順應世間習俗而不被束縛,經文最後記載若有人聽聞此經,皆能獲得安穩平靜度過無數劫,更顯示本經的珍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由三學到三慧:透過訓練、行為改變、達到學佛目標。戒為行為訓練,定為心理訓練,慧為改變/轉變,聞慧/思慧為佛學,修慧為學佛,藉由佛學和學佛,轉凡成聖。
Thumbnail
由三學到三慧:透過訓練、行為改變、達到學佛目標。戒為行為訓練,定為心理訓練,慧為改變/轉變,聞慧/思慧為佛學,修慧為學佛,藉由佛學和學佛,轉凡成聖。
Thumbnail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者缺一不可,次序亦不能亂。
Thumbnail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者缺一不可,次序亦不能亂。
Thumbnail
諸惡莫作,奉行善法,護持正道,弘揚佛法。
Thumbnail
諸惡莫作,奉行善法,護持正道,弘揚佛法。
Thumbnail
念佛人的五戒與五常(象山慶’23.9.1) 《無量壽經》卷下:   今我於此世間作佛,處於五惡、五痛、五燒之中,為最劇苦。教化群生, 令捨五惡,令去五痛,令離五燒;降化其意,令持五善,獲其福德度世長壽泥洹之道。 此經卷下描述「末法眾生」廣造五惡而備受五痛、五燒之苦報;以此勸導眾生信佛念佛,往生
Thumbnail
念佛人的五戒與五常(象山慶’23.9.1) 《無量壽經》卷下:   今我於此世間作佛,處於五惡、五痛、五燒之中,為最劇苦。教化群生, 令捨五惡,令去五痛,令離五燒;降化其意,令持五善,獲其福德度世長壽泥洹之道。 此經卷下描述「末法眾生」廣造五惡而備受五痛、五燒之苦報;以此勸導眾生信佛念佛,往生
Thumbnail
《無量壽經》「五惡」段--五戒、五常之異同 (象山慶2022.3.27) 有問:《無量壽經》卷上開示了法藏比丘因地發願及修行成佛的過程,並描述阿彌陀佛國土的莊嚴清淨;卷下說明眾生往生之因與果,並描述末法眾生,廣造五惡而備受五痛、五燒之苦報,以此勸導眾生信佛念佛,往生極樂。這其中,關於「五惡」及「五善
Thumbnail
《無量壽經》「五惡」段--五戒、五常之異同 (象山慶2022.3.27) 有問:《無量壽經》卷上開示了法藏比丘因地發願及修行成佛的過程,並描述阿彌陀佛國土的莊嚴清淨;卷下說明眾生往生之因與果,並描述末法眾生,廣造五惡而備受五痛、五燒之苦報,以此勸導眾生信佛念佛,往生極樂。這其中,關於「五惡」及「五善
Thumbnail
前行,又稱分便或稱為前方便、方便道、加行、道前基礎,指入道修行的必要準備。 ------------------------------------------------------------- 【第一加行法---皈依法:受持五戒十善法、修習禪定 、深入經藏】 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
Thumbnail
前行,又稱分便或稱為前方便、方便道、加行、道前基礎,指入道修行的必要準備。 ------------------------------------------------------------- 【第一加行法---皈依法:受持五戒十善法、修習禪定 、深入經藏】 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
Thumbnail
[緣起] 2018歲末時,我有幸跟上了善山師父德國冬禪的行程。 回想起來,那回真是無比殊勝的心靈壯旅,遇見很多人,遇到很多事件,當然有考驗也有收穫。 那時,在上完所有禪修課程以及灌頂加持後,師父為想皈依的同學,啟動儀式。 相對於現時,發菩提心入菩薩行,一樣共振。
Thumbnail
[緣起] 2018歲末時,我有幸跟上了善山師父德國冬禪的行程。 回想起來,那回真是無比殊勝的心靈壯旅,遇見很多人,遇到很多事件,當然有考驗也有收穫。 那時,在上完所有禪修課程以及灌頂加持後,師父為想皈依的同學,啟動儀式。 相對於現時,發菩提心入菩薩行,一樣共振。
Thumbnail
五戒表解講要 大修和尚 宣講 你如果五戒不守,人天絕路。所以受戒你也要持戒,不受戒你也要持戒。你不受戒,你也要把五條戒裡面的前四戒守好,並不是說沒有受戒便可以不持戒,為什麼呢?因為殺、盜、婬、妄它本身就是性戒。因為它的體性當戒故,它的體性是屬於惡的,性惡,體性是惡,會讓我們眾生墮落的惡法,是我們體性
Thumbnail
五戒表解講要 大修和尚 宣講 你如果五戒不守,人天絕路。所以受戒你也要持戒,不受戒你也要持戒。你不受戒,你也要把五條戒裡面的前四戒守好,並不是說沒有受戒便可以不持戒,為什麼呢?因為殺、盜、婬、妄它本身就是性戒。因為它的體性當戒故,它的體性是屬於惡的,性惡,體性是惡,會讓我們眾生墮落的惡法,是我們體性
Thumbnail
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發菩提心就是四宏誓願。深信因果的「深」字要特別注意,有的人學佛,他也相信因果,只是信得不深。他信佛,也曾皈依、受戒,也參加各種法會,可是突然間遇到逆境,就不歡喜了,就懷疑了—我也信佛了,也皈依、受戒、吃素了,怎麼還發生這種事情呢?佛法根本不靈嘛!就開始抱怨了。
Thumbnail
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發菩提心就是四宏誓願。深信因果的「深」字要特別注意,有的人學佛,他也相信因果,只是信得不深。他信佛,也曾皈依、受戒,也參加各種法會,可是突然間遇到逆境,就不歡喜了,就懷疑了—我也信佛了,也皈依、受戒、吃素了,怎麼還發生這種事情呢?佛法根本不靈嘛!就開始抱怨了。
Thumbnail
佛教戒律的基礎,也可稱為基本的倫理觀念,依據三皈、五戒、十善,來清淨三業,自利利人。 戒的功能在於清淨與精進;律的功能在於和樂與無諍。
Thumbnail
佛教戒律的基礎,也可稱為基本的倫理觀念,依據三皈、五戒、十善,來清淨三業,自利利人。 戒的功能在於清淨與精進;律的功能在於和樂與無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