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小學堂
含有「文殊小學堂」共 1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誠心圓 Lunava.tw
2025/07/28
文殊師利菩薩│日修簡軌
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一切諸佛智慧的總集,在大乘佛法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五字文殊儀軌》暨《文殊讚》「五字文殊」或稱「紅黃文殊」,是一切文殊菩薩形象的根本,修持容易且極具加持。文殊菩薩是諸佛智慧的總集,修持文殊法門得增長智慧,迅速證得一切智、道種智,及一切種智。
#
誠心圓
#
文殊小學堂
#
文殊菩薩
2
留言
誠心圓 Lunava.tw
2025/07/20
白話佛經│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下)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是緣起三經的第三部,下卷進一步開展對四聖諦、八正道及佛智的透徹詮釋。此卷承接上卷對無明、業行與生死流轉的分析,轉而深入說明「聖道」之修持結構與「聖諦」之甚深行相。此外,經中亦對「頓現觀」與「漸現觀」作出區分,闡明聖者如何於見道位中直證真理,亦指出凡夫由聞思入修、漸次現觀四諦之途
#
佛陀
#
緣起
#
緣起法
2
留言
誠心圓 Lunava.tw
2025/07/15
白話佛經│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上)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是緣起三經的第三部,因為眾比丘不斷提出深入而關鍵的提問,使得佛陀對十二因緣的教法逐一開示,層層解說,讓整個緣起法門更加明晰透徹。弟子的提問不僅貼近修行者的疑惑,也引導我們更深入地理解「無明、行、識」等諸緣之間的相互關聯。這部經文對學習與實修十二因緣具有極高的價值,非常值得細讀與
#
佛陀
#
緣起
#
白話佛經
2
1
旅人小萌
2025/07/15
1
謝謝您的分享💛
1
誠心圓 Lunava.tw
2025/07/15
白話佛經|緣起聖道經
《緣起聖道經》是「緣起三經」中的第二部,內容深刻呈現佛陀在證悟時對生命因緣的深入觀察。本經特別珍貴之處,在於它展現了佛陀當時如何一步步地從「老死」開始,逆推生命苦聚的根源,進而洞見解脫之道。
#
緣起
#
佛陀
#
誠心圓
喜歡
留言
誠心圓 Lunava.tw
2025/07/11
白話佛經│緣起經
《緣起經》是緣起三經的第一部,由唐朝玄奘法師譯。是佛陀為諸比丘說緣起的自性義和差別的意義,並明確指出無明的定義。本經與《增一阿含經》第四十六卷<放牛品>第五經義同,差別在<放牛品>後有佛告誡阿難勿輕視此十二因緣法,並說自己初成道,乃以思惟十二因緣,降伏眾魔,除無明而得慧明,應奉持修學十二因緣法。
#
緣起
#
白話佛經
#
文殊小學堂
1
留言
誠心圓 Lunava.tw
2025/07/04
藥師琉璃光如來|修持儀軌
《#藥師法門修持儀軌》 弘一大師 版本 ⭕️事前準備:需在家中找一處供奉藥師佛畫像,畫像大小尺寸不拘,量力而為。 禮敬|(拜的方式請五體投地的跪拜) 頂禮一拜,念誦:「南無常住十方佛」 頂禮一拜,念誦:「南無常住十方法」 頂禮一拜,念誦:「南無常住十方僧」 頂禮三拜,念誦:「南無本師釋迦
#
藥師佛
#
藥師法門
#
藥師琉璃光如來
1
留言
誠心圓 Lunava.tw
2025/05/05
多羅菩薩綠度母心咒|日修儀軌
據《佛說大方廣曼殊室利經-觀自在菩薩授記品》記載,觀世音菩薩頂禮如來進入普光明多羅三昧,從右眼放出光芒,隨光流出幻化妙女形,即為多羅菩薩,憐憫眾生猶如慈母,作如是言:「誰在變苦、誰在流溺生死海中,我令誓度。」 多羅菩薩在印度甚受崇拜,梵文有讚揚多羅菩薩一百八名讚、救度佛母二十一禮讚、聖多羅持冠讚⋯
#
觀世音菩薩
#
綠度母
#
度母
2
留言
誠心圓 Lunava.tw
2024/08/08
白話佛經 | 文殊師利發願經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
文殊菩薩
#
文殊師利發願經
#
文殊小學堂
17
留言
誠心圓 Lunava.tw
2024/07/16
白話佛經│佛說內藏百寶經
此為漢譯佛經中最早提到文殊菩薩的經典,於西元168—189年東漢靈帝在位期間譯出,全文約三千六百字,內容為世尊向文殊師利菩薩說明佛的各種示現,平舖直敘的多種舉例卻蘊含佛法的深刻智慧,說明佛順應世間習俗而不被束縛,經文最後記載若有人聽聞此經,皆能獲得安穩平靜度過無數劫,更顯示本經的珍貴。
#
佛
#
佛教
#
文殊菩薩
12
留言
誠心圓 Lunava.tw
2024/07/12
白話佛經|佛說放缽經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
忍辱
#
菩薩道
#
文殊菩薩
13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