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政治冷感的人溝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政治是治理眾人之事。眾人的意思就是除了自己之外的他人,更廣一點就是社會與世界。


因此一個人如何看待政治,如何在政治之中做決定,其實就反映了一個人眼中的自己、他人與世界。


當一個人會說「我不關心政治」時,就反映了他跟自己所處的環境隔了一段距離,所以他無法去看到、甚至是理解除了自己以外的世界發生了什麼。更多時候,他可能將力氣放在自己的身上,更明白說一點就是維持自己所處環境的可控制上。


這樣的人即使做決定,他的動機比起關心他人或社會,更可能的是為了自利,例如「為了凸顯自己與眾不同」,或者更直接的就是我自己的利益,即使他們口中可能也一樣說著公平正義。而他們因為不求甚解,無法吸收訊息、有時候根本也無法理解,因此非常容易被容易勾起強烈情緒的訊息影響,特別是那些聳動的謠言與抹黑。而反過來的,他們也不會想為了特定價值或目標努力的辯護與努力,那樣對他們太累了、也完全不值得,最簡單的就是做出「好像跟大家一樣」的選擇,跟著大家一起走就對了。至於最後會有怎樣的結果,他們也不是很在乎,因為投完票他就會回去那個「我不關心政治」的安全小圈圈裏面,外面發生什麼他即使不安,最終還是會用棉被把頭蓋起來,然後跟自己說外面好可怕,就不管了。


反過來說,跟已經長期關注且有明確立場的人而言,這些人是最好改變的。雖然他們可能很容易就說出一些很抽象,而且極度價值判斷的話,但更多時候他們可能根本連自己在說的話是什麼都搞不清楚,只是跟著別人一起喊而已。也因為他們內在並沒有深厚的價值觀做基礎,只要不被這些話語立刻激起情緒,冷靜的澄清與說明,他們就有可能會改變想法。但需要注意的是,對於平常會說我不關心政治的人而言絕對不要逼他們做決定,只需要提供說明就好,淡淡的表達自己的立場,然後讓他們自己決定。強烈的立場會像利刃直接刺穿他們安全泡泡,他們也會因為恐懼而立刻感受到厭惡,進而對你敬而遠之,後面說什麼都沒有用了。


但可悲的事情是,有時候改變他們不是說道理,而是帶風向。「大家都是投他的」「欸~~你怎麼投給他」,不要用「我」對你怎樣想,而是一個抽象的「大家」,甚至不用什麼證據,只要他感受到了自己好像與眾不同,他就會自己回去你設定的「大家」裡待著。當然,他可能又會被另外另一個人用另外一群「大家」帶去另外一個地方,至於那裏到底是天堂與地獄,那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劭旻 諮商心理師的沙龍
6會員
5內容數
2025/03/19
最近某心理諮商所提供了收費異常高的全職實習方案,引發許多爭議,即便代表諮商專業的三大團體發表聲明,該所依然沒有要調整的意思。這件事情發生後,不管是網路上或者我的身邊,都一些朋友非常義憤填膺,很希望公會或者學會做一些事情。也因為這樣的期待非常大,特別是自己現在又有全聯會理事的身分了,雖然不能夠代表全聯
Thumbnail
2025/03/19
最近某心理諮商所提供了收費異常高的全職實習方案,引發許多爭議,即便代表諮商專業的三大團體發表聲明,該所依然沒有要調整的意思。這件事情發生後,不管是網路上或者我的身邊,都一些朋友非常義憤填膺,很希望公會或者學會做一些事情。也因為這樣的期待非常大,特別是自己現在又有全聯會理事的身分了,雖然不能夠代表全聯
Thumbnail
2024/12/05
本文探討了學生輔導法在修法過程中遇到的挑戰與成就,強調喚起大眾意識、凝聚共識的重要性,並介紹了立法院的立法流程及。藉由分享參與者的努力,期望讓讀者理解修法議題的複雜性。
Thumbnail
2024/12/05
本文探討了學生輔導法在修法過程中遇到的挑戰與成就,強調喚起大眾意識、凝聚共識的重要性,並介紹了立法院的立法流程及。藉由分享參與者的努力,期望讓讀者理解修法議題的複雜性。
Thumbnail
2023/12/30
因為有著目的,房仲說的可能不是真的,所以你會懷疑會做功課,不會只聽房仲的說法就做決定。會做這樣的事情不只是房仲,但神奇的事情是,政治人物做同樣的事情時,台灣很多人不但不會有任何的懷疑,還會對他們的話照單全收。
Thumbnail
2023/12/30
因為有著目的,房仲說的可能不是真的,所以你會懷疑會做功課,不會只聽房仲的說法就做決定。會做這樣的事情不只是房仲,但神奇的事情是,政治人物做同樣的事情時,台灣很多人不但不會有任何的懷疑,還會對他們的話照單全收。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