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溝通
溝通
含有「溝通」標籤的內容
全部共 0 篇文章
排序:發佈日期新到舊
【語言的力道】
說話是一門藝術,尤其是與家人之間的溝通,通常都會被認為是最可以肆無忌憚的噴射,反正也無傷家人之間的關係,卻也往往在無意之間,成了自己不易察覺的慢性傷害。我覺得與家人的「肆無忌憚」,是意志想法上的信任,而非語言上的無的放矢。很多人常常會忽略,決定事情發展方向的最大因素,其實就是自己本身。
那顆宥子
發佈於
最低限度的自由自在日常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2-07-04
4
技術高手VS專案經理
在微風巧遇John,他是公司多年前離職的同事。我倆剛好都有空檔,就坐下來喝個咖啡聊聊近況。看他白髮蒼蒼,外表年齡比實際年齡大上好多。在我印象中他是一個超級好脾氣的先生,誰和他要求甚麼都是有求必應。怎會看起來滄桑這麼多? 我:你最近在忙些甚麼,過得好不好? John:你也在這產業這麼久,應懂客戶阿
monica yang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2-07-02
3
不喜歡寫程式就不能走資訊業嗎?程式寫得不好就不能當專案經理嗎?
專案成功的關鍵不是技術最強的專案人員,而是最會溝通的專案經理
monica yang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2-07-01
0
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體驗心理諮商
並非只是聊聊天、上上課、等待別人的建議。更像是一種持續且深度的引導⋯⋯對自己有新的了解,更有力量做出新的選擇。
閱讀筆耕
發佈於
閱讀筆耕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2-06-28
21
小路的選擇-web123世界誰都需要被傾聽的路 | 本周聽什麼
這幾天連續聽兩個PODCAST都是訪問公視兒少節目《青春發言人》「傷痕底下的秘密–了解青少年自傷自殺」專題影片的企編鄭淑麗與顧問醫師陳質采,值得連續收聽讓自己有個警惕,關懷自己、關懷周遭的人
mmm(孔丘山小學徒)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2-06-28
4
你的溝通姿態可能帶著未完的創傷
我們傾向於在生命的早期學習這些溝通方式,隨著成長,也許會逐漸發現溝通姿態的不適應而進行調整,但是當我們處在壓力下或再次經歷過往類似受傷情境時,我們可能會自動地、無意識地回到這些早期的防禦溝通模式,其是為了消除或避免再次經驗到,因曾經受傷而長出的羞愧、恐懼、麻木、罪惡感......等等,被拒絕....
李奎諺
發佈於
聽聽心理說的話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2022-06-22
12
《溝通的方法》#3 聽話聽音
我們沒辦法精準的判斷每一個人的個性,但做為群體,就容易的判斷他們的行為。 人們的溝通模式會被分成四種主要類型,分別是:控制型、表現型、謹慎型和溫和型。為方便記憶,我們可以用四個動物形象 —— 老虎、孔雀、貓頭鷹和無尾熊來標注他們。 越早瞭解對方的溝通風格,就能越早使用對他有效的方法來提高溝通效率。
Gimmy
發佈於
Give me Book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2022-06-21
7
一死亡即遭人遺忘,要不創作出經典的創作、或做出值得被寫下的事情
每個人來到世上,總會想要留下點什麼,好證明自己存在過,不然對於整個宇宙來說,自己生存的短短一百年,根本還沒意識到就結束。這讓我想到了一種「觀星療法」,看著天上的星星,雖然漂亮,可是有一些已經爆炸消失了,會覺得自己特別渺小。而想要延長自己的體現,只能靠人們的記憶來加長。
自豪人生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22-06-20
4
溝通該說與能說什麼?你能給什麼而剛好也是對方想要的?
最近收到了家人的信用卡公司郵寄來的信用卡權益說明光碟,打開了黏住光碟的膠帶,看到一個上面寫了「信用卡會員權益手冊」的光碟,沒有附帶其他說明。 如果只是單方面去宣導自己想講的,後續有可能會產生什麼問題呢?
公關人生相談室
發佈於
人生馬拉松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2-06-20
10
不必勉強自己融入不適合的圈子裡
「阿飛的人生相談所」,故名思義就是聊人生的各種問題,我會在這裡用聲音跟讀者聊聊日常生活的大小事,也會開放讀者留言與來信提問,無論是感情上、工作上或是家庭、人際關係的問題都可以留言或來信問我,然後我會從中挑選適合的問題在Podcast聊聊我的看法,當然不想問問題,單純留言給我鼓勵,我也非常開心。
阿飛
發佈於
阿飛的人生相談所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22-06-19
7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 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
先不用,謝謝
前往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