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牌在桌上心血來潮的就隨意抽了2張,令我大笑不已~我很喜歡這副牌,每一張的插畫與文字都不一樣,若時間足夠我會讓對方挑自己喜愛的差畫,但我對待自己就沒那麼有耐心,就隨意抽出2張。
我喜孜孜的拿給老大:「你看~你看~好像衝突的兩張牌,但講的卻是同一件事情。」若非經歷過很深的自我覺察,我絕對無法體悟到在孤獨的時候依舊可以對世界保持熱愛,或者我直接說出我的感受,一個人若無法享受孤獨,那也無法對世界保持熱愛。
這是很妙的一個衝突。自我有印象我就是很孤單的一個人,這個孤單我得為自己負所有責任,我刻意的讓自己處在孤單的狀態。我害怕投入世界會讓自己消失,因此一職與世界保持距離,別說熱愛了,我連靠近都感到覺得恐懼,甚至我會有「老死不相往來」的想法。也是因為自己的價值觀有如此巨大的轉變,我在抽到這兩張牌時,才會忍不住大笑。
每次看到「孤獨」都會讓我想到金庸武俠小說中的「獨孤求敗」,小時候看到這個名字,想說好自大的人啊!隨著年齡增長,慢慢體悟到為何一個武功如此高強的人,會一心想求敗。並不是要展現自己不敗的功夫,而是提醒自己生命中還有許多尚未觸探的部分,千萬不可因此而志得意滿。
而這個自我覺察的心,這條生命的道路,絕對是在孤獨的狀態下完成的。也因此他會在金庸不同的小說裏出現啊!!很多人都以為有家人、有朋友便不會感到孤單,大學時曾經有位同學問我:「我每次邀人出去夜店,回到宿舍會被強烈的孤單感襲捲,所以我就要再發起一次去夜店玩。你都不跟我們去,你不會覺得自己一個人很孤單嗎?」當時我很年輕,真的不理解他的孤單敢,但我跟他說:「我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很自在,但我跟大家一起出去玩的時候,反而會有種強烈的孤單,所以我寧可自己一個人。」他不懂我,我也不懂他,但那晚我們聊了很多,然後我們各自回到自己的生活圈,他繼續揪人去夜店去唱歌,我繼續躲在我的房間裏自己看書。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型態,各自品嚐自己的孤單。
年輕的我很孤單,但我並不懂得享受孤獨的樂趣。同學持續融入群體,麻痺自己孤單的感覺,我繼續保持自己一個人,避免體驗到自己與大家的格格不入。直到我開始懂得關心身邊的人,就是從一句很真心地問:「吃飽沒?」開始。我也學著記錄下自己的美好,記錄下對身邊人的感恩,我逐漸發現我與世界越來越近,而我的孤單感越來越薄。我依舊保有我自己私人的時間,享受我喝咖啡、閱讀的時光,才分辨出孤單與孤獨的差異。對我來說,孤單會有某種程度的存在感,但孤獨會有喜悅感,會與世界在一起。
我想..無法孤獨的人,也難以用中性的態度熱愛這個世界吧!有的人可以享受生活,有的人可以充滿衝勁兒,有的人照顧所有能照顧的人,有的人登高一呼在某個圈圈裏是個領頭羊。但他未必熱愛世界,熱愛世界的人,自我絕對是有相當程度覺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