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神的修練場_宙斯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宙斯

宙斯

繪畫中宙斯的特徵

在古代西洋的繪畫當中,角色那麼多怎麼看得出誰是誰,所以每個角色都會有一些專屬於自己的特色。我們來看宙斯的配備:1. 頭戴皇冠。2. 寶貝寵物老鷹。3. 手持雷霆閃電,或是權杖。

朱庇特登基

朱庇特登基

一般在西洋繪畫當中,宙斯的形象就是這樣,大鬍子的肌肉男,父權極致的象徵。他的這個形象也被延伸到上帝、摩西身上。下面有兩張畫,紅色圈起來的部分就是上帝跟摩西,他們的形象是不是跟宙斯很像。

raw-image

宙斯登基

宙斯的登基故事要追溯到祖父烏拉諾斯,最初始的世界還是一片混沌,天地不分,所以代表天空的烏拉諾斯與代表大地的蓋亞,是緊緊黏在一起的。烏拉諾斯與蓋亞生下了很多孩子,但也生下了怪物,最著名的就是獨眼巨人以及百臂巨人這兩對三胞胎。

烏拉諾斯非常痛恨這兩對怪胎三胞胎,所以把他們塞在蓋亞的子宮裏,不願意讓他們出生。蓋亞受不了痛楚,便與自己最小的兒子克羅諾拉用計閹割了烏拉諾斯。

烏拉諾斯在劇痛之下遠遠跳開了蓋亞,從此天空與大地才分開。此時他也詛咒自己的兒子克羅諾拉,未來也會跟自己一樣,被自己的孩子毀掉。此後克羅諾拉的妻子瑞亞每次生下孩子,克羅諾拉便一口吞下肚子,前前後後吞下了5個孩子。

此舉讓瑞亞氣憤不已,因此也學了蓋亞,與自己的孩子共謀推翻克羅諾斯。這個孩子便是希臘神祇共主--宙斯。我們可以說,宙斯登基是在家族業力一代傳一代之下,子殺父的結果。

你無法用對方的武器殺了對方

回到克羅諾拉閹割父親這一段,他所使用的武器便是蓋亞為他製造的鐮刀。原本宙斯也想用這把鐮刀殺了他,無奈這把專屬余克羅諾斯的鐮刀,宙斯不管怎麼使勁兒都拿不起來,不禁讓人想到雷神索爾的錘子。

這個就會講到榮格將人格分為4種功能,其中你最擅長的稱為優勢功能,你最弱的叫劣勢功能。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優勢跟劣勢功能,這邊我們不詳加敘述,但是有趣的是,當你要跟人鬥智的時候,比如要談生意啦!要爸媽給你買手機啦!要老公給你買名牌包包啦!千萬不能用對方的優勢功能去跟他互動,一定要用他的劣勢功能,他才會心甘情願的聽你的話。比如說,他邏輯很好,你就不能跟他講道理,要攻之以情,因為邏輯越好,在情感面就會是弱智。假設你老公就是個羅極強的人,當你想要一個名牌包,你用心列表優缺點要老公買給你,大大說明了買包包的好處。還是你跟老公撒嬌,那個方法比較有效?就是這個道理。你無法用對方的武器砍殺對方。

最後宙斯就登上了天神共主寶座,你說他會不會害怕步上老爸的後塵?也被自己的小孩幹掉。沒錯,他也會害怕,因此他跟他的爸爸做法不一樣,他不吞掉自己的小孩,他把權力分給自己的兄弟姊妹跟孩子們,在奧林帕斯山設了12位主神。大家共同治理,當然最最終的裁定權還是他。

父子傳承

父子之間的權力傳承在心理學中可以解釋為一種心理過程,涉及到權威、控制和自我認同的動態變化。以下是從心理學角度解釋烏拉諾斯、克羅諾斯和宙斯之間的權力傳承:

  • 權威和控制的轉移:在這個故事中,權力由烏拉諾斯轉移到了克羅諾斯,再轉移到了宙斯。這反映了心理學中所謂的「權威傳承」,即一代代權威(父親)將其權力和價值觀傳遞給下一代。這種傳承可以影響到下一代的價值觀、行為模式和自我認同。
  • 自我認同的建立:在故事中,每位神祇都試圖建立自己的自我認同和角色。烏拉諾斯代表了早期的自我,克羅諾斯代表了權力的追求,而宙斯代表了新的自我認同和成熟。這反映了心理學中的「自我認同發展」,個體在不同階段會面臨建立、轉變和重新定義自我認同的過程。
  • 權力和控制的衝突:故事中的權力衝突代表了心理學中權力和控制的相互作用。父子之間的衝突和挑戰反映了權力的動態性,對父親來說是要給還是要守?對兒子則是要搶還是要等?我們也可以看到,父子之間如何處理權威的影響和限制。

總之,希臘神話中克羅諾斯、烏拉諾斯和宙斯之間的權力傳承故事可以被解釋為一個具有心理學意義的模型,強調了權威、自我認同和權力衝突的心理過程。這些過程不是說現實生活中要經歷三代來經驗,而是在我們一生當中就會經歷這三個階段。這些神話都象徵了人類成長和發展的關鍵元素,以及權力在家庭和社會中的影響。我們是要透過這樣的角度去看神話,從遠古到現在我們的家庭模式改變很大,但是每一代的傳承最核心的問題卻是不變的,這就是集體潛意識。

父親的角色:啟動

在理想的狀況下,父親的基本角色是啟動兒子邁向成為男人之路,至少在過程中給予關鍵性的協助。母親會給予孩子100%的呵護,父親只需要在母親的世界裏,讓自己成為兒子另一種方向的可能,同時也讓男性和女性氣質之間,外部和內部之間得以區分,這就等於是完成了最早階段的啟動。

接下來就是讓自己成為兒子理想化的對象,但並不是每一位父親都可以讓兒子理想化。因為理想化無疑對父親來說會是一個壓力。因為他必須活出理想父親的樣子,這個壓力會在兒子越來越大的時候,父親會覺得越來越難達到兒子理想化的父親,也會感覺到自己的自由被限制住了。小時候我們看爸爸都很厲害啊!是不是到你國中的時候你就不想跟爸爸走在一起了,覺得他不懂年輕人的語言,不懂年輕人的世界,甚至有的孩子會覺得爸爸很丟臉。

另一方面如果爸爸本身自我形象不好,甚至很差勁,或者是不成熟,和兒子所反射出來的理想形象之間有太大的差異,父親可能會拒絕這樣的理想化。他可能會覺得自己綁手綁腳被關起來了。一個不成熟的爸爸也許會認為:「我就是一個自由的爸爸。」因偉他可能會過度放任小孩,沒有給予適當的約束或榜樣。我們要瞭解,成唯一個兒子眼中理想化的父親,真的是很大的挑戰!當然啦~我們現在說的都是理想狀況下,所以你也不要回去責備自己的爸爸,不夠理想化。或者是自責自己做不到全能爸爸,因為那是不可能的,但這是我們的目標。在這個階段,媽媽的角色很重要喔!媽媽一定要讓兒子覺得爸爸很厲害,像超人一樣可以解決任何問題。如果媽媽老是在兒子面前數落他老爸的不是,他就會覺得爸爸很差勁,導致他沒有學習的對象。

透過對父親的理想化,兒子開始會跟母親或姊妹更進一步分開。此時他可能會覺得自己比媽媽或姊妹厲害,在與父親共享男性氣質的基礎上,他會認為自己是優越的,會想自己像爸爸一樣屠龍,覺得自己很男人。

對父親的理想化會從幾個層面上發生:

  • 身體上:兒子比母親或姊妹更加高大、強壯。
  • 認知上:他會覺得自己更聰明,能力更強,可以解決很多女性無法解決的問題。
  • 社交上:他有廣泛的朋友圈和同事圈。

被理想化的父親,在兒子眼裏是有豐富的世界知識的,他是「在外面生活的」,瞭解家庭以外的地方,可以解決母親無法解決的問題。

女性看到這一段也會大翻白眼,現在的社會大多是雙新家庭,但我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當罐頭打不開時,媽媽會叫老公來開罐,光這件小事就是在小男孩演終究會看到男人做得到女人做不到的事情。甚至媽媽要負責洗碗、打掃,這都是孩子不想做的,他會想要跟爸爸一樣,戰場在家門外,他會產生一個想法:「我長大也要跟爸爸一樣,保護媽媽跟姊妹。」

在這個狀況下,兒子會注意到父親的專業或社會地位,並且拿來跟母親的家庭角色比較。隨著這部分強化,她的女性特質變得隱晦,掉進了潛意識裡。

最後父親要讓自己的理想化退去,這經常是相當出乎意料就發生的。可能是說了某句話兒子不認同,或者父親以兒子無法理解的方式使他失望,因此兒子感到幻滅。原來父親沒有他想像中的偉大。

啟動的第一步是對理想的認同,第二步是對這個理想的背叛。在這個認同的階段,兒子宣稱了自己陽性的力量,感覺到自己的男子氣概,這一切與自己的創造力與生育力相關。

在啟動第二步,背叛,兒子得以從父親的束縛中解脫出來。背叛是很重要的事,避免兒子與父親綁在一起。但背叛必須要適當的時候出現,如果來得太早,或一直發生,會造成負向父親情結的發展,使兒子厭惡所有的父權權威。夠好的父親會在適當的時候表現出自己不可信任的一面,並讓兒子去承擔後果。所有的啟動都具有風險並可能帶來災難,但沒有這一點,就不是真正的啟動。

已啟動的和未啟動的男人

我們必須先瞭解,沒有人是完全啟動或是完全未啟動的。這個概念代表了父子關係最極端的兩端,但我們可以觀察在這兩者之間的光譜,還是有所區別的。

已經啟動的男人會將自己身上的男性氣質整合進入內在。他在生活中即便會受挫,但同時也擁有自信。但尚未啟動的男人,反而傾向男性權威,他可能會表現太多或太少的企圖心,也常常朝自身之外尋求有力量的男性角色來認同,藉此增強自己的男性氣概,我們一開始看到拿破崙的畫像,要透過畫出像宙斯一般的力量,大家就會知道他有沒有啟動。

甚至未啟動的男人願意為強力領導人服務,甚至被使喚,藉此吸收自己的陽性權威,有個成語,狐假虎威就把這個狀態形容得很貼切。另一方面,有些男人則是透過有力的公司或機構的認同,來尋求這種權威,比如他在某某大公司做到總經理啦!比如他在某某商會有很強大的人脈啦!尚未被啟動的男人無法肯定或讚賞自己,他們要透過外在環境來證明自己,即使從一般人的眼光來看,他們已經非常出色。

簡單整理一下,尚未啟動的男人會分兩類,一類會當權力的追隨者,不斷尋求父親般的人物。另一種類型則是反抗男性權威,宣稱自己已經獨立,經常以憤怒的方式來對抗潛在的父親人物,或是容易與之陷入競爭的角色。

另一方面也會有太好的父親出現,如果父親一廂情願的積極正向,不允許自己出現任何陰影,那麼他絕對不會背叛兒子,他可以一直保護照顧兒子。看似美好,但如此一來兒子變沒有機會長大,他會持續留在家裡依賴父親。

看似美好的父親,這些過度保護卻會阻止兒子在真實世界進行自我考驗。這樣的安排在特權階級中常見,如果父親坐擁高位或生活富裕,對兒子來說,要得到真正的啟動,並且從「父親的房子」中解脫出來,是非常困難的。如果背叛不會發生,那麼兒子就會受到父親的束縛。虎父如果要無犬子喔~爸爸就要有適當的背叛。

閹割父親

佛洛伊德引用古希臘伊底帕斯情結來描述父子關係。依這樣的觀點,兒子佔據了和母親一起的特權地位,也製造了父親的嫉妒。父親變成兒子的威脅,因為他希望確保自己擁有母親的優先權,並試圖將兒子從母親身旁分開。這在兒子上造成了佛洛伊德所說的「閹割焦慮」,父親被內化而成為充滿威脅的意象,真真切切是威脅兒子成功人生的敵人。

但在這個故事,孩子與母親的親密,卻是父親造成的,烏拉諾斯把三胞胎塞回蓋亞的肚子裏。這位父親並不想負擔父親的角色,把孩子全部都丟給媽媽,太多孩子讓媽媽身心俱疲,才引發了對丈夫的仇恨。

不只是現在,過去的家庭主要照護者都女性居多,包含學校老師也都是女性比例比較高,尤其時幼兒園、小學階段,一般都認為女性帶孩子比較細膩,可以把小孩照顧得很好。但在男孩子成長過程當中,父親佔有很重要的一個角色,父親代表了陽性的力量,我這邊所謂的「父親」未必是血緣關係上的父親,而是環境中的陽性力量,有可能是老師,或是其他男性的前輩,或是主管。他們帶給男孩子積極爭取的力量。

有趣的是這個力量,在男孩越來越大的時候,逐漸比父親還要成熟巨大時,便會威脅到父親,我們常聽到「倚老賣老」、「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這一類的語言,就可以看見父執輩的人,有多害怕被閹割。

宙斯登基就是要讓我們瞭解到,所有的厭惡、仇恨,都是根源於恐懼當中。

其實父子之間就是一段競爭關係,在父親的潛意識當中,當兒子長大了,那也就代表自己老了。偏偏只有讓兒子長大,父親潛意識的投射才有辦法收回來,或者說用一個健康的方式轉化。當兒子經歷過被父親背叛,他找回自己的力量,最終這位父親會再度回到兒子的生命當中,這時他已不再是強而有力、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英雄老爸,而是以智慧老人的姿態回歸到兒子的生命當中。

兒子成長過程會經歷到偉大的爸爸,令人唾棄的爸爸,最後等到自己成熟了才會理解到,爸爸的智慧是多麼的珍貴。

    4會員
    1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