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裡,很多時候不是愛不夠,而是話沒說好。
有時候,一句話可以讓人心裡暖暖的,但同樣的情境,換個說法,卻能讓人心寒透頂。這道理我以前也懂,但真正體會,還是來自於兩年前的一場風暴。
那一年,所有的事都一起發生了
那一年,日子本來就過得不算輕鬆。小孩突然肺炎住院,一週的時間,我幾乎沒怎麼闔眼,焦慮又疲憊地守在醫院裡。還沒等到喘口氣,公婆就發生車禍,這次的事件讓整個家陷入混亂。當時,我還在娘家,而颱風也剛好來攪局,導致我無法立刻回到婆家。一場天災人禍的組合拳,讓整個狀況變得更複雜、更棘手,而我當時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風雨過去,找個適當的時間再回去。
但沒想到,這卻成了婚姻中的一道裂縫。
「妳就躲在娘家,只有大嫂在辛苦!」
事情發生後,我先生的情緒顯然已經到了臨界點。那天,我接到他的電話,本以為他只是想跟我說婆婆的狀況,沒想到迎面而來的,卻是一句句像刀一樣的指責。
「妳就這樣躲在娘家,這種時候不應該回來嗎?」
「只有大嫂在照顧婆婆、幫婆婆洗澡,她真的很辛苦,妳呢?」
「妳是不是根本不想管我爸媽?」
一開始,我還試圖解釋,告訴他我不是不回去,而是天氣跟交通都不允許。但他當時的情緒失控,根本聽不進去,話語越來越尖銳,像是要把所有的壓力都往我這裡甩。
我知道他是在擔心他的父母,知道他的焦慮與無助需要出口,知道他並不是真的認為我是個冷漠的媳婦。但這些理解,並不代表他的話就不傷人。
那通電話掛掉之後,我強忍淚水,要哭也不是,不哭又覺得難以宣洩,我躲進了廁所,打開窗戶吹著冷風,心裡開始思考著——婚姻裡,說話到底有多重要?
語氣,決定了一段關係的溫度
如果當時,他的話不是那麼帶刺,事情會不會變得不一樣?
如果他說的是:「我真的好累,我爸媽現在這樣,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如果他說的是:「大嫂這幾天很辛苦,我也覺得內疚,希望妳之後可以幫忙。」
如果他說的是:「我們家現在很亂,我真的好希望妳在。」
如果他這樣說,我會毫不猶豫地安慰他,甚至立刻想辦法回去陪他一起面對。
但他選擇的話語,卻像是一根根針,扎得我心裡生疼,讓我不自覺地產生防備,甚至有點心灰意冷。
我後來才明白,婚姻裡很多問題,不是因為事情的對錯,而是因為說話的方式,決定了兩個人的距離。
說話的藝術,才是婚姻的長久之道
這件事過去後,我不只開始思考,也開始改變自己的說話方式。畢竟,雙向溝通才是一段關係能走下去的關鍵。
如果他沒主動意識到這件事,我就會開始提醒他:「你這樣說,會讓我覺得委屈。」
如果他情緒上來了,我不再立刻回擊,而是先冷靜地說:「我們可不可以好好講?」如果他因為壓力說出不好聽的話,我也學著用溫和但堅定的語氣回應:「我可以理解你的感受,但這不是對我發脾氣的理由。」
有些人會說:「夫妻有什麼好講究說話方式?不是直來直往才是最真誠的嗎?」但我後來才發現,婚姻裡最可怕的不是大風大浪,而是日積月累的傷害,讓人心越來越冷。
說話方式,決定了一段婚姻的溫度。
所以,不論是吵架時,還是討論事情時,甚至只是日常對話,說話的語氣、用詞、情緒管理,才是讓一段關係走得長久的關鍵。
傷害人的話,說一次就夠了
那次事件之後,我雖然還有埋怨,且在滿多時候只要一想到,心裡就很受傷,這件事情我大概和先生在不同的時間點說了第三次之後,心中也沒有任何怨氣了。(或許就是已經放下,真的過去了吧!)
但我也下定決心,不會再讓類似的話,輕易地在我們的關係裡出現。因為言語的殺傷力,比行動來得更快、更深、更痛。
婚姻中,有些話說一次就夠了,因為傷害已經存在,重複說,只會讓彼此的心越來越遠。
所以,我想對所有夫妻說:
「請記得,好好說話,因為愛,不該用帶刺的語言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