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蘿第一次出國是 2003 年去泰國普吉島(二技的畢業旅行),第二次出國是 2004 年去馬來西亞邦克島(公司員工旅遊),第三次出國是在 2006 年初獨自一個人跑去紐西蘭遊學,所以,這是卡蘿第四次出國,純粹是卡蘿愛𨑨迌,突發奇想的帶著親朋好友(阿母、阿姐、怡霏)來趟熱情四溢的神奇島國探險之旅!😆
十八世紀萊佛士爵士登陸開始,在這個充滿親切舒適及活力的城市裡,種下了華人、馬來人、印度人等不同的文化建築、種族與宗教融合相處的種子,散發出獨特多元的內涵與面貌。
在那個沒有 Google Maps 的年代,卡蘿憑著一張地圖和事前做的功課,拖著行李箱領著老弱婦孺從樟宜機場搭著捷運前進新加坡市區,當飯店就近在眼前,卻被一片道路施工攔住去路,卡蘿只好帶著大夥頂著 30°C 以上的高溫,在新加坡街頭左彎右拐繞道而行,最後在快熱到失去理智的那一刻抵達皇后酒店 Hotel Royal @ Queens,卸下行李後就開啟新加坡的探索旅程。
已有 150 年歷史的傳統販船 River Cruise 原為英國殖民時代對外貿易的商船,卡蘿從克拉碼頭 Clarke Quay 買票搭乘,沿新加坡河到濱海灣繞行整整一圈大約 40 分鐘,岸上建築無論是格局或工藝手法,都瀰漫濃濃的文藝復興建築風情,隨著摩登大樓越來越高,購物商場四處林立,河畔的古老建築始終難掩其百年歷史風華 。
這棟建築前身政府大廈和最高法院大廈兩座國家古蹟組成,在設計師改造下成為新加坡目前最大的視覺藝術展示空間。
擁有 130 年以上歷史的克里斯南興都廟,是印度教教徒們的信仰中心,不同的是,印度教徒既不點香也不拿香,但這座興都廟前卻擺設了一只放有香爐的供桌,前去燃香、插香的除了華人外,印度人也不少,不同宗教文化的和諧融合,在新加坡的此地上演著。
建於 1885 年的觀音堂佛祖廟香火鼎盛,是新加坡華人廟宇人流和信眾最多的寺廟,其建築風格融合了中國寺廟與傳統建築的技巧。
克里斯南興都廟與觀音堂佛祖廟相距不到 5 公尺,兩種截然不同的神明信仰,在同一條街並立,這種奇特景像只有在新加坡才看得到。
卡蘿昨天已經夜遊新加坡河,所以沒有搭乘水陸兩棲 DUCKtour 鴨子船市區觀光,而選擇拉風的雙層敞篷河馬車,從不同的角度,近距離遍覽城市風貌。
聖淘沙,在馬來語中意為「寧靜」,是很受歡迎的新加坡島嶼和旅遊勝地,卡蘿購買聖淘沙英比奧驚喜套票,就乘坐聖淘沙巴士入島儘情玩樂。
集合芭蕾音樂、彩光燈和激光等先進的技術,利用先進的激光科技、影像、三維立體動畫、音樂等編排出令人振奮的表演,呈現出絕美的場面。
坐上斜坡滑車,享受有點刺激又不會太刺激的彎道、轉角和隧道飆速體驗,然後再搭乘空中吊椅,欣賞聖淘沙島與新加坡的絕美天際線。
是新加坡最高的露天全景遊樂設施,在地面 35 米高處緩緩旋轉,並採用垂直的螺旋狀結構,展現令人嘆為觀止的 360 度美景,可遠望聖淘沙島、新加坡南部的島嶼以及印尼蔥鬱美景。
安坐空中珠寶箱,坐擁開闊視野,其青翠茂盛的樹林與蔚藍的海洋,無不讓人心曠神怡,陶醉其中。
蝴蝶館是新加坡比較有特色的主題公園,在這裡可以欣賞到色彩斑斕的各種蝴蝶,而在昆蟲王國博物館則可以看到收集來自世界各地的多種昆蟲。
結合了立體 3D 的電影效果,呈獻“4D”的全新體驗,感受“身歷其境”的感官刺激,奇妙之旅等著親身體驗。
踏入陳列文物的貨倉來講述 14 世紀的新加坡如何一步一步發展成今日輝煌的花園城市,並且在這一期間,完成馬來族、華人、印度和歐亞四大種族的融合和共處,深刻感受到一個多姿多彩、能包容不同宗教與價值觀並崇尚創新探索精神的新加坡。
37 公尺高的魚尾獅塔座落於小島正中央,是聖淘沙最突顯的地標,卡蘿搭乘電梯直達 12 樓的瞭望台眺望風景,觀賞周圍以及遠處景物的風貌,感受俯瞰中的新加坡。
踏進美食中心就被攤商包圍,圍著卡蘿一行人不斷強行介紹自家的小吃,讓卡蘿感覺被騷擾沒辦法享受美食,感受極差。
1994 年創立全世界第一座夜間動物園,取名為『Night Safari』,有叢林探險的意味。這裡的動物採用溪流、岩石、樹幹為天然屏障的圍籬隔離,有叢林的真實感,可步行小徑徒步遊園,也可乘坐導覽車愜意觀賞,卡蘿坐在遊覽專車緩緩前行,伴隨著輕輕的講解和微微的涼風,在 45 分鐘 3.2 公里的路程上,把卡蘿催眠的涔涔睡去。
占地 54 公頃,以研究和收集熱帶植物、園藝花卉而著稱,適合喜愛大自然及花花草草的遊客前往;它同時也是一座充滿英式古雅情懷的歷史園林,散布在其中的歷史建築情調非凡。園內的景點國家胡姬花園(The National Orchid Garden),展示超過 6 萬株植物和胡姬花,堪稱全球之最。
大型百貨公司林立,世界流行精品全員集合,是時尚買家的最愛,也是拜金女的購物天堂,但吸引卡蘿的是路邊販售的「土司冰淇淋」。😆
讚美廣場是世界僅存的幾個女修道院之一,廣場附近的建築融合了現代和歌德式古典建築風格,由美麗的五彩琉璃拼飾而成,前院並設計了人工瀑布與噴泉,是迄今最古老的免費駐足參觀地,提供了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絕佳休憩場所。
展示消防部隊的各種裝備與救難技巧,也有早期的消防水車,及最新科技的救災設施,館裡介紹了民防部隊一路走來的整個發展歷程,也讓民眾了解到消防人員的辛苦工作內容,以及防範災患的重要。展示了自 19 世紀後期到今天新加坡民防和消防事業發展的悠久歷史和輝煌成就。館內除了靜態展示之外,還有各種互動式的展覽,其樂無窮。
這顏色鮮豔的窗戶佔據整個視覺焦點,讓卡蘿不自覺停下腳步,有 911 扇窗戶的 6 層樓建築是建於 1934 年,以當時英國相當流行的 neo- 古典主義為設計風格,過去是警察局,也是當時最大的政府機構。
打造於 1827 年是新加坡最古老的興都廟,也是牛車水地區一座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建築主要架構是在 1843 年左右建成的,而神廟牆上大量的神像、門上的鈴鐺裝飾、天花板上的壁畫,卻是後期才加上的。
早期從中國南方來新加坡的華人,過的生活都非常簡樸。他們大多以店屋裡狹窄又擁擠的一間間小木房為“家”。牛車水原貌館是一間經過翻新的三層店屋,通過原貌館裡的各種展覽品和口述歷史,猶如走進一條時光隧道,可身臨其境、清楚地了解早期華族移民的生活情形及辛酸經歷。
披上復古彩衣的史密斯街,道地的小吃搭配露天的木桌椅,勾起人們遺忘的懷舊心情,卡蘿一行人就在這裡大快朵頤。
建於 1824 年,靠近木門 Wood Gate 是新加坡第一間中國寺廟,由客家和廣東移民合力打造,感謝土地公的保佑,讓他們從家鄉平安渡海到新加坡。祠堂如今改為博物館,展列早期移民的日常用品與當年生活樣貌。
有 60 多年歷史的餅舖,招牌產品是傳統福建糕點和餅乾,如發粿、紅龜粿、馬蹄酥等。
1822 年創立,直到 1872 年才在現址興建,是客家人自發成立的會館,主要為粵東移民介紹職業並聯絡感情,1999 年被列為新加坡 43 個古蹟建築之一,館內的天井和走廊是最大的建築特色,但卡蘿錯過了營業時間,所以啥都沒看到。
天福宮建於西元 1839 到 1842 年,大部分的材料都來自於福建,正殿中央供奉著媽祖,其神像是在 1840 年由福建護送而來。特別的是,宮內的地磚是由荷蘭運來的,而門前的鐵欄杆則來自蘇格蘭,融合了歐式建材,卻不失閩南的建築風格,饒富趣味,如今被列為新加坡重要的歷史古蹟,可惜的是卡蘿一樣錯過營業時間,所以啥都沒看到。
老巴剎建於 1894 年,是東南亞現存最大的維多利亞時期的鑄鐵建築,由菜市場改建為經濟實惠的美食中心。以為很遠上一餐已經吃了很多,只好再點些有特色的來吃吃,咱們點了肉骨茶、黑胡椒螃蟹、檸檬鱈魚和紅豆冰,然後就回飯店收拾行李。
建於 1928 年由 Denis Santry 所設計的回教堂是當地第一座以彰顯蘇丹國王功蹟而建的回教堂,其擁有壯觀的金色圓頂和巨大祈禱殿的蘇丹回教堂是新加坡最雄偉的宗教建築之一。
甘榜格南王宮是在 19 世紀由蘇丹胡申的兒子蘇丹阿裡建造的,現在已改造成外觀壯麗、內部擁有 9 個展廳的馬來傳統文化館,講述著新加坡馬來人的起源、奮鬥、夢想和他們在國家建設中所扮演的角色。
坐落在小印度的阿都卡夫回教堂興建於 1910 年。經過翻新的阿都卡夫回教堂更加亮麗。廟堂的主要入口處裝著一個精緻的三角牆,其中間帶有一個日規。三角牆上的旭日圖案以阿拉伯文書法點綴,是伊斯蘭教界中獨一無二的珍品。阿都卡夫回教堂的另一特色是裝在祈禱堂旁的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先知族譜圖。
小印度最熱鬧的主幹,早期曾是一大片竹林,故「竹腳」的命名由此而來。竹腳中心分成菜市場及餐飲小販兩部份,可以在這裡品嚐最道地的印度美食。
魚尾獅是新加坡的象徵,其中最有名的當然就是在魚尾獅公園、金沙酒店對面這隻會噴水的魚尾獅最具代表性,
離開魚尾獅公園搭上計程車,一時語塞不知如何說飯店的地址,情急之下脫口而出台語,此時司機大哥用流利的閩南語回答,啊~新加坡就是一個如此多元的社會😊,就在這歡樂的交談下結束這趟旅程。
日期:2006/12/14~12/17(共 4 日)
地點:新加坡 聖淘沙、行政區、牛車水、小印度、阿拉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