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表達》02|首先說的話要讓人很好理解,那麼怎樣才算很好理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本文深究語言傳遞與學習之美,適合渴望掌握溝通真諦、追求知識共享者閱讀。


首先說的話要讓人很好理解,那麼怎樣才算很好理解?

好理解應該是聽著你的說詞,很輕鬆就理解你在說什麼,甚至依照你的說法一字不漏的跟別人說,別人也可以很好理解。

如果跟 100 個人說一樣的話,95 個人都表示理解,代表的是你的說詞跟用語,甚至表達的邏輯與順序具通用性,可以適用多數人,也表示表達方式是可以模仿學習。


剖析語言的通用性與模仿學習之道

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語言都是我們主要的交流工具,它構成了我們的社會結構,成為了我們思考世界的藍圖。

然而真正有效的語言使用不只是單向的輸出,它還必須考慮到傳達與理解的過程,為此讓我們進一步探討語言的通用性和模仿學習的重要性。


「好理解」這一詞彙其實承載著豐富的涵義,當我們說一個概念「好理解」,我們實際上是在說,這個概念是如此清楚明了,以至於它可以輕易的被接收、被理解,並在需要的時候被準確重述。

而「好理解」的涵義其實還跳脫了個人視角的局限,帶有了群體性的共識。


我們可以設想一個情境,你向 100 個人表達同一個觀點,其中 95 人都能理解並接受你的說法,這時你就成功達成了一種通用性。

你的話語中含有通用性意味著你的表達方式、用語、邏輯、甚至是順序,可以被大多數人接受和理解。

而一個真正的好理解的概念還必須能夠被模仿和學習,如果你的言論可以讓其他人輕易的模仿並傳遞給更多的人,這證明了你的言論具有強大的傳播力,而這種傳播力則是建立在語言的通用性和人的模仿學習能力上。


在此我們必須認識到,語言的力量並非只在於其傳達的內容,還在於其可理解性與可模仿性,意思是我們的言論要達到最大的效果,不僅要讓人理解,還要能讓人可以模仿與學習。

這是為何「好理解」這一詞構成了我們日常對話的一部分,它暗示了語言的深度,也呼應了我們對知識共享的渴望。


總結來說「好理解」不只是一種理念,更像是一種實踐,這種實踐體現在我們每日的對話中,無論是與親朋好友的閒聊,或是在學術論文中的深度分析。

當我們能將自身的觀點與思考透過語言有效的傳達給他人,並讓他人可以模仿學習,我們是在實現一種美好的語言傳遞,那就是「好理解」的語言傳遞。


如何使你的專業語言讓一般人聽得懂且吸引人?

在這個訊息飛快、充滿雜音的世界裡,清晰好理解的溝通被視為一種極具價值的技能。那麼什麼樣的溝通方式才能讓人很好理解呢?讓我們藉由一個常見的例子來剖析。


假設你是一位專業的營養師,你的任務是向不了解營養學的大眾解釋「飲食均衡」的重要性,這可能看似困難,因為你的學識可能充滿了專業術語和複雜的概念。

但是好的溝通並不需要將所有的專業知識壓在對方身上,反而是要找出一種簡潔、直觀且有吸引力的方式,讓對方能夠輕鬆理解你的觀點。


首先你需要先將複雜的營養概念簡化,比如你可以將「飲食均衡」解釋為:「就像一個大餐盤,其中裝的包括五種類別的食物:蛋白質、穀物、蔬菜、水果和奶製品,而每個類別都有一定的比例。」

類似這種說法,就算是沒有營養背景的人,也能輕鬆將此概念傳達給他人。


接著你也可以用生動的語言將這個概念具象化,你可以說:「想像你的一餐就像一個畫家的調色盤,各種顏色的食物就像是不同的顏料,並且每種顏色都有其重要性。用了過多某一種顏色可能會使你的畫作顏色單調,而忽視任何一種顏色可能會讓你的畫作缺乏生動。」

類似這樣的語言既具有視覺性,也易於理解,也許還能夠激起人們對營養學的興趣。

然後當你將這種說法分享給 100 個人時,如果有 95 個人表示理解,那麼這就表明你的溝通方式具有通用性,並且可以模仿學習。


溝通,尤其是專業知識的溝通,不僅需要專業知識,在這個時代更需要創新和巧妙的表達方式。

一個好的解釋者應該要能把複雜的概念簡化,並以引人入勝的方式將其呈現給大眾,畢竟知識的價值並不在於你了解多少,而在於你能使多少人理解。


「優秀的溝通,在於將思想轉化為可以被大多數人理解和復述的言語。」


如果喜歡文章請按下  ❤️ 愛心

持續來點知識請按下  ➕ 追蹤

想要了解更多請按下  👑 訂閱


這些都將成為我持續前行的燃料  🚀

謝謝你的支持與肯定  🙇‍♂️

avatar-img
146會員
500內容數
專門分享長久有用的知識、具啟發性的觀點 知識用在對的地方就是力量 當你自己足夠強大,整個世界都和顏悅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波士の思考 的其他內容
第一道關卡就是對方聽不懂你說什麼,或是誤會你的意思,因此你要先讓對方聽懂你在說什麼,甚至覺得好理解,第二道是聽懂卻覺得不合邏輯,第三道是覺得有道理,但沒有選擇認同。 想要說邊服對方,表示你是一個有自己想法的人,不論要說服的事是什麼,你都要懂精準表達的邏輯。 關卡四至六:說服的真正挑戰才剛剛展
第一道關卡就是對方聽不懂你說什麼,或是誤會你的意思,因此你要先讓對方聽懂你在說什麼,甚至覺得好理解,第二道是聽懂卻覺得不合邏輯,第三道是覺得有道理,但沒有選擇認同。 想要說邊服對方,表示你是一個有自己想法的人,不論要說服的事是什麼,你都要懂精準表達的邏輯。 關卡四至六:說服的真正挑戰才剛剛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好的溝通 清楚 表述完整 快狠準 沒有情緒 讓人聽的懂 直接 同理 不能只有情緒發洩 開放 尊重 直來直往 互相傾聽確認彼此意思 信任 平等對談 互相感到善意的氛圍 壞的溝通 語速 對方表情不對 沒有共識 無言 聽不懂彼此的話 一直重複沒有共識的詰問
大家都是單一個體,有不同的想法,造就世間的多樣貌。 一個人的口吻表示,可以因應他個人的思維,說話也是一門藝術、知識,但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傾聽者,好的傾聽可以瞭解說話的人想表達事情的脈絡。 大家有看過或聽過,人們在傳達事情時,傳遞的過程中經過越多人,最終聽到的人結果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這個微妙的落
Thumbnail
互相瞭解需求是建構互相關係的基礎,學會換句話好好說能有效化解歧異,溫和溝通的技巧對於人際交流至關重要。
你認為你說的話別人不會知道,其實都會知道。
Thumbnail
「與智者言」,對手是很有智慧的,要怎麼跟他講話呢?要「依於博」,以下幾點是重點: 尊重和理解: 尊重對方的觀點和智慧,理解對方的立場和背景。 準備充分: 在對話之前,準備好相關的知識和資料,展示你的知識深度。 表達清晰: 言語清晰明了,避免模棱兩可或含糊不清的表達方式。 善用比喻和故事:
Thumbnail
『我-語句』看似簡單其實不簡單,隱含了多個溝通重點。相信瞭解這些之後,能運用的更得心應手,助於有效溝通。
Thumbnail
忘了從哪裡聽到的很有感見解,令人茅塞頓開。 ​ 「溝通」至關重要的關鍵,是傾聽。 遇過不少很會講的人,不會傾聽,很多人不願意聽別人說,往往都是一個勁的塞自己的意見,自己會怎樣做的劇本,給別人。 口沫橫飛的人啊,你真的會溝通嗎?你真的有講到正確的點上嗎? 沒有,那我只好給你打0分。有可取之處
Thumbnail
1.賦予對方一個角色的框架,會讓對方更願意照著你的意思去行動。 2.要讓聽者相信你說的話,措辭很重要,分成三種:規避語、確定語、填補語。 3.善用確定語可以讓自己說話更有自信,更加具有說服力。 4.有時候需要巧用規避語,來為雙方對話增添一些潤滑空間,也可規避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Thumbnail
常言道:「說話是一門藝術」。說好話不難,但要把話說好確實需要一些技巧與門道。縱使人類可用的詞彙數量已達成千上萬,我們卻依然時常陷入「言不由衷」、「詞不達意」等窘境,其主要原因在於我們『不懂得』正確地使用詞彙。
溝通的基本目的是讓對方理解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意思。用對方熟悉的詞語來包裝通常是個好的做法,但是要小心自己對於這些詞語的理解與對方是否相同,不然反而弄巧成拙,像是用錯成語,反而難以理解。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好的溝通 清楚 表述完整 快狠準 沒有情緒 讓人聽的懂 直接 同理 不能只有情緒發洩 開放 尊重 直來直往 互相傾聽確認彼此意思 信任 平等對談 互相感到善意的氛圍 壞的溝通 語速 對方表情不對 沒有共識 無言 聽不懂彼此的話 一直重複沒有共識的詰問
大家都是單一個體,有不同的想法,造就世間的多樣貌。 一個人的口吻表示,可以因應他個人的思維,說話也是一門藝術、知識,但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傾聽者,好的傾聽可以瞭解說話的人想表達事情的脈絡。 大家有看過或聽過,人們在傳達事情時,傳遞的過程中經過越多人,最終聽到的人結果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這個微妙的落
Thumbnail
互相瞭解需求是建構互相關係的基礎,學會換句話好好說能有效化解歧異,溫和溝通的技巧對於人際交流至關重要。
你認為你說的話別人不會知道,其實都會知道。
Thumbnail
「與智者言」,對手是很有智慧的,要怎麼跟他講話呢?要「依於博」,以下幾點是重點: 尊重和理解: 尊重對方的觀點和智慧,理解對方的立場和背景。 準備充分: 在對話之前,準備好相關的知識和資料,展示你的知識深度。 表達清晰: 言語清晰明了,避免模棱兩可或含糊不清的表達方式。 善用比喻和故事:
Thumbnail
『我-語句』看似簡單其實不簡單,隱含了多個溝通重點。相信瞭解這些之後,能運用的更得心應手,助於有效溝通。
Thumbnail
忘了從哪裡聽到的很有感見解,令人茅塞頓開。 ​ 「溝通」至關重要的關鍵,是傾聽。 遇過不少很會講的人,不會傾聽,很多人不願意聽別人說,往往都是一個勁的塞自己的意見,自己會怎樣做的劇本,給別人。 口沫橫飛的人啊,你真的會溝通嗎?你真的有講到正確的點上嗎? 沒有,那我只好給你打0分。有可取之處
Thumbnail
1.賦予對方一個角色的框架,會讓對方更願意照著你的意思去行動。 2.要讓聽者相信你說的話,措辭很重要,分成三種:規避語、確定語、填補語。 3.善用確定語可以讓自己說話更有自信,更加具有說服力。 4.有時候需要巧用規避語,來為雙方對話增添一些潤滑空間,也可規避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Thumbnail
常言道:「說話是一門藝術」。說好話不難,但要把話說好確實需要一些技巧與門道。縱使人類可用的詞彙數量已達成千上萬,我們卻依然時常陷入「言不由衷」、「詞不達意」等窘境,其主要原因在於我們『不懂得』正確地使用詞彙。
溝通的基本目的是讓對方理解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意思。用對方熟悉的詞語來包裝通常是個好的做法,但是要小心自己對於這些詞語的理解與對方是否相同,不然反而弄巧成拙,像是用錯成語,反而難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