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第三十九戰:定兩京降赤眉(4)關中易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在前途大會上,淮陽王張卬(下江兵)第一個表達了對前途的看衰,和綠林諸大佬商議說: 「赤眉和鄧禹隨時都會殺過來,咱們在這混不下去了!與其被人家趕走,不如現在就搶掠長安,逃回南陽,如果實在混不下去了,大不了咱們就再上山落草為寇!」

強盜們骨子裡的思維一拍即合,張卬的方案得到了綠林內部的高票通過,諸將前往晉見劉玄後,劉玄大怒不表態。

綠林諸將一看談不攏,於是大家不歡而散。

當皇帝是會上癮的,劉玄不希望自己就這樣被歷史翻過,做出了最後掙扎,命王匡(新市兵)、陳牧(平林兵)、成丹(下江兵)、趙萌(劉玄的岳父),率軍駐紮新豐(臨潼,下圖金星處)。

(關中交通圖,看似是一馬平川,但也並非是哪都能走,將來幾乎所有的關中重要戰役都要圍繞這張圖來講)

劉玄打算在赤眉入長安的必經之路上阻擊赤眉。

看到劉玄打算把老底兒押上再賭一把,很多人表示不同意。

你算個屁!

打的又不是你的家底!都打光了我們將來還怎麼當山大王!

在諸軍罵著街開出長安去新豐布防後,留在長安的張卬跟廖湛、申屠建、隗囂(狠角色,後面有大篇幅)等,陰謀於立秋大祭之時,劫持劉玄逃亡南陽。

這種多人的密謀似乎保密性都不是很好,劉玄很快就知道了。

到了立秋那天,劉玄突然聲稱有病,沒法大祭了,召喚張卬等人入宮。

最早嗅出風聲不對的,是隗囂,他立馬也宣稱有病,並下令家將紅色警戒,隨時觀察動態。

剩下那一幫,都跟著去了。

但劉玄當初給劉演擺鴻門宴時的老毛病又犯了,當初對劉演下黑手就猶猶豫豫,這次陰謀團進宮後,他又猶豫了。

你那猶豫了,人家這幫大土匪可不是吃素的,一入宮就感覺到情況不對,張卯、廖湛等人察覺到了事情有變,立即突圍出了皇宮。

這個時候,劉玄才反應過來,殺掉了跑得慢的申屠建。

隨後,劉玄派執金吾鄧曄去擒拿密謀諸將,結果隗囂看到有人來抓他,成功突圍逃回了天水老家;逃出去的張印、廖湛、胡殷等人不等你動手人家就召集本部軍開始反攻皇宮,火燒了宮門,殺入宮中。

這回輪到劉玄先生從宮中逃出,跑到了駐紮新豐的老丈人趙萌那。

此時駐外布防的綠林諸將還不知長安已經發生政變,但劉玄灰頭土臉的回來後開始看誰都懷疑,他疑心王匡、陳牧、成丹等人跟張卬是一夥的,因為當初這幫人是一塊找他來建議回老家的。

劉玄下令召見諸大佬,陳牧、成丹先到,劉玄這次倒是沒再猶豫,直接把二人就地處決。

王匡半路上得到消息,大為恐慌,緊急召集本部兵馬返回長安跟張卬會合。

劉玄這邊把殺那兩位的罪過推到了王匡身上,然後命令宰相李松收編被殺那兩位的部隊,跟他老丈人趙萌合兵一處反攻長安。

赤眉還沒來,玄漢這邊自己先火併上了。

在長安城下,劉玄與王匡張卬攻伐月余,最終王匡等戰敗逃走,劉玄再入長安,奪回了首都的控制權。

雖如此,嚴重內耗下的玄漢政府此時已經行將就木,病入膏肓了。

最後的這張催命符很快就拍來了。

此時的赤眉大軍已經深入關中,敗了的王匡張卬等人投降了赤眉成了偽軍帶路反攻長安,劉玄做出了最後的抵抗,李松率疲憊之師出戰,大敗被生擒。

李松之弟,城門校尉李況隨後開城投降,劉玄再次出逃。

劉玄在長安被破後不久收到了赤眉的招降信,結果投降赤眉後沒多久就被幹掉了。

赤眉實在不地道,當初明明說好了的投降封王不殺的。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401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中國歷史封建百戰系列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渤海小吏的沙龍
11會員
182內容數
一起了解真實的人性與歷史脈絡
渤海小吏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3/29
早在董卓被暗殺,袁紹界橋續命的大半年前,袁紹剛剛恐嚇來冀州的時候,曹操得到了一個人的建議。 這個人,也是三國中被忽略的一個重要存在,一個可以媲美賈詡、郭嘉眼光的人。 他能讀人心,看大勢,他的判斷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從未出錯。 這個人叫做鮑信。 鮑信在漢末崩塌時簡短出場過,當時他奉何進命去老家招兵
Thumbnail
2024/03/29
早在董卓被暗殺,袁紹界橋續命的大半年前,袁紹剛剛恐嚇來冀州的時候,曹操得到了一個人的建議。 這個人,也是三國中被忽略的一個重要存在,一個可以媲美賈詡、郭嘉眼光的人。 他能讀人心,看大勢,他的判斷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從未出錯。 這個人叫做鮑信。 鮑信在漢末崩塌時簡短出場過,當時他奉何進命去老家招兵
Thumbnail
2024/03/26
公元192年四月,初,獻帝大病初癒,百官在未央宮集合恭祝天子龍體安康,呂布派同郡心腹騎都尉李肅與殺手泰誼、陳衛等十餘人穿著衛士服守在北掖門等著董卓。 董卓剛出門,馬就驚了,把太師扔泥裡面了。 太師只好回家換衣服,進屋後他媳婦勸他別去了,不是啥好兆頭,董卓表示我得去,但長了個心眼,衣服里穿上了盔甲
Thumbnail
2024/03/26
公元192年四月,初,獻帝大病初癒,百官在未央宮集合恭祝天子龍體安康,呂布派同郡心腹騎都尉李肅與殺手泰誼、陳衛等十餘人穿著衛士服守在北掖門等著董卓。 董卓剛出門,馬就驚了,把太師扔泥裡面了。 太師只好回家換衣服,進屋後他媳婦勸他別去了,不是啥好兆頭,董卓表示我得去,但長了個心眼,衣服里穿上了盔甲
Thumbnail
2024/03/21
人在要走大運之前,是有徵兆的,比如說曹操。 人在要倒大霉之前,也是有示警的,比如說董卓。 191年,是曹操人生爆發的前一年。 這一年曹操一直在給袁紹擦屁股,在他本初哥和東北猛男硬鋼的時候賢惠的在背後剿匪,主要是跟黑山賊幹仗。 簡要介紹一下黑山賊,這伙土匪是冀州黑山等地的農民起義軍,他們主要的
Thumbnail
2024/03/21
人在要走大運之前,是有徵兆的,比如說曹操。 人在要倒大霉之前,也是有示警的,比如說董卓。 191年,是曹操人生爆發的前一年。 這一年曹操一直在給袁紹擦屁股,在他本初哥和東北猛男硬鋼的時候賢惠的在背後剿匪,主要是跟黑山賊幹仗。 簡要介紹一下黑山賊,這伙土匪是冀州黑山等地的農民起義軍,他們主要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周赧王五十二年,秦王嬴稷命白起發兵南陽,韓王欲割地求和,未料上黨太守馮亭連夜遣使者向趙王丹求援。 趙王趙丹見之大喜,決意傾國而戰。 ※ 兩年後,趙國邯鄲。 「陛下,您千萬不可聽信奸佞讒言。自烈侯開基,武靈王中興以來,趙國經歷風雨飄搖,好不容易才走至今日局勢--咳,」藺相如的侍從趕緊
Thumbnail
周赧王五十二年,秦王嬴稷命白起發兵南陽,韓王欲割地求和,未料上黨太守馮亭連夜遣使者向趙王丹求援。 趙王趙丹見之大喜,決意傾國而戰。 ※ 兩年後,趙國邯鄲。 「陛下,您千萬不可聽信奸佞讒言。自烈侯開基,武靈王中興以來,趙國經歷風雨飄搖,好不容易才走至今日局勢--咳,」藺相如的侍從趕緊
Thumbnail
等曹操自揚州募兵再回中原的時候,各路氣勢洶洶的討董聯軍已經解散,聯軍內部矛盾重重。 冀州牧韓馥怕袁紹危及自己,動不動就減少對河內的糧食供給;兗州作為反董的票王則自己集團先鬧出了人命。 兗州刺史劉岱跟東郡太守橋瑁從第一天就不對付,後來劉岱聯合了張邈和濟陰太守吳資直接殺了橋瑁,命手下王肱兼任了東郡太
Thumbnail
等曹操自揚州募兵再回中原的時候,各路氣勢洶洶的討董聯軍已經解散,聯軍內部矛盾重重。 冀州牧韓馥怕袁紹危及自己,動不動就減少對河內的糧食供給;兗州作為反董的票王則自己集團先鬧出了人命。 兗州刺史劉岱跟東郡太守橋瑁從第一天就不對付,後來劉岱聯合了張邈和濟陰太守吳資直接殺了橋瑁,命手下王肱兼任了東郡太
Thumbnail
太尉李修在虞詡的建議後開始集中三公商討最終決定不棄涼,給鄧騭懟回去的同時開始辟西州豪桀為掾屬,拜長吏子弟為郎,以安慰關西豪族。 虞詡在劉秀留下的政治結構下利用三公的力量完成了對大將軍鄧騭的制衡,不僅保住了涼州,還將涼州的大量豪族子弟進行了特招入朝,變相的肯定並鼓勵了西涼豪族們對羌人的不合作。 他
Thumbnail
太尉李修在虞詡的建議後開始集中三公商討最終決定不棄涼,給鄧騭懟回去的同時開始辟西州豪桀為掾屬,拜長吏子弟為郎,以安慰關西豪族。 虞詡在劉秀留下的政治結構下利用三公的力量完成了對大將軍鄧騭的制衡,不僅保住了涼州,還將涼州的大量豪族子弟進行了特招入朝,變相的肯定並鼓勵了西涼豪族們對羌人的不合作。 他
Thumbnail
蓋延掃平粱地之時,劉秀剛剛在宜陽和馮異聯手逼降了漢末第一匪幫赤眉軍,粱地的大量物資得以迅速的支援到了關中的災後重建當中。(「蓋」作為漢人姓氏時,應讀做「葛」,在此小科普下) 還記得我們上一戰中說到的,為啥只有馮異能夠在一撥撥流賊拿長安當公共汽車後重新扶起來千瘡百孔的帝國故都嗎? 因為後面劉秀源源
Thumbnail
蓋延掃平粱地之時,劉秀剛剛在宜陽和馮異聯手逼降了漢末第一匪幫赤眉軍,粱地的大量物資得以迅速的支援到了關中的災後重建當中。(「蓋」作為漢人姓氏時,應讀做「葛」,在此小科普下) 還記得我們上一戰中說到的,為啥只有馮異能夠在一撥撥流賊拿長安當公共汽車後重新扶起來千瘡百孔的帝國故都嗎? 因為後面劉秀源源
Thumbnail
滅掉赤眉後馮異兵入關中,此時延岑在關中已經安排了各堂口分把要衝: 延岑據藍田,王歆守據下,芳丹據新豐,蔣震據霸陵,張邯據長安,公孫守據長陵,楊周據谷口,呂鮪據陳倉,汝章據槐里··· 前面我們說過,延岑的各堂口不過是一群互不隸屬的烏合之眾,多的一萬人,少的幾千人,這些流賊在馮異一路西推的過程中被收
Thumbnail
滅掉赤眉後馮異兵入關中,此時延岑在關中已經安排了各堂口分把要衝: 延岑據藍田,王歆守據下,芳丹據新豐,蔣震據霸陵,張邯據長安,公孫守據長陵,楊周據谷口,呂鮪據陳倉,汝章據槐里··· 前面我們說過,延岑的各堂口不過是一群互不隸屬的烏合之眾,多的一萬人,少的幾千人,這些流賊在馮異一路西推的過程中被收
Thumbnail
在前途大會上,淮陽王張卬(下江兵)第一個表達了對前途的看衰,和綠林諸大佬商議說: 「赤眉和鄧禹隨時都會殺過來,咱們在這混不下去了!與其被人家趕走,不如現在就搶掠長安,逃回南陽,如果實在混不下去了,大不了咱們就再上山落草為寇!」 強盜們骨子裡的思維一拍即合,張卬的方案得到了綠林內部的高票通過,諸將前
Thumbnail
在前途大會上,淮陽王張卬(下江兵)第一個表達了對前途的看衰,和綠林諸大佬商議說: 「赤眉和鄧禹隨時都會殺過來,咱們在這混不下去了!與其被人家趕走,不如現在就搶掠長安,逃回南陽,如果實在混不下去了,大不了咱們就再上山落草為寇!」 強盜們骨子裡的思維一拍即合,張卬的方案得到了綠林內部的高票通過,諸將前
Thumbnail
赤眉離開黃河南岸後,劉秀對這股力量的最終方向異常敏感,當得知赤眉開始西行後,劉秀準確的做出了判斷。 劉玄完了。 其實劉玄完蛋是早晚的事,這個劉秀看的比較清楚,劉秀更關心的是,劉玄完蛋後,他所占領的兩座古都,尤其是關中的歸屬。 去長安留過學的劉秀知道這座古都的政治信號,再加上關中的沃野千里與四塞
Thumbnail
赤眉離開黃河南岸後,劉秀對這股力量的最終方向異常敏感,當得知赤眉開始西行後,劉秀準確的做出了判斷。 劉玄完了。 其實劉玄完蛋是早晚的事,這個劉秀看的比較清楚,劉秀更關心的是,劉玄完蛋後,他所占領的兩座古都,尤其是關中的歸屬。 去長安留過學的劉秀知道這座古都的政治信號,再加上關中的沃野千里與四塞
Thumbnail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是亂世中的造反金句。 之前我們在說綠林軍有倆村就建國時提過這句話,但當時沒細展開來說。 這是當年朱元璋先生剛打下南京時六十歲的老儒朱升給他提的建議,這九個字堪稱兩千多年來那幾個造反成功者的經典濃縮。 這句順口溜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還是另有深意的。 「高築牆」,並非
Thumbnail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是亂世中的造反金句。 之前我們在說綠林軍有倆村就建國時提過這句話,但當時沒細展開來說。 這是當年朱元璋先生剛打下南京時六十歲的老儒朱升給他提的建議,這九個字堪稱兩千多年來那幾個造反成功者的經典濃縮。 這句順口溜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還是另有深意的。 「高築牆」,並非
Thumbnail
今天的故事,要從一個非常神奇的預言開始。 話說在王莽禍國之前的很久,有一本圖讖開始橫空出世並漸漸造成了很大的反響。 這本圖讖叫做《赤伏符》,裡面有這麼一句話:「劉秀髮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斗野,四七之際火為主」。 後來這句話在那個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居然傳的風風火火,而且民間後來還演繹出了另一個更
Thumbnail
今天的故事,要從一個非常神奇的預言開始。 話說在王莽禍國之前的很久,有一本圖讖開始橫空出世並漸漸造成了很大的反響。 這本圖讖叫做《赤伏符》,裡面有這麼一句話:「劉秀髮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斗野,四七之際火為主」。 後來這句話在那個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居然傳的風風火火,而且民間後來還演繹出了另一個更
Thumbnail
周桓王的大軍來到鄭國境內的繻葛,排出左中右三隊陣勢。鄭莊公也親自上陣。
Thumbnail
周桓王的大軍來到鄭國境內的繻葛,排出左中右三隊陣勢。鄭莊公也親自上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