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漫談】程式設計的權限管理

2024/03/0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權限管理=新增、修改、刪除+審核

通常,這種程式的設計會包含權限管理,其中包括現場修改、刪除等三大類功能。然而,根據經驗,我們還需要關注另一類功能,即審核權限。

審核不執行新增

審核權限通常不執行新增的動作,僅限於某些欄位的輸入。新增、修改、刪除這些操作基本上是容易理解的。也就是說,對於這個工作表單,由某人負責的部分,你對這個表單擁有完全的控制權,因此成功與失敗都是你的責任,這一點非常清晰。

多人共同維護

如果同一表單需要多人共同維護,每一筆資料的新增、修改、刪除權限會根據規劃分配到不同的負責人身上。除非有審核權限,否則其他人無法處理這些操作,只有擁有審核權限的人可以進行跨人修改的動作。這樣的設計可以有效確保資料的正確性和安全性,確保每一步操作都經過適當的審核。

表單收集就需進行

因此,權限的設計不是等到程式完成後才開始,而是在表單收集的階段就需進行了解,並且事先規劃好,交由使用單位進行確認。一般來說,表單的負責人在自己的權限範圍內工作非常清晰,通常不會有問題。但管理者可能需要對這些資料進行管理操作,因此會有所謂的審查權限的設計,其實就是監督和管理的概念。

都已有相應的管理機制

為什麼要有這樣的設計呢?這是因為一般的公司、企業、工廠等都有相應的管理機制。如果管理不能融入在系統設計中,可能會導致管理缺陷,因此需要在系統設計階段考慮這些管理需求。這樣的前線設計不會使資料變得非常龐大,因為一致化的管理與一致化的設計讓管理變得非常容易。

權限管理整合管理機制

在當今,資料容量幾乎可以無限大,因此一點點資料的增加並不會對程式系統的運作造成影響。這樣的權限管理設計,實際上是為了確保系統能夠有效地整合管理機制,提高管理效率,而不是為了增加龐大的資料體積。

輕鬆查詢

此外,在另一重點是除了能夠新增、修改、刪除資料之外,還必須提供相關的單位能夠輕鬆查詢,讓他們可以輕易檢核上下之間資料的關聯性是否正確。通常,工廠、企業或公司的組織結構並非由一個人從頭到尾構成,而是將工作切分為多個階段,以便發揮效益,讓每個人專注於各自的任務。

了解上下游工作內容

要確保每個人能夠有效執行他們的工作,最重要的是了解上游工作的內容,以及在完成後順利地將資料交付給下一個流程的參與者。如果資料需要經過審核,則必須遵循相應的審核流程,確保資料在流轉到下一階段之前經過合格的審核。

工作流程

這樣的資料和流程管理最終形成了所謂的工作流程,與工廠或企業的流程密切相關。這種設計的最大優勢在於所有參與者都無需花費心力思考下一步該如何進行,因為基本上並未更動原本的工作流程。這使得整個過程更加順暢且高效。

工作習慣並未改變

這樣的做法最大的好處在於他們的工作習慣並未改變,因此不會增加他們的工作時間。相較於大型ERP的系統,這種大型ERP的系統設計使得程式化的模塊化更為細緻,每個完整的模塊可能就需上百或兩百隻程式,而整個系統總共可能包含5,000種不同的程式,可稱是「惡魔」的系統。一般的使用者非常容易在這麼大型的系統裡面混亂,弄不清楚他應該如何去做。

巧妙串接流程組合

一位工作人員可能只使用到自己習慣的三到五個模塊,而不需要同時使用上百種程式。這樣的權限設計已經將權限設定與工作流程綁定在一起,再透過巧妙的串接方法將這些流程組合起來,進一步強化或簡化,從而提高程式設計的效率,使使用更為方便。

系統導入時的障礙減少

相對於繁複的大型系統,這樣的設計使得系統導入時的障礙減少,也減輕了使用者的負擔。這種緊密結合並精巧應用的權限管理設計,使整個系統更具便捷性和效能。系統在導入的時候,相對的就輕鬆很多。每一個人只要管好自己的工作,精通自己的那幾支程式,而串聯的工作是由系統協助大家做串接的,這樣效益就會提高非常多。


354會員
1.1K內容數
Alan idea 普普文創、水彩速寫、迷你短篇、文創漫談、心靈雞湯、踏青步道、智慧音樂、美食天堂。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