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海還深》或許是最能引起各式藝文工作者共鳴的是枝裕和電影。
阿部寬飾演的主角良多,在15年前出版得獎作《無人的餐桌》一本小說後,沉寂多時,離婚,在零星的徵信社工作與出版社之間遊走,仍然時刻緊抓著筆記本記錄靈感,深夜寫作。人到中年,時常遊走賽馬場、彩券和柏青哥店。在旁人眼中,他的寫作事業就像是對賭博的仰賴一樣不切實際。
電影始於良多父親死後不久,良多溜回家中,想從父親收藏品中找出值錢的畫軸變賣,籌出當月的贍養費,順便買美津濃棒球手套給兒子。在電影中,我們從不同人物口中,會感覺不論是良多,或是他死去的老父親,似乎都是相當糟糕的父親。缺乏家庭責任,愛賭博,且總是讓自己或家庭陷入經濟困頓。 但耐人尋味的是,這一位死去的、自始就「不在場的在場」的老父親,為何會收藏價值數十萬日圓的畫軸或硯台? 電影尾端,良多絕望地在颱風夜翻找父親遺物,終於找到報紙中的一方硯台,而當鋪老闆告以「三十萬」,昂貴的、父親遺留的硯台,其實暗示了亡父正如同良多,是一個經濟困頓,但心懷文化或藝文者。
在這一部幾乎身旁所有人,都在懷疑,或根本不相信良多還可能寫作,而僅只有觀眾目睹良多深夜中寫作畫面的電影裡,當鋪老闆轉述了多年前,父親拿著《無人的餐桌》四處分送,誇耀兒子的成就,並且要良多以硯台磨墨,在當鋪老闆這本當年受贈的書上簽名。
長鏡頭打在良多臉上,他開始磨墨。磨墨是書寫的準備,也是書寫的開端。在過了這麼久之後,父親對自身的肯定雖然遲到了,但也通過硯台和父親重逢。父親十五年前的肯定,在多年後反過來在經濟上與精神上,支撐了仍然留存在世,孤獨寫作的兒子良多。到最後支撐住、與良多重逢、和解的,既是父愛,也是「書寫」或「文」。
這其實是一部關於重逢的電影,與《橫山家之味》一樣,探討了親情之間的遲到和錯位。電影中提到《無人的餐桌》是一部以家庭為題材的虛構私小說,但弔詭之處也就在於:離開家庭似乎就是家庭書寫的終點,而妻離子散的良多,也難怪顯得難以為繼。然而父親的硯台,遺留的愛,卻似乎說明了,你以為已經不在的、永遠失去的,其實可能還用各式各樣的形式留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