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 / 睡眠:真實的選擇與限度——《沉睡者與紡錘》【主題系列文章.故事共讀】#03

前往鄰國途中,女王遇到許多意識沉睡,身體卻在動的人。與他們相對的是看似掌控一切的女巫,但兩者的共通之處,或許比我們以為得更多。

這讓我們好奇,如果我擁有選擇的自由,我能不能選擇「不選」?如果我們能透過選擇來掌控自己的人生,限度又在哪?


03. 沉睡夢遊:看似在行動,卻與真實選擇無關

沉睡者並未死去,生命能量卻都被女巫徵收了,他們的身體也成了女巫徵收的手腳,為她監視與抓補入侵者。

不過,要說他們是單方面被壓制的受害者,從故事提供的線索來看,好像也不盡然。當魔咒開始擴散,感覺無路可逃的鄰國人民,許多人都選擇了麻木等待。

我們當然可以說「選擇睡一輩子,也是一種選擇」,但那與女王相信的「活著,就是能做選擇的時光」,到底差在哪裡?

我想差異在:前者看似選擇,選擇的內容卻是「放棄未來再做其它選擇的機會」。

在這種詮釋觀點下,沉睡者的狀態更能呈現女王對婚姻的遲疑。即便婚姻確實是一種選擇,但在女王登場的經典童話世界中,選擇婚姻,故事就結束了。選擇婚姻,便是選擇「在她的故事中,放棄未來再做其它選擇的機會」。

在這裡,故事能加入真實世界的某種對話。在那些對話中,我們會用某些悖論來做思考練習,例如:人如果有選擇的自由,那麼,人能否選擇未來不再享有選擇的自由?換一種我們更熟悉的討論便是:民主如果是人民作主的政治體系,人民能否決定,他們未來不能再作主決定了?


當然啦,好的故事都不是要宣傳某種單一、應然的教訓,比起給我們標準答案,它會讓我們思考更多問題——

人(故事中的角色)或許能選擇未來不再做選擇,《沉睡者與紡錘》就有這樣的角色,在人生裡,他們的意識都不用在場,只要一直睡就好,行走坐臥都有冥冥牽引,但那種存在是我們想要的活著嗎?

矮人也是出於類似原因,在故事收尾時特別與女王確認,她沒有迷路或被擺佈,而是真的選擇了離家的方向。


女王到底要去哪?是要回家結婚或前往未知的明天,答案其實沒有對錯,也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真實的選擇需要意識的在場,並知道那是自主的(我是為自己做這件事)。否則就像沉睡者,無限重演舊有模式或服從外在權威/魅力者擺佈,他們的行動別說創造命運,連自己的人生都掌控不了。

做為故事的反例,沉睡者提醒我們:想掌控或創造命運,需要我們自主意識的行動。

那麼,接續的問題是:限度在哪裡?

到了什麼程度,我們自以為的「掌控命運」不再是作主與賦權,而是一種毫無創造力的虛假控制?


04. 控制:虛假力量與選擇之限度

除了沉睡者,另一個在故事裡睡了超久的就是女巫了。依照女巫的說法,她藉此逆轉了時間的影響,根本是最極致的美容覺。

然而,她真的像自己宣稱的那麼有力量嗎?


2023年秋天,我舉辦了幾場小型的短篇故事共讀聚會,其中一次讀《沉睡者與紡錘》,參與者提出了很棒的觀察,她忍俊不禁地說,女巫號稱統治睡眠帝國,很了不起的樣子,但實際上,她不過只是一直在睡覺。

我非常喜歡這個見解,在聚會後,針對這點也想了好久。

確實,無論女巫嘴上說的多好聽,彷彿她是踐踏大批睡眠奴隸、至高無上的暴君,但幾十年來,除了大肆搜刮、囤積他人的生命能量,她根本沒創造出任何東西。

如果用故事象徵的語言來看,「治理國家」可以想成我們如何照料自身生命領域。同樣身為治理者,故事開頭的女王離開前,還需要找首相交待國事。相對地,無論女巫對鄰國的控制是否合法,她空有對人民的掌控,卻放著國事不管,只顧著睡覺。

她以為藉此能逆轉時間對她的限制,實際上,卻是時間在她身上白白浪費。


所以,到底「睡覺」指的是什麼?


我跟芳療師朋友聊過「報復性熬夜 」的事。明明身體需要休息,但一天下來,感覺沒花多少時間在自己或珍愛的事情上,寧可硬撐著追劇、讀書、滑社交媒體…,也不願意接受今天已經結束。

更精確說,我們真正無法接受的或許不全然是今天的結束,而是「在今天裡,沒有多少我能做選擇(自主掌控)的時光」,也就是那種「人生不由自主」的感覺。

朋友也提醒,有些人抵抗睡意,是因為那對他們來說有種「失去控制」的感覺。

確實,在人生中要有掌控感,需要一定程度的「控制」。比較自然的狀況是,清醒時,我們多少能主掌自己的生命,夜晚入睡便放下意識的控制、好好休息。一張一弛,循環往復。


但故事中的女巫用魔法確保了,即便在睡覺時,她對世界的控制也不會有絲毫放鬆。

這裡有一個對《睡美人》故事的翻轉。在我們熟悉的版本裡,好女巫利用魔法下但書,讓王國眾僕役與公主一同沉睡,一定程度暗示了將確保他們身心安全。眾僕役進入睡夢中,是為了與公主一同清醒,才能繼續照顧她。

但《沉睡者與紡錘》的女巫不要那樣。在她睡覺時,她要沉睡者為自己的生命發電、依自己的命令行動。等她醒來,她也要那些人繼續昏睡,才好控制。也就是說,女巫完全仰賴他們來維持一種幻覺——

她能無時無刻控制這個世界,把世界揉捏、「顯化」成她想要的模樣。


但就像前面討論的,女巫仰賴的亦是虛假。沉睡者或女巫都一樣,沒人清醒。看似存在活人的領域,但他們的意識其實都不在場。

而唯有自主意識下的行動,才可能創造出有生命的東西。

鄰國境內,唯一有能力照料事物的,只剩下還清醒的真正公主,她也確實在女巫與眾人昏睡時,維繫著城堡裡動植物生命的延續。在這意義上,女王最後對鄰國人民說「公主救了你們」,或許就不僅是指公主刺傷女巫這件事了。


我特別喜歡把「女巫不具意識的強硬控制」與女王啟發我們的「活著,就是能為自己的生命做選擇」兩件事併置來看。

前者是後者誤入歧途的結果。

女巫的所作所為,並不是選擇掌控自己的人生,而是把其他人的自主性拿走、操控他們依她的心願效力。或許女巫誤以為,「主宰自身命運」就等於控制所有實現心願途中會遇到的變因。


但那些不是變因。


那些是其他人。


「清醒有時,睡眠有時」的時序韻律,在《沉睡者與紡錘》故事情境下,我覺得更能理解成——

在我們的生命中,其實還有其他人。他們也想做選擇、掌控人生、創造自己的命運。

有時,我們把「書寫自己生命的劇本」推過了頭,以為別人的劇本我也能一併寫,還寫成支撐(我的)主線劇情的版本。

在我的生命故事中,有我的意識能主導、創造的部分,也會有我的意識無法控制或碰觸的部分。「人擁有自由意志」這件事,如果為真,那麼就不是只有我才擁有自由意志、我可以自主做選擇,而是其他人也有自由意志,而且他們的選擇可能會影響我、不利於我、讓我不喜歡或看不慣…


想到現代有多少生意,都建立在「追蹤/學習我這門課,就能成功操弄他人意志」的宣稱上,即便那些手法有效,我想或許也是女巫與沉睡者的關係。

再想到女巫那句「全世界都會愛我」,不難聯想到女王「原初故事」中的壞後母,以及那面讓她反覆確認「是否被愛」的魔鏡…

但那種「被愛」其實是一種反向的控制感。女王口中的黑暗陛下是攬鏡自照者,與其說希望被愛,實際上,他們生命裡唯一需要的他人並非、也不能是真實的人。他們只想要能照出自戀影像的鏡子,因為鏡子根本沒有自我,鏡子無法選擇不映照、也無法離開。至於鏡子背後是否站著任何真人,對他們來說跟本不重要。


女巫用那樣「極致被愛」的控制感與權力感誘惑女王,要她為自己效力。

但女王想要的是真實的力量。

女王表示,她不想統治比「原本王國」更大的大陸。

我們在前面聊過,「治理國家」可以想成是我們在照料自己的生命領域。在這裡或許能這樣詮釋——

那些宣稱只要跟隨他們的方法,就能輕而易舉將「掌控」從自身生命領域擴張到界線以外(他人的生命)的種種修辭,或許都值得存疑:他們到底打算操弄、誘惑、或販賣給我們什麼?

我們真的想要買單那樣的話術嗎?我們真的能成為故事中全面掌控、號令成群睡眠奴隸為我所用的女巫嗎?

還是,其實我們才是受人操弄的沉睡者,而不自知?


➥➥➥ 下次預告 ➥➥➥


角色轉身,作者歇筆——《沉睡者與紡錘》【主題系列文章.故事共讀】#04

時間過得好快呀,下週五就是這則故事的最後一篇文章了,我們要來面對那個有點暗黑、佛地魔般的問題:

《沉睡者與紡錘》一直在講「角色透過選擇創造自己的人生」,但要是再往後推一層,這畢竟是一篇故事,也就是說,女王的一切行為選擇,難道不是某個外於她的作者寫出來的嗎?連故事世界都是作者創造的…

要是「後設」到這個程度,故事中角色的選擇,還能說是真的選擇嗎?

難道我們讀了三個星期的這個故事,在最後要被翻盤了嗎?

感覺有點緊張刺激…


🍎 我們是否擁有真實的選擇?主題系列文章與故事共讀【2024年3-5月,預計週五更新】


➥➥➥ 敬請期待 ➥➥➥

———

:其實一般來說,讀者不會硬戳破第四道牆對吧… 我們會接納「故事世界是一個自存運行的世界」這個懸置,不會特別去說「故事外還有一個創造它的世界!」感覺很像違反某種遊戲規則…


:但另一方面來說,畢竟這個故事講的是自主性,最終它確實需要面對這個大boss。這也是我很喜歡《沉睡者與紡錘》的地方,它用了一個方法處理這白目但其實也合理的質問,是我很喜歡的角色寫法,天菜!


(Photo by Isabella Fischer on Unsplash. Edited by me)

raw-image


每個故事都是一趟旅程。就算路線規劃相同,我們依舊會因相異生命經歷,看見各自掛心的不同風景。讀者並不是故事的複寫紙,而是能自由進出故事世界的旅遊家。歡迎來到我的故事旅遊指南,希望你能在此尋得下一段旅程的洞見與靈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