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批評挑錯也有用處,但並非解決問題的萬能鑰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人是習慣的動物。人會用自己習慣的方式吃飯、睡覺、思考、感受、行動。如果一個人發生急性或慢性的疾病,通常都起源於小小的習慣。身邊親近的人也許看得出來,某個人的疾病與某種習慣有關,但,當事人通常一無所知,因為習慣不容易察覺。

        身體習慣還比較容易察覺,譬如一個人抖腳或者坐姿傾斜,很容易被看出來。也許這個人並不察覺,但在別人說出來之後,自己也會略知一、二,就看要不要修正而已。但是,心理習慣就不一樣了,自己很難覺知,別人也不太容易看出來,因為,心理習慣比較隱密,除非經常互動並且細心觀察,不然,確實不容易察覺。

        最不容易覺知的心理習慣,有批評、挑錯、評論、總是看事件的消極面。這些負面習慣並不容易被覺察,為什麼呢?因為整個社會的能量傾向,就是如此。當一個人的習慣,與社會一致時,別人不覺得異常,自己也不覺得異常。社會習慣性的批評,未必沒有用處。例如,處在容易被傷害的惡劣環境中,如果懂得維持批評、挑錯的批判性思考,就能挑出不適當的地方,找到突破口,然後擺脫惡劣環境。然而,當我們身處健全環境之時,若仍然使用批評、挑錯、看消極面的方式與自己對話,也用這種方式與別人互動就不好了。凡事都從負向、消極面去評價,是一種頭腦的僵化,如果不審慎以待,並讓它成為頭腦的習慣,就會陷入負能量中,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煩惱。在垃圾堆裡面找寶石,要如何維持自己不被弄髒呢?也許,寶石還沒找到,身上就髒了一大片呢!

        批評、挑錯是有作用的,但,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萬能鑰匙。總是從對錯的角度看待事物、看待他人,久而久之,會養成只看到對錯的心理習慣。每天看這些對錯,每天想著別人的錯,論說別人、評價別人,圍著某個人的生活繞,這樣的生活對自己好嗎?如果在自己身上發現這種狀況,請保持覺知,將思想從消極面轉出來,跳到更高的思維角度,以此看待身邊的一切。提高自己的視野,才能看到出路,於是,自己的生活也會變得不一樣。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 莊小昕-avatar-img
2024/04/28
謝謝分享!謹記在心!
查爾斯-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4/28
❦ 莊小昕 謝謝留言回饋!
黃璧怡-avatar-img
2024/04/28
習慣性地事事批評,會養成負能量心理,查爾斯的分享真是極好的提醒,謝謝你喔~
查爾斯-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4/28
黃璧怡 謝謝回饋!感恩!
avatar-img
查爾斯的身心靈沙龍
138會員
379內容數
身心靈文字創作者丨方格子 創作內容有:#心靈小品 #能量調頻 #情緒調整 #靈魂基因 #靈性療癒 #正念冥想 #肯定句 #INFJ
2024/10/26
謝謝曾經閱讀點愛心的朋友們!
2024/10/26
謝謝曾經閱讀點愛心的朋友們!
2024/10/25
「懂的人」早懂了,「不懂的」仍是不懂。
2024/10/25
「懂的人」早懂了,「不懂的」仍是不懂。
2024/10/24
2024/10/24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Thumbnail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Thumbnail
做事,從別人身上找原因,一想就瘋。 ➡️因為我們不是他/她,事情處理模式不會一樣相同。 若能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一想就通。 ➡️因為問題就出在自己身上。 高度不一樣,胸懷和格局就不一樣。 ➡️開闊心胸,心自然開懷。 心小,任何事情都是大事。 ➡️鑽進牛角尖,悶死自己。 心大,任何事情都
Thumbnail
做事,從別人身上找原因,一想就瘋。 ➡️因為我們不是他/她,事情處理模式不會一樣相同。 若能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一想就通。 ➡️因為問題就出在自己身上。 高度不一樣,胸懷和格局就不一樣。 ➡️開闊心胸,心自然開懷。 心小,任何事情都是大事。 ➡️鑽進牛角尖,悶死自己。 心大,任何事情都
Thumbnail
你不敢想起來的事情這麼多,又如何說明自己看到的都是客觀的事實呢。
Thumbnail
你不敢想起來的事情這麼多,又如何說明自己看到的都是客觀的事實呢。
Thumbnail
習慣對我們的影響遠超我們的認知。 「習慣」意味著我們的「慣性思維」,我們常態性地認為怎麼做很合理、怎麼做很正常、怎麼做才是好,於是我們會不斷地沿用這個行為模式...
Thumbnail
習慣對我們的影響遠超我們的認知。 「習慣」意味著我們的「慣性思維」,我們常態性地認為怎麼做很合理、怎麼做很正常、怎麼做才是好,於是我們會不斷地沿用這個行為模式...
Thumbnail
遇到問題總會去追查探究事物的根本,在事情微有徵兆而未發生之時便能事先觀察,而了解契機所在。這樣心思細膩、觀察入微,凡事追根究底又能洞察先機的特質。把它用在研究或學習上就會得到很好的發揮。但如果將它放在日常與人相處或思考自己的問題時,就會被視為思慮過重、鑽牛角尖 ,打破砂鍋、執著及糾結。 找到一件感
Thumbnail
遇到問題總會去追查探究事物的根本,在事情微有徵兆而未發生之時便能事先觀察,而了解契機所在。這樣心思細膩、觀察入微,凡事追根究底又能洞察先機的特質。把它用在研究或學習上就會得到很好的發揮。但如果將它放在日常與人相處或思考自己的問題時,就會被視為思慮過重、鑽牛角尖 ,打破砂鍋、執著及糾結。 找到一件感
Thumbnail
逆思維並不是真的做反向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同一個情況。書裡看到很多的內容,是關於如何用理性但不咄咄逼人的角度,去處理事情、去處理跟人之間的互動相處。作者提到人們總是會有幾項緊握不放的工具「假設、直覺、習慣」通常讓自己困住的,是不是主要為這三個東西?如果是的話,那麼不妨開始慢慢的去捨棄掉它們吧。
Thumbnail
逆思維並不是真的做反向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同一個情況。書裡看到很多的內容,是關於如何用理性但不咄咄逼人的角度,去處理事情、去處理跟人之間的互動相處。作者提到人們總是會有幾項緊握不放的工具「假設、直覺、習慣」通常讓自己困住的,是不是主要為這三個東西?如果是的話,那麼不妨開始慢慢的去捨棄掉它們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