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兩個案例,可以觀察其「議題熱度」的維持。
原則上一天一爆,便可以初判是否有在刻意維持議題熱度。
再加上當事人註一是否主動選擇「炎上路線」,可作為更明確的判斷。
案例一、統神
1. 發表爭議言論
2. 親征吳崢 (由徐巧芯引導)
3. 親征苗博雅
4. 展現出自己未認識錯誤(再炎上)
5. 廣播節目上演和解
案例二、徐巧芯
1. 家族成員涉詐
2. 前言不對後語
3. 對批評者反脣相譏
4. 配合議題方向秀衣服
個人覺得,這兩個案例對當事人傷害都不大,失去一時的贊助商、或是違反財產申報法的罰款對他們來說都是小事。也就是說,只要不是真的被關進不准許外役監的牢裡、使個人自由及曝光度受限,任何結果對他們來說都無所謂。
當事人都知道要降低議題的熱度很簡單,只要停止回應,兩三天後就無人再談,只剩未來偶爾的司法進度新聞(若有相關訴訟進入法律程序)。
那麼這一切是為了什麼呢?
可能是為了綜合壓低以下議題的聲量:
1. 誰按了按鈕
2. 國民黨國會擴權的不良內容
3. 國民黨絡繹不絕的前往中國談了不明的事情
4. 罷免案
5. 外交進展:以色列訪台
6. 學校發生食安問題
7. 新近發生的兒童受虐案
8. 事涉上百上千萬人的變態影音平台
9. 其他各種正常的討論
以上這些事件的利害相關者,都有動機使用各種資源讓民眾的眼前充斥著不重要、不涉及集團、政黨、組織、重大擋人財路的議題。
也不能忘了中共的網軍長期在運作,在背後推動這些議題的熱度。
註一、不指定當事人是因為有時候不需要由當事人自己一天一爆,可以是:
1. 講好的協力者
2. 支持者
3. 反對者。
再透過媒體增幅。
但當事人可以選擇不回應、掌握媒體資源的人可透過不報、少報、降排名使議題不再受到關注。
原稿:建立於20240418
#情報操作 - 維持議題熱度
什麼是情報操作?
本系列文章發表所探究的情報操作,是指帶有惡意的個人或組織,用各種方式將想法、觀念、思考流程植入人們的大腦,影響接收訊息的人的思考,進行影響行為,達到想要的目的。將人的思維過程放慢來看,接收到資訊之後,會融合記憶、情感、分析方式、跳躍思考,達到一個暫時的想法。情報操作者有多種不同的手法,從資訊的篩選、解讀就開始加工:調閱需要的經驗、扭曲轉化記憶、召喚不同的情緒、引用想要的分析方式,為思維過程開路,到達他想要的結果。
作者:冰山小企鵝。
長年居住在冰山上,觀察人類進行著各種加速冰山融化的行動,固定發表推文希望某天人類能看懂。自2020年起,經營推特帳號:冰山小企鵝(@YaleChen2020) / Twitter以「情報操作」為主題,關注世界和人類腦內隱藏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