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投資人比較特殊:「買股票是為了配息,買債券是為了資本利得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我看了經濟日報的評論,有點不以為然,"專家"?不過是"掉書袋的書呆子"。

台灣投資人習慣特殊?!還是台灣投資人更聰明,從趨勢掌握到了"機會"?

是台灣投資人,腦筋比較轉得快?投機可以變成投資?如果長期利率趨勢要向下,債券ETF接近歷史低點,價格低到不能再低,最後只有往上升,不是會不會的問題,而是什麼時候出現,什麼時候達成的問題,台灣投資人看到機會,守株待兔,甕中捉鱉,有什麼"笨"可以被取笑?看不懂這些自以為是的專家,批評台灣投資人蜂擁而上的做法為什麼是"錯誤",指望債券未來的"資本理得"有什麼"投機"不恰當?從歷史軌跡看,債券一如股票,走到最低,"遲早"要上升有什麼錯誤?看不懂這些自以為是的專家,譏諷訕笑台灣投資人的言論。

用融資槓桿去買債券ETF正2的才需要被糾正,因為拿不到債息,又付出融資利息6%,等2年就已經先賠12%,如果是現金操作,等兩年,7.8 → 9.3就有20%,難道20%的資本利得是"不當"的"投機"?還是"高瞻遠矚"?凡事不要太拘泥"教科書",一個穩定的利率市場,"專家"說法是正確的,但是暴力升息就不是"穩定長久"的作為,當然把"債券"當股票看待,期待資本利得遠大於債息就應運而生,這本來就是"時勢造英雄"的特殊時期造成的投資機會,不是常常可見,只有這幾年內有此機會,台灣投資人不是觀念異於世界常人,而是抓住了機會的聰明人~守株待兔,甕中捉鱉!

我承認,我不曾投資債券,而我就是屬於投資債券ETF,當成股票投資,債券ETF正2,越跌越買,等著守株待兔,甕中捉鼈,等著2年至少有20%資本利得的笨蛋,而不是那些等1年5%債券債息的聰明專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芋老的沙龍
45會員
61內容數
芋老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4
5/3聽股市隱者Podcast,談到長期看指數的趨勢是向上,因為加權指數的成份股一直在調整,產業落後淘汰的,市值下降後,自然被剔除,汰弱留強的結果,指數長期走勢自然是向上,所以投資0050這類的指數型ETF,要以長期投資看,是最簡單輕鬆的無腦投資法。身邊很多人投資0050,所以想看一下,自己到底要不
Thumbnail
2025/05/04
5/3聽股市隱者Podcast,談到長期看指數的趨勢是向上,因為加權指數的成份股一直在調整,產業落後淘汰的,市值下降後,自然被剔除,汰弱留強的結果,指數長期走勢自然是向上,所以投資0050這類的指數型ETF,要以長期投資看,是最簡單輕鬆的無腦投資法。身邊很多人投資0050,所以想看一下,自己到底要不
Thumbnail
2025/04/20
國巨30年來的併購案 1. 2000年:飛利浦被動元件事業群 產品與技術:此次併購使國巨取得飛利浦在陶瓷電容(MLCC)和電阻的技術,奠定其在被動元件領域的基礎,並擴展歐洲市場。 2. 2018年:普思電子(Pulse Electronics,美國) 產品與技術:專精於無線通訊元件(如5G天
Thumbnail
2025/04/20
國巨30年來的併購案 1. 2000年:飛利浦被動元件事業群 產品與技術:此次併購使國巨取得飛利浦在陶瓷電容(MLCC)和電阻的技術,奠定其在被動元件領域的基礎,並擴展歐洲市場。 2. 2018年:普思電子(Pulse Electronics,美國) 產品與技術:專精於無線通訊元件(如5G天
Thumbnail
2025/04/18
國巨今天公佈股票分割,1股拆成4股,台灣一直習慣發股票股利,但美股常常做股票分割,兩者有什麼差異?很多投資人搞不清楚,所以在此講一下這個議題。 股票股利和股票拆股(分割),在公司的財務上是兩件事,資本額不同,但在交易市場是完全一樣的效果,的效果,分割不繳稅,股票股利要繳稅,至於除權、及未來每股獲利
Thumbnail
2025/04/18
國巨今天公佈股票分割,1股拆成4股,台灣一直習慣發股票股利,但美股常常做股票分割,兩者有什麼差異?很多投資人搞不清楚,所以在此講一下這個議題。 股票股利和股票拆股(分割),在公司的財務上是兩件事,資本額不同,但在交易市場是完全一樣的效果,的效果,分割不繳稅,股票股利要繳稅,至於除權、及未來每股獲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最近,很多人不是已經貸款買股票,就是正前往股票質押的路上。 在社群上,就有人PO出他自己投資的狀況,現在台股這麼火熱,他看到他週遭的朋友賺了幾十幾百萬, 所以心癢癢的。 於是貸款一百萬,買進朋友推薦的一檔AI概念股,結果結局並跟自己想像的不一樣…
Thumbnail
最近,很多人不是已經貸款買股票,就是正前往股票質押的路上。 在社群上,就有人PO出他自己投資的狀況,現在台股這麼火熱,他看到他週遭的朋友賺了幾十幾百萬, 所以心癢癢的。 於是貸款一百萬,買進朋友推薦的一檔AI概念股,結果結局並跟自己想像的不一樣…
Thumbnail
最近的高股息之亂,再次提醒我,「自己的錢自己保護」,投資絕不能無腦。
Thumbnail
最近的高股息之亂,再次提醒我,「自己的錢自己保護」,投資絕不能無腦。
Thumbnail
這是大盤加權指數,圖中圈起來的部份,之後都面臨一波下跌。 但有趣的是,就算超級倒楣鬼,買在最高點,死抱好幾年之後,到現在都是獲利的。 這就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指數化投資優勢」, 白話一點來說,就是投資台灣和美國的加權指數,長期死抱著就會賺錢。 原因在於資本主義國家,長期呈現通膨
Thumbnail
這是大盤加權指數,圖中圈起來的部份,之後都面臨一波下跌。 但有趣的是,就算超級倒楣鬼,買在最高點,死抱好幾年之後,到現在都是獲利的。 這就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指數化投資優勢」, 白話一點來說,就是投資台灣和美國的加權指數,長期死抱著就會賺錢。 原因在於資本主義國家,長期呈現通膨
Thumbnail
上次提及我最近又拿起:"投資最重要的事"這本書繼續看。才發現我的選股法其實就是"價值股投資"法。只是因為台灣股票特有的特性,讓我可以用一套自己發現的很簡單的方法,而不必去研究複雜的財報或各種其他財務的專業資訊來找尋價值股。 而我在我的分享中提到,此法不適用電子股,因為在台灣的電子股基本上都超過30
Thumbnail
上次提及我最近又拿起:"投資最重要的事"這本書繼續看。才發現我的選股法其實就是"價值股投資"法。只是因為台灣股票特有的特性,讓我可以用一套自己發現的很簡單的方法,而不必去研究複雜的財報或各種其他財務的專業資訊來找尋價值股。 而我在我的分享中提到,此法不適用電子股,因為在台灣的電子股基本上都超過30
Thumbnail
上一篇有提到債券主要是用來做避險資產,很多人都推薦可以執行股債平衡。但臺灣其實有另一個跟其他國家的投資市場不太一樣的現象,就是有非常多的高股息ETF,最明顯就是2023年高股息ETF之亂,很多高股息ETF除了殖利率可以到8-9趴之外,連年報酬率都上漲到20-30%,應該跌破很多人的預測。 高股息E
Thumbnail
上一篇有提到債券主要是用來做避險資產,很多人都推薦可以執行股債平衡。但臺灣其實有另一個跟其他國家的投資市場不太一樣的現象,就是有非常多的高股息ETF,最明顯就是2023年高股息ETF之亂,很多高股息ETF除了殖利率可以到8-9趴之外,連年報酬率都上漲到20-30%,應該跌破很多人的預測。 高股息E
Thumbnail
最近3年,ETF是台灣股市投資的顯學,許多過去不敢買股票的人,都開始願意買ETF。雖然我自己是以指數化投資為主,但台灣的投資人更喜歡高股息型的ETF,近幾年也不斷的有新的高股息ETF推出。 相繼推出的高股息ETF都有著不同的選股邏輯,每檔新推出的ETF都會考量投資人的需求與喜好,編制更
Thumbnail
最近3年,ETF是台灣股市投資的顯學,許多過去不敢買股票的人,都開始願意買ETF。雖然我自己是以指數化投資為主,但台灣的投資人更喜歡高股息型的ETF,近幾年也不斷的有新的高股息ETF推出。 相繼推出的高股息ETF都有著不同的選股邏輯,每檔新推出的ETF都會考量投資人的需求與喜好,編制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