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南非&史瓦帝尼王國:南非簡史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outh_Africa-Regions_map

South_Africa-Regions_map

    南非,彩虹國度,潛力無窮,或許是非洲大陸最複雜並最有希望的國家。

    不過因缺乏文字系統,信史短暫,仍須以考古發現填補空白,其中南非有知名的世界遺產「人類的搖籃」(Cradle of Humankind),曾挖掘出距今達350萬年前的人類化石,顯示南非人類歷史的源遠流長。

    至於南非的人口分布可粗略分為西部游牧的「科伊桑人」與東部定居的「班圖人」,彼此間遷徙融合,直到大航海時代歐洲人到來,南非歷史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荷蘭殖民時代

    西元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狄亞士「發現」南非西南的「好望角」,歐洲人自此認識到南非的存在,不過好望角海域危險,直至165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才於今開普敦一帶建立「荷屬好望角殖民地」。南非正式進入國際體系,白人男性大量湧入,誕生混血人種,並向外拓殖,與班圖系的「科薩人」發生武裝衝突。

    隨後遙遠的歐洲局勢影響至南非,法國大革命的浪潮席捲荷蘭,1795年荷蘭共和國改制為「巴達維亞共和國」,成為法國的傀儡政權,英國趁機佔領好望角殖民地,雖然在1803年因條約被迫歸還,卻仍在1806年再度佔領,英國入主建立「開普殖民地」。

英國殖民時代

    英國殖民南非後,首當其衝的是原先定居的荷蘭移民,英國廢除奴隸制度,改善有色人種地位,並調整殖民地政策,且區隔化說英語的新英國移民與說荷蘭語的舊荷蘭移民,使從事農耕需要大量勞動力的荷蘭移民不滿,荷蘭移民逐漸被形塑出「布爾人」的族群意識,導致1836至1854年間大批布爾人乘牛車攜家帶眷離開殖民地向北移民,被稱為「大遷徙」。

    但布爾人的大遷徙與南非中北部的黑人部落迅速產生衝突,布爾人擊敗「祖魯王國」戰士,1839年於今史瓦帝尼南部建立「納塔利亞共和國」,卻又遭英國兼併,改為「納塔爾殖民地」。

    但1852、1854年布爾人繼續於今南非中部與北部建立「川斯瓦共和國」、「橘自由邦」,1867年兩布爾人國家紛爭不斷,先是橘自由邦向南面的黑人酋長國開戰,逼使黑人酋長國割地給橘自由邦並轉向成為英國的保護國以避免亡國,之後成功獨立為「賴索托」,成為南非領土包圍的「國中之國」。

    後兩布爾人國家內鬥與東部「祖魯王國」的進逼,英國再度趁虛而入,1877年「川斯瓦共和國」宣布併入英國,成為「川斯瓦殖民地」,英國得於1879年發動「祖魯戰爭」,大敗「祖魯王國」並使其瓦解,最終於1887年併入「納塔爾殖民地」。

    但布爾人反對英國人統治,建立起新的民族認同,逐漸改稱自身為「阿非利加人」(Afrikaner)。1880年川斯瓦殖民的布爾人不滿英國統治,發起「第一次布爾戰爭」,1881年擊敗英國後「川斯瓦共和國」重新獨立,1894年「川斯瓦共和國」甚至成為史瓦帝尼王國的保護國。

    但隨著相繼於金伯利、約翰尼斯堡發現鑽石、金礦,驅使英國逐漸滲透介入並包圍兩布爾人國家,使「川斯瓦共和國」危機感大增,終致於1899年聯合「橘自由邦」向英國發動「第二次布爾戰爭」,1902年布爾人戰敗,兩布爾人國家成為「川斯瓦殖民地」、「奧蘭治河殖民地」。

南非聯邦時代

    1910年英國為維護在南非的殖民利益,修補與「阿非利加人」的關係,聯合四大英屬殖民地成立「南非聯邦」,並將行政首都設在原「川斯瓦共和國」的首都普利托利亞,將立法首都設在「開普殖民地」的首府開普敦,將司法首都設在原「橘自由邦」的首都布隆泉,「納塔爾殖民地」的德班則成為南非的最大經濟特區港口,但「南非聯邦」仍為大英帝國的自治領。

    由於阿非利加人仍追求完全獨立,加上大量引進華工引發罷工潮,使南非聯邦政治動盪,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南非聯邦隨英國加入協約國陣營,1914年發動「西南非戰役」,佔領「德屬西南非」,並由國際聯盟交由南非託管,南非試圖吞併該地,與追求獨立的游擊隊交戰多年,1990年該地以「納米比亞」之名獨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南非聯邦再隨英國加入同盟國,二戰戰後雖前有印度聖雄甘地爭取南非印度裔權益,但南非聯邦國民黨執政後,仍於1948年將殖民地時代的種族隔離法制化,南非進入「種族隔離時期」。

種族隔離時期

    種族隔離制度的核心是因「阿非利加人」作為南非少數族群,為維護既得利益而施行的統治政策:將南非人分為白人、有色人、印度人、黑人,非白人均遭歧視、隔離,受差別待遇並剝奪權利。

    但在種族隔離施行初期,國際抵制聲浪尚不普遍。1961年南非聯邦脫離大英國協,成立「南非共和國」,至1970年代,南非更因礦業與製造業發達,經濟快速發展。

    繼而種族隔離制度深化,南非於1976年起在境內陸續建立10個「黑人國家」(Bantustan),強制遷徙黑人居住,剝奪黑人國籍,以提高境內白人人口比例。但南非至1980年代後經濟發展趨緩,國際孤立與經濟制裁加劇,政經問題浮上檯面,反對派勢力茁壯,反抗運動自和平示威轉為武裝衝突,瀕臨內戰邊緣。

    1989年國民黨戴克拉克當選總統後,1990年開放黨禁,釋放非洲民族議會領袖曼德拉,並展開漫長的「民主協商」,至1993年通過過渡憲法,並於1994年舉行民主大選,非洲民族議會勝選,由曼德拉出任總統,南非種族隔離制度正式廢除。

民主南非時期

    曼德拉執政後,致力於族群團結與經濟復甦,南非的基礎建設有相當進展,但失業率依然高漲,治安持續惡化,之後歷任南非總統均無法使南非經濟回神。2010年南非舉辦非洲國家首次的世界盃足球賽,同年更因其地處非洲且具備豐沛天然資源獲邀加入「金磚國家」,雖顯示南非在非洲地位之重要,但至今南非仍貧富差距懸殊,經濟衰退,治安敗壞,只能期待各族群兼容並蓄,相輔相成,讓南非早日重回過去非洲第一工業強國的巔峰。

勇闖天涯

勇闖天涯


29會員
313內容數
縱談蒙古西征的目空一切與草原文明的方方面面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