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 99.9% 的人類,都想當一名好人。
沒錯吧?
好,或許不是每分每秒都想,例如說當我們在跟暈船對象表白的時候,最不想聽到的回答第一名恐怕就是「你是個很好的人,但是 …… 」
除此之外,我們通常不會想被認定成一個壞蛋,畢竟三不五時就可以看到陌生網友發文期許自己「保持善良」 ,(你完全可以感受到他們有多麼想成為好人,像我通常只會提醒自己保持少吃炸物)總之我們可以確定,至少大家最後都想當個好人。
那麼你需要《編劇,我想當個好人》這本書,書中介紹了幾位西方頂尖哲學家們對於道德的見解,以及他們各自發展出來,如何為自己的道德帳戶注入大量存款的方法,讓你成為一名徹頭徹尾的好人。
副作用就是你可能會不時笑出來,畢竟本書作者 Michael Schur 麥可·舒爾,是許多知名喜劇的製作人和編劇,參與作品包含《辦公室瘋雲》《良善之地》《荒唐分局》等等。
他在製作《良善之地》的時候,因為劇情需要,奮力將一票哲學道德宗師的理論研讀了一遍,顯然他覺得這些知識只用來創作一部喜劇影集不太夠,還得寫一本書才滿意。而且他的喜劇才華也是游刃有餘,你將會不停地在書中讀到麥可精心整理的哲學思考,與他精妙的笑話。
有時候我會懷疑,他是不是本來只想寫一些新的笑話或喜劇橋段,但是弄巧成拙寫出了一本書?
好消息是,麥可替我們先翻開了德國哲學家海德格撰寫的形上學理論,並且替我們感到頭昏眼花,所以我們不必研讀聽說非常艱難的形上學。壞消息是,還是有西方道德哲學的三大主流學派,等著我們去探索,然後享受收穫新知識的快樂。他們主要是:
看起來很想要讓人直接跳過對吧?我也是。好在麥可身為一名喜劇行家果然是有兩把刷子,能讓我們在讀完大篇道德哲學理論後,嘴角還能保持上揚,甚至還可以現學現賣,稍加說明以上學派的涵義為何。
當然,我得先聲明,這些由我消化過後寫下的說明,並不會百分之百精確,也會漏掉這些哲學理論的細節,實在很難呈現原貌,差不多就像是「一分鐘看完哈利波特七部曲」這種等級的東西。
這些事情麥可也在書中提過非常多次,他較為大眾化的解釋在專業哲學家眼中想必是粗糙到會刮傷手指,所以請不要那麼嚴格。那麼既然麥可是拾人牙慧寫出一本哲學普及的優良讀物,我則是拾人牙慧中的牙慧在推廣這本書 …… 真的不要那麼嚴格啦。(我也強烈建議想要更深入理解這些理論的讀者,可以繼續找出原典讀下去。)
回到我們的三巨頭,首先,亞里斯多德認為生而為人的終極目標,就是成為一個很讚的人(通常也會是個好人)。一個很讚的人必須要具備許多特質,例如勇敢、坦率、幽默、有同理心。但這些特質同時又不能過量,否則就會變成魯莽、白目、不正經、鄉愿的人了,那一點都不讚。
亞里斯多德希望我們透過持續練習,掌握千百種特質的最佳平衡點,成為一個好人。
功利主義更為好懂一些,它只問結果不問過程,只要我們的所作所為能讓越多人獲得幸福快樂,那就是個好選擇。像是鋼鐵人最後選擇自己彈指拯救地球,他肯定能進入功利主義學派的名人堂。
有人或許馬上就會察覺功利主義的缺陷在哪:所以如果犧牲一百萬人的生命,可以拯救全地球七十億人口,那我們應該執行下去嗎?如果那一百萬人裡面有包含 Taylor Swift 或是黃仁勳,那犧牲掉之後結算的全球總快樂量會不會反而更少?
沒錯,這種快樂值的計算其實非常困難,同時因為要考慮太多因素而窒礙難行。但功利主義在面對 Covid-19 這種大規模天災的時候,還是有其價值。
康德提出的理論可以彌補一些功利主義的缺陷,康德認為我們應該要花費時間找出一條自己有意願遵循,而且放諸四海皆準的終極準則。以 COVID 的例子來說,這個準則或許是「盡可能讓最多人能夠在疫情當中存活下去」,因此我們大致可以有個共識,讓免疫力弱的老人與孩童先接種疫苗,免疫力較好的中壯年則是先做好保護措施,等待疫苗普及。
現在,當周遭有人做出讓我們心中感覺不妥,或是似乎不被社會認可的行為時,我們就多了好幾個嘴人的方法:
「你為什麼不努力當一個誠實的人呢?亞里斯多德會對你感到很失望的!」
「你不能自己獨享這些免費餐點,你不知道這違反了功利主義嗎?」
「大家都像你這樣就天下大亂了,難道你沒有道德標準嗎?你該想想康德會怎麼教訓你!」
好像很讚 …… 是嗎?
拿道德理論來嘴人當然是一點都不讚,只會讓你沒朋友。對我來說,理解這些理論的益處,其一在於「劃分界線」。
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很多「我該幫個忙嗎?」的微小時刻,去健身房看到一堆亂丟的槓片、搭電梯遇到有長輩在搬重物、進來咖啡店的客人不關門而我離門很近 …… 族繁不及備載。
每次在我去幫忙歸位槓片或者關門什麼的時候,內心都有一種模糊的感覺,做出這些舉動似乎蠻好的,但是好在哪裡?幫助別人會讓我得到正向愉快的感受,但如果有人問我為什麼,我可能答不上來。
這時候古代哲學家就派上用場了,根據他們留下的理論,因為如何所以這樣那樣,我們推導出來,幫助人的舉動是一種良善的行為;又因為我希望當個好人,所以這會讓我感到愉悅。
道德理論就如同一把尺,將人類的行為劃分出善與惡,雖然我們常說社會處處充滿著灰色地帶,但總要有個標示,才能曉得哪塊是灰色的吧?
另一個好處,就是「降低心理消耗」。假如我們想當好人,就必須得承受無止盡的情緒勒索,犧牲自己的一切去幫助人嗎?
錯,這一套大善人哲學理論會告訴你這是大錯特錯的,無限地消耗自己並不會被認定為「好」,所以不必強求自己一定要在捷運上挺身而出阻止拿刀亂刺人的傢伙,或是把自己的存款全部捐給街友。
是不是忽然覺得當好人壓力沒那麼大了呢?
總之《編劇,我想當個好人》這本書,還有更多關於好人的趣味小知識,這是我推薦它的第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就是麥可真的寫了很多好笑的東西進去,就算你不記得任何一個哲學家的理論,光是開懷大笑幾個小時,我覺得也很超值。
如果你因為讀了這本書而變成一個善良的人,推薦這本書給你的我當然功不可沒,換句話說就是我也更善良了 ...... (雖然麥可好像有在哪一章節提到這種舉動是不對的,但管他的)快去取得這本書,共創雙贏的美好結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