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瑪(Mammoth)於今年五月在冰島正式啟用(圖片來源:Climeworks)
二零二四年五月八日,碳捕捉工廠「猛瑪」(Mammoth)在冰島正式啟動,成為全球最大的碳捕捉設施,預計每年可以從空氣中捕集36,000噸二氧化碳。根據美國環保署(EPA) 一輛車一年約會排出4.6噸二氧化碳來換算,猛瑪約能夠減少相當於近8000輛車的碳排量。那麼什麼是碳捕捉技術呢?
碳捕捉技術分為捕集(Capture)與封存(Storage)兩個部分,將捕集到的二氧化碳液化態後,可以利用化學吸附 、生物處理技術吸收,或直接注入地底直接封存等方式,減少二氧化碳進入大氣中。根據2005年IPCC報告,將二氧化碳注入深於八百公尺的岩層中,地質儲存可使二氧化碳在地層中穩定存在千年以上。
碳捕捉技術並非新型技術,過去是美國海軍用於捕捉潛艇及太空梭內人類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以達到淨化空氣的效果。
而這個技術後來也廣泛應用在工廠的排氣處,將二氧化碳收集後冷卻,只排出無害的水蒸氣,二氧化碳則被分離成純鹼產品或加熱溫室的燃料,這種存在於小型工廠的專門處理系統稱為點源捕獲(Point Source Capture);一種則是直接空氣捕獲(DAC, Direct Air Capture),利用巨大的風扇,直接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吸入,利用過濾器進行分離處理,最後再將其壓縮並儲存在地下或用於生產碳中和燃料等產品。
開頭說到全球最大碳捕捉工廠猛瑪(Mammoth)正式啟用,而猛瑪的建造者為瑞士的Climeworks公司。
Climeworks致力推廣上述介紹的直接空氣捕捉技術(DAC),使其開始進行商業化運營,早在2021年,Climeworks就同樣在冰島推出了猛瑪的先導廠「虎鯨(Orca)」,每年可捕捉4000噸的二氧化碳,而DAC也正是虎鯨以及猛瑪的主力技術。
那麼猛瑪是如何運作的呢?
由冰島本身的地熱能能源工廠提供電力,運作猛瑪廠內大量的大型風扇,將二氧化碳吸入後經過過濾器分離,再輸送給下游協助封存程序的合作公司Carbfix,由他們將水與二氧化碳混合後,打入岩石孔隙並開始固化反應,將二氧化碳溶液鈣化為白色晶體,這個過程大約需兩年時間才能使二氧化碳完全石化,不過這些石塊,可以安全保存超過10000年之久。
且由地熱公司提供能源的方式運作,可達到減少大量碳排的同時,幾乎沒有產出額外的碳排。
(圖片來源:Climeworks)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 的資料顯示,2023年的碳排量為374億噸的新高,比前一年增加了4.1億噸,而猛瑪和虎鯨廠的碳排封存量僅為百萬分之一。
碳捕捉設施現階段仍存在問題,主要有是否有穩定的綠能源提供,以及成本昂貴,所以無法在全世界大規模發展。瑞士氣候與全球變遷論壇(ProClim)的執行長Dr. Urs Neu也表示,捕碳是過渡時期的作法,長期發展的最優解仍在於「不產生」碳排。
不過顯然,IEA的數據顯示,人類離「不產生」碳排還是很遙遠的,climeworks同樣也如此認為:
「我們需要積極清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以解決極難避免的二氧化碳排放(殘餘排放)或已在大氣中累積的二氧化碳排放(歷史排放)。直接空氣捕獲等碳去除技術可以中和這些殘留和歷史排放,並使世界能夠實現真正的淨零排放。」
所以,理想的趨勢是實現不排碳,但現實社會中我們仍無法擺脫高度依賴化石燃料的能源結構,因此碳捕捉做為近年快速發展且相對成熟的技術,仍是減少碳排放的重要手段之一。虎鯨及猛瑪工廠的運營提供了良好的實踐範例,未來,我們需要更多類似的創新和努力,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