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瑪(Mammoth)亮相!碳捕捉的技術與發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猛瑪(Mammoth)於今年五月在冰島正式啟用(圖片來源:Climeworks)

猛瑪(Mammoth)於今年五月在冰島正式啟用(圖片來源:Climeworks)



二零二四年五月八日,碳捕捉工廠「猛瑪」(Mammoth)在冰島正式啟動,成為全球最大的碳捕捉設施,預計每年可以從空氣中捕集36,000噸二氧化碳。根據美國環保署(EPA) 一輛車一年約會排出4.6噸二氧化碳來換算,猛瑪約能夠減少相當於近8000輛車的碳排量。那麼什麼是碳捕捉技術呢?


碳捕捉技術(CCS,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

碳捕捉技術分為捕集(Capture)與封存(Storage)兩個部分,將捕集到的二氧化碳液化態後,可以利用化學吸附 、生物處理技術吸收,或直接注入地底直接封存等方式,減少二氧化碳進入大氣中。根據2005年IPCC報告,將二氧化碳注入深於八百公尺的岩層中,地質儲存可使二氧化碳在地層中穩定存在千年以上。

碳捕捉技術並非新型技術,過去是美國海軍用於捕捉潛艇及太空梭內人類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以達到淨化空氣的效果。

而這個技術後來也廣泛應用在工廠的排氣處,將二氧化碳收集後冷卻,只排出無害的水蒸氣,二氧化碳則被分離成純鹼產品或加熱溫室的燃料,這種存在於小型工廠的專門處理系統稱為點源捕獲(Point Source Capture);一種則是直接空氣捕獲(DAC, Direct Air Capture),利用巨大的風扇,直接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吸入,利用過濾器進行分離處理,最後再將其壓縮並儲存在地下或用於生產碳中和燃料等產品。


案例介紹——Climeworks和Carbfix

開頭說到全球最大碳捕捉工廠猛瑪(Mammoth)正式啟用,而猛瑪的建造者為瑞士的Climeworks公司。

Climeworks致力推廣上述介紹的直接空氣捕捉技術(DAC),使其開始進行商業化運營,早在2021年,Climeworks就同樣在冰島推出了猛瑪的先導廠「虎鯨(Orca)」,每年可捕捉4000噸的二氧化碳,而DAC也正是虎鯨以及猛瑪的主力技術。

那麼猛瑪是如何運作的呢?

由冰島本身的地熱能能源工廠提供電力,運作猛瑪廠內大量的大型風扇,將二氧化碳吸入後經過過濾器分離,再輸送給下游協助封存程序的合作公司Carbfix,由他們將水與二氧化碳混合後,打入岩石孔隙並開始固化反應,將二氧化碳溶液鈣化為白色晶體,這個過程大約需兩年時間才能使二氧化碳完全石化,不過這些石塊,可以安全保存超過10000年之久。

且由地熱公司提供能源的方式運作,可達到減少大量碳排的同時,幾乎沒有產出額外的碳排。

(圖片來源:Climeworks)

(圖片來源:Climeworks)


碳捕捉趨勢及問題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 的資料顯示,2023年的碳排量為374億噸的新高,比前一年增加了4.1億噸,而猛瑪和虎鯨廠的碳排封存量僅為百萬分之一。

碳捕捉設施現階段仍存在問題,主要有是否有穩定的綠能源提供,以及成本昂貴,所以無法在全世界大規模發展。瑞士氣候與全球變遷論壇(ProClim)的執行長Dr. Urs Neu也表示,捕碳是過渡時期的作法,長期發展的最優解仍在於「不產生」碳排。

不過顯然,IEA的數據顯示,人類離「不產生」碳排還是很遙遠的,climeworks同樣也如此認為:

「我們需要積極清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以解決極難避免的二氧化碳排放(殘餘排放)或已在大氣中累積的二氧化碳排放(歷史排放)。直接空氣捕獲等碳去除技術可以中和這些殘留和歷史排放,並使世界能夠實現真正的淨零排放。」


所以,理想的趨勢是實現不排碳,但現實社會中我們仍無法擺脫高度依賴化石燃料的能源結構,因此碳捕捉做為近年快速發展且相對成熟的技術,仍是減少碳排放的重要手段之一。虎鯨及猛瑪工廠的運營提供了良好的實踐範例,未來,我們需要更多類似的創新和努力,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參考資料

  1. Carbon removal technology: our solution to help fight global warming. Climeworks. https://climeworks.com/carbon-removal-technology 
  2. Climeworks switches on world’s largest direct air capture plant. (2024, May 08). Climeworks. https://climeworks.com/press-release/climeworks-switches-on-worlds-largest-direct-air-capture-plant-mammoth
  3. Green Vehicle Guide,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https://www.epa.gov/greenvehicles/greenhouse-gas-emissions-typical-passenger-vehicle
  4. CCUS技術介紹,台美碳捕捉、再利用與封存(CCUS)產業推動聯盟(TUCA),https://tuca.tier.org.tw/xmdoc/cont?xsmsid=0N034557669951425770
  5. CCS介紹,二氧化碳捕存技術(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TCCSUA台灣碳捕存再利用協會,https://www.tccsua.org/knowledge1.html
  6. CO2 Emissions in 2023-A new record high, but is there light at the end of the tunnel? (2023)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avatar-img
3會員
1內容數
歡迎來到碳頭碳腦! 我們致力於提供深入而易懂的碳權相關報導,涵蓋全球碳市場動態、政策法規解讀、創新技術應用等多元介紹內容。目標是讓讀者更好地了解碳權的運作機制及其對環境和經濟的影響,從而促進大眾生活中對綠色低碳知識的應用及了解。 碳頭碳腦,讓碳權知識觸手可及,讓綠色未來觸手可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全球工業化的加速,二氧化碳排放不斷增加,要如何捕碳呢? 最近有研究團隊開發了EcoLeaf,這種仿生技術提供了一個捕碳的平台,並且可以依據使用者的需求客製化,產生不同的產物喔!
Thumbnail
過去人類不斷追求高經濟成長率,高度仰賴大量製造來創造獲利,而消費者也習慣用完即丟,但這樣的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為地球創造大量的廢棄物。 為了減少碳排放量,企業紛紛揚棄高汙染模式,轉型循環經濟。世界經濟論壇更是預估,循環經濟將在2030年前帶來4.5兆美元產值,蘊含著龐大的商機。 「高碳排
Thumbnail
淡水河谷和卡特彼勒(Caterpillar)合作減少礦山碳排放,淡水河谷(Vale)正在尋求卡特彼勒(Caterpillar)提供大型240噸電動運輸卡車,以在2030年前減少碳排放。此外,他們還進行測試以達到2025年和2030年的碳排放減少目標。還將有助於淡水河谷(Vale)做出更好的設備選擇
Thumbnail
- 中日搶單!工具機業陷危機 機械公會:生存空間愈來愈小|經濟日報 - 全球最大碳捕捉廠冰島正式啟用 年除碳等同減近萬輛燃油車|中央社 CNA - 英特爾 聯手14家日企 開發半導體後端製程技術|工商時報 - CNN:台灣版星鏈實驗開發中,專家估需要數百枚衛星|科技新報
Thumbnail
- 森林的綠碳、海洋的藍碳和土壤的黃碳,是自然碳匯的三種顏色,成為全球減碳的重要手段,也帶來商機。 - 美國、日本、台灣等國家紛紛宣示「2050淨零」目標,引領環保永續風潮,使「自然碳匯」成為熱門議題。 - 三色碳包括陸地樹木(綠碳)、土壤(黃碳)、海洋紅樹林與海草床(藍碳),是企業必須了解的關
Thumbnail
作為一個地球上的居民,我們每天都在影響著環境。我們的行為和決定會對我們周圍的世界產生影響,其中最主要的之一就是我們的碳足跡。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帶你進入碳足跡的世界,解釋什麼是碳足跡,它為什麼重要以及如何減少它。   Image Source: Unsplash‍ 首先,我們需
Thumbnail
這項措施要求550家企業限期完成碳排登錄,涉及半導體業、鋼鐵業、發電業、石油煉製業等行業。根據環境部的提醒,這些企業應在4月30日前完成去年112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登錄,並在10月31日前完成查驗作業。這一舉措的背景是為了監管和管理企業的碳排放,以達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環境的目的。企業需
Thumbnail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加劇,淨零排放已成為許多組織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瞭解碳足跡的計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文中,我將介紹碳足跡的基本概念和計算方法,並探討碳足跡計算在實現淨零排放中的重要性。此外,我還將分享一些碳足跡計算的工具、挑戰和最佳實踐,以及為什麼碳足跡計算對中小企業來說也很重要。 1. 碳
Thumbnail
減碳、碳排、碳權的議題近年來備受矚目,然而碳權交易對大環境減碳目標效果有限。為了有效因應減碳趨勢,生產製造業應該從源頭推動減碳的活動,包括改善生產製程、整備舊設備、使用環保材質、減量/再生/再利用(3R)等。優質、快速的生產製造管理改善是減碳課題的核心基礎功課。
在減碳路徑及藍圖的目標,是2050達淨零排放! 常聽到怎麼可能?或能做都做了,還是做不到!   對我來說,減碳問題就是當最低的水果摘完了, 現在應該趕緊打造工具去摘更高的水果。   先進國家都老早摘完伸手能摘的水果, 之後又經歷多次「摘完某一高度水果」的時刻, 每次都挺過來了。  
Thumbnail
隨著全球工業化的加速,二氧化碳排放不斷增加,要如何捕碳呢? 最近有研究團隊開發了EcoLeaf,這種仿生技術提供了一個捕碳的平台,並且可以依據使用者的需求客製化,產生不同的產物喔!
Thumbnail
過去人類不斷追求高經濟成長率,高度仰賴大量製造來創造獲利,而消費者也習慣用完即丟,但這樣的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為地球創造大量的廢棄物。 為了減少碳排放量,企業紛紛揚棄高汙染模式,轉型循環經濟。世界經濟論壇更是預估,循環經濟將在2030年前帶來4.5兆美元產值,蘊含著龐大的商機。 「高碳排
Thumbnail
淡水河谷和卡特彼勒(Caterpillar)合作減少礦山碳排放,淡水河谷(Vale)正在尋求卡特彼勒(Caterpillar)提供大型240噸電動運輸卡車,以在2030年前減少碳排放。此外,他們還進行測試以達到2025年和2030年的碳排放減少目標。還將有助於淡水河谷(Vale)做出更好的設備選擇
Thumbnail
- 中日搶單!工具機業陷危機 機械公會:生存空間愈來愈小|經濟日報 - 全球最大碳捕捉廠冰島正式啟用 年除碳等同減近萬輛燃油車|中央社 CNA - 英特爾 聯手14家日企 開發半導體後端製程技術|工商時報 - CNN:台灣版星鏈實驗開發中,專家估需要數百枚衛星|科技新報
Thumbnail
- 森林的綠碳、海洋的藍碳和土壤的黃碳,是自然碳匯的三種顏色,成為全球減碳的重要手段,也帶來商機。 - 美國、日本、台灣等國家紛紛宣示「2050淨零」目標,引領環保永續風潮,使「自然碳匯」成為熱門議題。 - 三色碳包括陸地樹木(綠碳)、土壤(黃碳)、海洋紅樹林與海草床(藍碳),是企業必須了解的關
Thumbnail
作為一個地球上的居民,我們每天都在影響著環境。我們的行為和決定會對我們周圍的世界產生影響,其中最主要的之一就是我們的碳足跡。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帶你進入碳足跡的世界,解釋什麼是碳足跡,它為什麼重要以及如何減少它。   Image Source: Unsplash‍ 首先,我們需
Thumbnail
這項措施要求550家企業限期完成碳排登錄,涉及半導體業、鋼鐵業、發電業、石油煉製業等行業。根據環境部的提醒,這些企業應在4月30日前完成去年112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登錄,並在10月31日前完成查驗作業。這一舉措的背景是為了監管和管理企業的碳排放,以達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環境的目的。企業需
Thumbnail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加劇,淨零排放已成為許多組織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瞭解碳足跡的計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文中,我將介紹碳足跡的基本概念和計算方法,並探討碳足跡計算在實現淨零排放中的重要性。此外,我還將分享一些碳足跡計算的工具、挑戰和最佳實踐,以及為什麼碳足跡計算對中小企業來說也很重要。 1. 碳
Thumbnail
減碳、碳排、碳權的議題近年來備受矚目,然而碳權交易對大環境減碳目標效果有限。為了有效因應減碳趨勢,生產製造業應該從源頭推動減碳的活動,包括改善生產製程、整備舊設備、使用環保材質、減量/再生/再利用(3R)等。優質、快速的生產製造管理改善是減碳課題的核心基礎功課。
在減碳路徑及藍圖的目標,是2050達淨零排放! 常聽到怎麼可能?或能做都做了,還是做不到!   對我來說,減碳問題就是當最低的水果摘完了, 現在應該趕緊打造工具去摘更高的水果。   先進國家都老早摘完伸手能摘的水果, 之後又經歷多次「摘完某一高度水果」的時刻, 每次都挺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