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

含有「碳排放」共 19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關心身體健康的讀者,多少都有計算「日常飲食到底攝取熱量(卡路里)」的經驗。要計算飲食熱量,你需要記錄早中晚餐的餐食中,有那些食材內容、份量、加了哪些調味料,並從換算表中取得數據,以便於計算你吃下了多少熱量。 旅遊碳足跡管理正如同日常飲食的熱量管理,越來越成為現代生活中重要一環。兩者都需要量化、追蹤
瑞典減碳之路:碳稅與ETS制度的交流 在2025年4月23日,台灣環境部長彭啓明邀請瑞典貿易暨投資委員會台北辦事處的代表Helena Reitberger及瑞典稅務局的專家,分享瑞典在減碳方面的經驗。此次交流重點在於瑞典的碳稅制度與碳排放交易體系(ETS)的並行運作,並探討如何透過這些制度促進減碳
Thumbnail
歐盟於2023年5月6日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這是全球首個針對進口產品碳排放徵收額外費用的機制,旨在防止企業將生產轉移至環保標準較低的國家。
Thumbnail
在金屬加工現場,操作員每天都在頻繁的接觸切削液,不管是裝填、更換、還是清理機台,這些液體已經是工作中最常接觸的部分。 但你是否曾真正了解——這些液體的成分是否是安全的?
Thumbnail
今天是地球日,公司中午吃素,我則邊喝熱拿鐵邊印報告。這篇從 carbon footprint 講到職場裡的選擇性環保現象。有些減碳,是儀式感;有些碳排,是活著的證據。
Thumbnail
臺灣企業及電廠應積極採用天然氣備用發電機組,以降低碳排放、節省成本並提升能源韌性。本文提供天然氣機組的優點、碳排放比較、國際案例及政策建議,協助企業及政府推動能源轉型。
Thumbnail
當你來到了金屬加工的現場,最強烈感受到就是難受的高溫了,在加工行業中高溫一直被視為刀具壽命的敵人,但它同時也會大大影響到作業員的身體健康!
Thumbnail
前言 近年來,氣候變遷讓旅遊業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以台灣為例,2015年受到蘇迪勒颱風、南勢溪創記錄的水位讓烏來地毀路段,造成當地旅遊業嚴重影響,旅遊人數大幅減少,2015年比2014年同期少了約8.7萬人次。2021年台灣遭逢百年大旱,歷史性乾旱導致日月潭水位下降,遊湖活動受限,景觀也大打折扣
當你走進加工現場的時候,第一個感受到的除了熱氣以外,就是高亢的機械噪音了,加工的過程中機械的馬達與刀具的高速運轉會產生非常龐大的環境噪音,分貝數其實可以達到85-120分貝,長期下來會對聽力造成永久性的傷害,所以進入加工廠的時候請切記做好各種保護措施。
Thumbnail
數據中心是數位時代的基石,支撐著雲端儲存、AI 訓練與影音串流等各種線上活動。然而,它們的高能耗和碳排放對環境造成了巨大壓力!全球數據中心每年產生的碳排放已佔全球總排放的 3%,相當於航空業的碳排放量。隨著數位化進程的加速,如何減少數據中心的碳足跡,成為當前待解決的環境挑戰。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