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了一家書店,「刺魚書店」,名字非常有趣,並且是北京少有的獨立書店。
「刺魚」,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帶刺的魚,就像帶刺的玫瑰花一樣,給人自衛、勇敢、不妥協的印象。再聯想到中國的社會環境,以及書店內明顯經過精心遴選的、甚為「進步」的書籍,不禁讓人浮想聯翩。
但仔細一想,魚都有刺,刺就是魚的骨架,只是對於想要吃魚的人類來說,刺是不利的,故被打上負面的標籤。就像我們人類的內裏,亦如魚刺一般。
這些僅是我個人的聯想,書店的官網上對於解釋其名為:「在18世紀美國的俚語中刺魚表示26歲以後未嫁的女子,用來嘲諷她們醜陋古怪。但對於作為女性的主理人Yana來說,刺魚意味著在不完美的現實下倔強地追尋美好的世界。」在不完美的現實中,刺是重要的武器,亦是自身認同的重要部分。
然而,總書記著作專區赫然立在書店入口處。書店亦貼心地為被撕頁的港台書籍貼上標籤,明確告知。
成紀八一九年(公曆二〇二四年)五月廿二日(水曜日)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