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那些坐在銀行、券商交易室裡,點點滑鼠就有現金入帳的交易員總是有一層神秘的面紗,腦中所勾勒出的畫面都是從華爾街之狼、巴黎交易員等等電影出現的場景,一擲千金的交易方式,讓人嚮往的紙醉金迷日子,而這些電影中讓人血脈噴張的畫面在現實中是真的嗎?
(⋯⋯至少我還沒辦法過著紙醉金迷的日子嗚嗚)
我嘗試以自身經驗寫了幾個讀者可能會有興趣的內容,盡量真實描繪交易員的職場環境,如果想要瞭解更多交易室生態的話,也推薦「老千騙局」這本書。
一、金融市場處的架構
二、交易員的工作內容
三、交易方式百百種,選你最舒服的那一種
在開始前,想要完整了解整個銀行體系是怎麼運作的,交易室在中間扮演什麼角色,建議可以先看一下我朋友Jack精彩的帝國餘暉,可以對整個金融產業有更完整的概念
[產業]帝國餘暉 撤下紅黑花旗 (I)
台灣外資消費者金融帝王的離席szuchencheng.medium.com
交易室可以被統稱為FICC(Foreign exchange, Fixed income, Commodity),而台灣的商業銀行以FX及Fixed income產品為大宗,大部分沒有commodity的業務,都還是在券商比較多,而不同部門之間則會以desk相稱。
以工作內容來區分,以下面幾種做為概分:
交易室中的業務員(Treasruy Marketing Officer, TMO)以及包裝產品(Product Manager, PM)的人,主要負責與銀行的客戶聯絡、維繫關係,當企業有買賣匯、債券(但不是每家銀行都有做這項業務)以及衍生性金融商品需求時,可以透過TMU來向Trader詢價,再加減點報價給客戶,透過賺取點差的方式獲利。再往下細分,以面對的客戶不同也會分工成Corporate、Financial Institution(FI)以及Product Manager等。Corporate面對的客戶就是公司企業行號,FI則是面對金融同業,PM的角色通常是架構產品,不過國內的商業銀行相對沒有設計產品的資源及能力,所以通常還是以跟外商銀行拿產品銷售。
・ FX
外匯交易員的業務主要分成兩塊,Flow Trading以及Prop Trading(自營交易),Flow的意思是客戶若是有買賣匯需求的話,可以透過TMU來跟Trader詢價,Trader會在市場拿到較好的價格,透過加減點後報給Sales,TMU再銷售給客戶。Prop則是在公司允許的限額下,自行操作買賣的部位。簡單而言,外匯交易員的工作就是透過買低賣高,買高賣更高為生存之道。FX desk下面還會細分為即期(Spot desk)及衍生性商品(Option desk),不過因為幾年前的TRF風暴影響,金管會限縮了銀行業很多衍生性商品的業務,整體市場目前還是有點死氣沈沈的,而我在台北時就是在這個部門中擔任外匯衍生性交易員,過去曾經做過外匯期貨的造市(Market Maker),以及Spot/Swap/Forward/NDF的自營操作。
・Fixed income
債券交易員負責的產品包含了各國公債、公司債、可轉債、新興債及MBS⋯⋯等各種產品,也是以買低賣高做為主要的獲利,不過因為產品不同的因素,與做貨幣的FX trader相比,Bond trader也能夠透過養券賺取殖利率以及價差,操作邏輯上有些不同,除此之外,還可能會有一些來自高淨值資產的客戶會想要買賣債券,這時也可以透過Sales來跟Trader詢價。
俗稱的Banking book,做的交易以長期投資為主,因應不同公司劃分有所不同,像我所待的銀行就將Funding、投資、股票都放在這邊;Funding desk透過銀行拆借款以及標售國庫券等方式來賺取利息,而銀行所設定的FTP也是由這部門所決定;投資部門則是以購買債券,領取利息為主,部門配置則會以一個經理人搭配數個研究員,其中只有經理人有權決定買賣標的。
因為中文翻譯的關係,打開求職網站可以搜尋到各種交易員,但工作內容都不太相同,常常會讓人混淆,所以簡單介紹幾種比較常在求職網上看到的交易員:
Proprietary trader(自營交易):所謂的操盤手,公司會給與交易員一定的限額,讓交易員主觀進行操作。
Market Maker(造市商):創造市場流動性的交易員,透過在市場上報價來承接部位,可能會因為手上的部位方向以及交易員的view而會讓bid/offer變窄或變寬以及偏一個方向報價的情況出現。
Quant Trader:透過數學模型,撰寫程式來尋找交易機會,近年算是比較熱門的職位。
Dealer:這是最容易和trader搞混的,通常此類交易員設立於投信(投信是沒有trader的),為經理人執行交易,本身不帶有view以及風險限額,偏向後台工作。
本篇主旨是想要分享我的工作內容,因此文章內容看到的都是以在銀行工作的Trader為主。
08:00–09:00 開盤前
各部門可能會開個小會議,或者研究昨晚走勢、撰寫早報,擬定當日交易的方向。
09:00–11:00 盤中
交易室最吵的時候,通常為交易最熱絡的一個時段,價格波動也最大
11:00–12:00 盤中
通常這時段價格跳動會稍微冷靜一下,可以稍微休息一下
12:00–14:00 休息時間
雖說是休息時間,但通常也是買個便當回來盯盤,或是今天輸得比較多沒有食慾⋯⋯
14:00–16:30 盤中
此段時間有歐洲盤切進來,這時段G7的貨幣影響市場會較大,而到了16:30還有人民幣收盤,也常常有一段行情
16:30–18:00 收盤後
做損益報表,檢討自己的交易等下班
雖然列出來的工作內容相對很多工作來說好像簡短的很還好,但我認為交易員的工作,其實更多的是在與自己的對話
我開這個部位對嗎?
市場真的會像我想的那樣走嗎?
為什麼做多後市場就走空了,是不是有人在狙擊我?
市場跟我想的一樣漲了,我該現在趕快平倉嗎?⋯⋯平倉後怎麼又噴上去了,我是不是又被狙擊了?⋯⋯沒平倉怎麼又轉跌了,我真是根可可愛愛頭好壯壯的韭菜
諸如此類的murmur都會在開部位的時候不斷冒出來在腦海中拷問自己,而且就算前一筆輸得再多都要摸摸鼻子準備下一次的交易,心裡素質要非常強,否則你前面贏了一百次,第一百零一次被擊倒站不起來的話,那這場戰役就是你的最後一次了。(每天都在想我怎麼這麼苦命哩)
這邊我想要由交易方式來區分各種不同的交易方式,因為以時間來區分的話,每個人所定義的「長期」、「短期」都不相同,有些人可能認為持有一個部位一個月才算長期,但可能對另一個人來說,超過1小時就算長期了。我們可以簡單分為以下幾種交易方式:
1. Tick Trader:透過短時間內開設大部位賺取較小的點差來獲利,通常進出的頻率會最高,通常停損/停利會設定在1:1~1:1.5。
2. Range Trader:在一個設定的區間內不斷來回操作,建立在下檔支撐與上檔壓力明顯的盤勢。
3. Trend Trader:預期一段時間內的走勢,通常會開相對較小一點的部位但持有時間會較長,通常停損/停利設定要在1:2以上才會划算,若是有隔夜的話還需要注意隔夜拆款利息的部分。
並沒有哪一種類型的交易員是最好的,只有最適合自己的交易方式,像是我自己在留部位過隔夜的時候,常常會焦慮到吃不好、睡不著,為了Work-Life balance而選擇以Tick方式操作,不過有些人就是能夠心態穩穩得抱住一段期間,吃到整段趨勢。
可以從下圖看到10 mins 的走勢圖交易訊號會較多
USDCNH Curncy 10mins/ USDCNH Curncy 60mins
在交易上面和很多人想像得可能不同,FX trader雖然身在總體經濟的世界,但不見得會自己挽起袖子來研究到很深的總經內容,這是因為相較之下,總體經濟的變化較慢,雖說也會參考,但外匯在有實質、投機需求以及央行管制等因素的關係,常常會有脫勾基本面的情況出現,所以反而會用到大量的技術分析、型態學以及追蹤新聞為主;雖然認同科斯托蘭尼的遛狗理論,“當主人在走路時,小狗會在前面跑來跑去,一下跑東,一下跑西,有可能離主人近,也可能離主人遠,但無論如何狗兒終就會跑回主人的身邊”,不過在法人機構工作的交易員有每日、月、季、年績效檢討的情況下,我反而更喜歡凱因斯的“In the long run, we all die.”
本篇介紹交易員於金融體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交易類型差不多就到這邊,希望有讓不在業內的讀者對於交易員的生態有更了解一些,之後會再延續這篇內容所提到的工作中會使用大量技術分析,但技術分析到底有沒有用呢?來做為討論主題,若是有什麼想要補充或是了解的議題,也歡迎再來信a29854512@gmail.com或私訊與我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