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淺釋--迪拜篇

地名淺釋--迪拜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迪拜 دبيّ‎ Dubai


阿拉伯語地名,語源方面有三說:

一種理論認爲,該地地名起源于阿拉伯語Daba Dubai(دبا دبي),意爲“財富大量匯聚”。Dubai 即 dubayy,為阿拉伯語 dabba(دُبَيّ)的命令式,意爲“大量匯集,使大量匯集”。

另有一種理論認與前說相近,也認爲迪拜之名來源于dabba,與前説不同的是,該說認爲匯集的不是金錢而是海浪。考慮到迪拜近年閒獲得巨量發展之前,并非重要金融中心,海浪一說感覺要比金錢一説更爲接近老迪拜的社會生態。

第三種理論另闢蹊徑,以 dabba 另一義項幼蝗入手,認爲迪拜在成爲人類居住地之前,生活有大量蝗蟲。此説較不雅馴,比較可疑。

迪拜是新興城市,分區方面采用和法國類似的系統化數字編號。下面分別擷取其各區重要地名進行考釋。

德拉棕櫚島 جزر ديرة Deira Islands


迪拜新興地標。Deira ديرة,名詞,貝都因阿拉伯語,意爲“家園”。科威特阿拉伯語中亦可見此詞。

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見到標準阿拉伯語。各地的阿拉伯語使用者往往使用具有地區特點的阿拉伯語方言(變體)。阿曼、科威特、卡塔爾、阿聯酋等地常用的阿拉伯語被稱作海灣阿拉伯語。值得注意的是,阿曼人口稠密的北部海岸盛行阿曼阿拉伯語,海灣阿拉伯語常見於該國中南部。


納德莎瑪 ند شما Nad Shamma


該地名未見通譯,此處為作者自行翻譯。

阿拉伯語中,納德(Nad, ناد)一詞意味夥伴、一小撮志趣相投的人。英文常將其譯爲俱樂部 Club,此處釋為“小居民點”較好。莎瑪(شامة ,Shamma)意爲漂亮的。納德莎瑪譯為“漂亮的社區”似乎較爲得當。


朱美拉島  جزر الجميرا Jumeirah Island


迪拜名勝朱美拉島。朱美拉,常用於阿拉伯語女子姓名,其核心含義為美麗、漂亮。但相較通常意義上有較强的正面意義和神聖色彩。

該島又名棕櫚島,是一個棕櫚形的象形島嶼。島内分爲主幹(Trunk)和新月形街區(Crescent)兩類社區,吸引了大量名流入住。


阿爾拉斯 اَلـرَّأْس Al Ras


意爲“海岬”。該地名亦未發現通譯,此處為個人譯法。

阿拉伯語地名多附有冠詞Al-,翻譯時常連帶翻譯,讀者或譯者可以忽略其詞義徑行理解。

阿爾拉斯是迪拜老城區的一部分,扼守迪拜灣。從地圖上亦能看出該地區的不規則街道。

迪拜公共圖書館亦位於此區。





avatar-img
存照立此的沙龍
6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存照立此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探討紐約小德意志社區的歷史興衰,從19世紀中期德意志移民潮的背景、移民選擇紐約的原因、以及社區最終衰落的原因等面向深入分析,並佐以美國德裔族群分佈圖,使文章更具可讀性及資訊量。
本文提供一個框架,幫助讀者多角度解讀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大帝,包括背景分析、比較分析及後續深入探討。文章探討查士丁尼的歷史定位、軍事擴張、法律改革等,並分析其成就與侷限性。
查士丁尼大帝(約公元527年至565年在位)是東羅馬帝國極具影響力的皇帝,其統治時期被視為黃金時代。本文探討其在法律(查士丁尼法典)、軍事擴張、建築(聖索菲亞大教堂)、宗教政策及文化上的貢獻與影響,並分析其成就與爭議。 一、法律改革
探討紐約小德意志社區的歷史興衰,從19世紀中期德意志移民潮的背景、移民選擇紐約的原因、以及社區最終衰落的原因等面向深入分析,並佐以美國德裔族群分佈圖,使文章更具可讀性及資訊量。
本文提供一個框架,幫助讀者多角度解讀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大帝,包括背景分析、比較分析及後續深入探討。文章探討查士丁尼的歷史定位、軍事擴張、法律改革等,並分析其成就與侷限性。
查士丁尼大帝(約公元527年至565年在位)是東羅馬帝國極具影響力的皇帝,其統治時期被視為黃金時代。本文探討其在法律(查士丁尼法典)、軍事擴張、建築(聖索菲亞大教堂)、宗教政策及文化上的貢獻與影響,並分析其成就與爭議。 一、法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