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紀錄《書迷》及《大稻埕落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看完《書迷》之後,只在臉書上簡單帶過自己看完這本書了,看完《大稻埕落日》之後,興起了二本書一起紀錄的念頭。

似乎這是比較適合的安排。

分開二本寫,好像也沒什麼好寫的;但二本一起寫,卻能激發出看書當下沒有的靈感,有趣極了!


raw-image


//

▮《書迷》故事發生地點:香港

我看的是電子書,不確定實體書的排版會不會易讀一些。

書內大制是分幾條線進行:

-主角「我」自己與自己的對話:對當下發生事件的想法、對人物的想法、對過去事件的想法

-主角「我」與書迷丁明勝的對話,是故事進行的主軸

-主角「我」正在創作一本有關於迷宮的書籍的內容

三條線穿插進行,我其實看不太出來創作的那本書跟小說是否有呼應?應該是有,否則作者不會這麼堅持要寫。

而小說本身、創作中的書及跟丁明勝交手的過程,三者間是否有關聯?應該也是有…


raw-image


▮《大稻埕落日》 故事發生地點:台灣

故事從淡水河的一具無名屍開始。台籍偵察科探長李振源除了要面對毫無頭緒的殺人案,還要面對黨內不同派系間的鬥爭。隨著案情的調查進度發展,死的人愈來愈多,兇手還不只一個。

共黨內各派系間的權力拉扯,在中國的國民黨與在台的共產黨都有各自的碟報系統,互相滲透,甚至國際間日本、蘇聯相互角力也會影響黨的決策,間接影響辦案方向及資源提供。

偵察科探長李振源說:「我只想好好辦案,不想搞政治啊!」然而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就算你不想搞政治,政治也會找上你!

多條線同時進行,好多看似不相關的人員相繼死於非命,在故事的行進中沒有摸不清頭緒的感覺,只想跟著故事逐步破解謎題。

raw-image


結論

▮《書迷》看似結構簡單,不知為何我卻看不懂。我想大概沒有人會像我一樣自曝其短,只是我真的也蠻受挫的,看完一本書結果看不懂裡面想表達什麼?好想有人可以一起討論啊~~

書裡採用的非台灣慣用語「出租車」一直讓我出戲,再加上搞不懂作者想表達什麼,讓我懷疑我看的是陳玉慧的書嗎?

▮《大稻埕落日》

這本卻是使用非台灣慣用語讓我成功進入故事情境中。

雖然出場人物多、牽扯也多,還有因為長期生活在諜報系統下,每個人都無法暢所欲言,無法把事情講太清楚、說太明白,神奇的是,這故事我卻看懂了,好像我自己在辦案似的。

或許是類別不同,一個是現代文學,一個是推理小說,而推理小說本來就是要「破案」,

也或許是每個人對不同的事都有不同的想法及認知,身為閱讀雜食性動物的我,更喜歡一段美好、精彩的閱讀體驗!


完整內容:電子書紀錄《書迷》及《大稻埕落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小玉的沙龍
20會員
81內容數
閱讀,是體會另一種生活方式最效率的方法,可以認識不同的觀點、擴大自己眼界,甚至花少少的錢(或不花錢)就能一覽作者的心血結晶。開始想認真紀錄自己究竟讀過哪些,並與大家交流!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作者喜歡在書店、二手書店和圖書館尋找靈感,以及閱讀習慣的演變,包括實體書和電子書的選擇。作者還分享了對實體書的處理與斷捨離、偶遇的驚喜,以及挑戰厚小說的心路歷程,並表達了對紙本書未來的思考和熱愛。
Thumbnail
作者喜歡在書店、二手書店和圖書館尋找靈感,以及閱讀習慣的演變,包括實體書和電子書的選擇。作者還分享了對實體書的處理與斷捨離、偶遇的驚喜,以及挑戰厚小說的心路歷程,並表達了對紙本書未來的思考和熱愛。
Thumbnail
因為喜歡閱讀 輾轉開啟對獨立書店的好奇 今天到水湳洞的非書店走走 很難想像在東北角海岸 有著一家書店
Thumbnail
因為喜歡閱讀 輾轉開啟對獨立書店的好奇 今天到水湳洞的非書店走走 很難想像在東北角海岸 有著一家書店
Thumbnail
很喜歡看書 不過多半都是到大型書店找書看書買書 直到最近才慢慢對獨立書店好奇
Thumbnail
很喜歡看書 不過多半都是到大型書店找書看書買書 直到最近才慢慢對獨立書店好奇
Thumbnail
我的日子被書籍、創意活動和與朋友的相聚填滿,即使在雨天也有意外的驚喜和溫暖的交流。
Thumbnail
我的日子被書籍、創意活動和與朋友的相聚填滿,即使在雨天也有意外的驚喜和溫暖的交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