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思維:中國對其經濟治理無計可施,林毅夫猶喊:堅持產業政策才有優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開會,分析當前經濟情勢,並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華爾街日報報導認為,這表明中共對中國經濟增長勢頭減弱日益感到擔憂。會議對於刺激經濟沒有提出新的措施,投資者反應冷淡,中港股市繼續下跌。


(See:2024/07/31,華爾街日報,中共中央政治局承諾將加大對經濟的支持力度、面對中國經濟危機 習近平無計可施 股市繼續下跌)


報導指出,面對中國經濟危機幾近窮途末路,習近平無計可施,只能眼睜睜看股市繼續下跌!


一、中國面臨經濟危機幾近窮途末路,習近平無計可施,只能看股市繼續下跌!


在房市交易陷入衰退、房價大幅下跌之下,中國財經媒體報導,35個中國大中型城市的房價收入比平均值,已從2019年的16.03,下降到今年的11.87,整體降幅高達26%,間接印證5年來中國房價的疲軟走勢。


(​See:2024/08/03,中央社,中國35個大中型城市房價收入比 5年來下滑26%)


而中國當前正加速推動城鎮化以拉動經濟,由於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官方提出對農民宅基地使用權「自願有償退出」,但土地是農民的命脈,官員坦言相關政策必須穩慎。


(See:2024/08/04,中央社,中國推宅基地使用權自願退出 寄望城鎮化提振經濟)


值此中國面臨經濟危機,習近平無計可施的時刻,林毅夫猶堅持所謂「新結構經濟學」理論,仍舊高喊:堅持「產業政策」,才有後發優勢!林毅夫形同護航中國產業政策和發展的說法,挨批「乃是迎合中共胃口的口號」,「須對其錯誤政策導致今天中國經濟悲慘的結果負一定責任」!


二、中國面臨經濟危機,林毅夫猶仍高喊:堅持「產業政策」才有後發優勢!


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接受《南華早報》的深度專訪。林毅夫重申「新結構經濟學」理論強調政府在建設和優化工業基礎方面應該發揮積極作用。林毅夫認為,這一理論在過去十年中深刻影響了中國的經濟政策,促進了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


林毅夫批評,已開發國家對開發中國家的「產業政策洗腦」。他以日本為例,說明了過去日本政府聽信美國建議放棄產業政策,導致了30多年的經濟蕭條與產業發展停滯不前。


林毅夫表示,「政府可以撬動的資源有限,所以應該把有限資源配置給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這種行為就是產業政策。」他強調,「日本被美國誤導了,但我們不會重蹈覆轍。


(See:2024/08/01,風傳媒,「中國不會犯日本的錯誤!」林毅夫談中國4大優勢:堅持「產業政策」才有後發優勢、中時新聞,林毅夫指日被美「誤導」致經濟停滯:大陸不會重蹈覆轍)


旅美中國經濟學者程曉農不同意林毅夫的看法,他接受《自由亞洲電台》訪問時指出,中國經濟曾有過成長期,但不代表中國的做法是對的,反而是中國的錯誤政策導致今天的結果,並指中國並沒有真正的產業政策和發展。


程曉農還批評,中國經濟落入今天的困局,與林毅夫過往的建議有關指責林毅夫爲了迎合中國官方喜好,刻意把日本的長期經濟衰退與美國掛鉤。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受訪也說,中國不會與日本走一樣的路,這是因爲中國與日本在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能力有明顯的距離,他還表示,不認同林毅夫把中國政府與市場結合變成是中國優勢的說法。


謝田還說,林毅夫過往多次對中國經濟發展有錯誤的預判,例如指2024年中國會成爲高收入國家並沒有兌現,顯示他爲迎合政權違背知識分子認知的看法,只會不斷自我打臉。


(See:2024/08/03,自由時報,中國經濟今日慘狀 學者:習「國師」林毅夫須負一定責任)


身兼中國政協常委、號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師」的林毅夫,他的說法引發了不少經濟學者的批評。誠如二位經濟學家所言,均是一語中的。如程曉農:「中國產業政策如果正確的話,中國經濟何至於現在這樣悲慘?」亦如謝田:「林毅夫把中國政府與市場結合的優勢說法,也是一種迎合中共胃口而提出的口號。」


三、對總體經濟學正確對策的無知,將是親自送中國經濟走上崩潰路程的推手!


如同先前多次指出,中國經濟痼疾沉疴,問題癥結就在於:"有效需求不足"、"經濟未能恢復"。對症下藥,關鍵重點自然在於:"提出可以解決這些經濟問題的具體方案"


如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得主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日本野村總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等經濟專家所提出的解方均屬一致,那就是,中國政府應採取「迅速、充分且持久的財政刺激措施」。


也就是,透過需求面刺激成長的財政政策,達成有效需求(Effective Demand, ED),以補足消費需求不足、內需不振的困境,進而驅動內需經濟而刺激經濟成長。也就是從"需求面"著眼的財政刺激經濟政策。


紐約時報分析報導,許多經濟學家曾經呼籲採取全面措施,使中國經濟從依賴投資轉向依賴消費支出。但三中全會英譯本大約為1.5萬單詞的文件只是簡短而謹慎地呼籲「完善擴大消費長效機制」。其中,幾乎沒有提到任何措施。


(See:2024/07/22,紐約時報中文網,解讀中共三中全會《決定》:未提出解決經濟問題具體方案)


上述諸多經濟學家從總體經濟學所提出的「大規模財政刺激方案」,正是正確的解方。但是,拒絕此等正確解方,正顯示林習其等出對於總體經濟學的無知,更將極可能就是推促中國經濟從瀕臨崩潰走上正式崩潰的助力與推手!


有專家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三中全會結束之後,承認了現在中國遭遇「經濟困難」,並釋放了三個信號。一是習近平現在可能面臨黨內其他官員的挑戰。二是現在中國的經濟嚴重程度可能已經「遠超外界想像」只有在「非常嚴重」的時候才願意面對。三是習近平可能準備對經濟問題「下猛藥」


另外有專家分析認為,現在中國的經濟情形面臨六大危機,很可能破壞共產黨的執政基礎。經濟學者吳嘉隆近期也總結出中國的經濟情形面臨的「六大危機」。在實體經濟方面,目前中國陷於失業危機房地產危機以及通貨緊縮危機等,可以從各種中國網民的發聲以及政府透露的資訊進行印證。而在金融領域,中國也面臨債務危機資金外流危機以及信心危機。越來越多外資離開中國,中國的民眾也不敢投資、消費,導致中國經濟情形越來越「困難」。最後,中國共產黨可能展現其「土匪」的本質,更用力壓榨百姓,但也可能出現更多百姓以四通橋、白紙運動等方式,對中國政府進行反抗。


(See:2024/08/03,Newtalk新聞,習近平承認中國「經濟困難」釋放3信號! 專家:6大危機恐影響中共政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ennis Lee(阿丹哥)的沙龍
6會員
279內容數
EMBA研究;喜好閱讀與學習;近年來,專注於"商業法律"與"策略管理"等企業運營議題探討。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企業運營管理等問題。
2025/04/30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說法,稱中國政府已悄悄針對部分美國進口商品豁免報復性關稅。這些商品都是中方無法迅速從其他來源獲得的重要項目,凸顯中國經濟在某些關鍵領域的脆弱性。 呂宗耀總監在《數字台灣》節目中分析,美國國債對川普來說根本不是問題。而川普祭出關稅戰等手段,背後只有一個無法用經濟學解釋的真正目的。
Thumbnail
2025/04/30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說法,稱中國政府已悄悄針對部分美國進口商品豁免報復性關稅。這些商品都是中方無法迅速從其他來源獲得的重要項目,凸顯中國經濟在某些關鍵領域的脆弱性。 呂宗耀總監在《數字台灣》節目中分析,美國國債對川普來說根本不是問題。而川普祭出關稅戰等手段,背後只有一個無法用經濟學解釋的真正目的。
Thumbnail
2025/04/28
有「賣空之王」稱號的巴斯最近表示,美國在「美中貿易戰」中處於有利位置,最終可望勝出,原因在,中國經濟似乎更容易受到關稅的衝擊,而美國在談判中會「撐得比中國久」。避險基金經理人艾克曼也表示,時間在美國這邊,中國將需盡快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因曠日持久的貿易戰將嚴重傷害中國經濟,北京當局無法打贏這場戰爭。
Thumbnail
2025/04/28
有「賣空之王」稱號的巴斯最近表示,美國在「美中貿易戰」中處於有利位置,最終可望勝出,原因在,中國經濟似乎更容易受到關稅的衝擊,而美國在談判中會「撐得比中國久」。避險基金經理人艾克曼也表示,時間在美國這邊,中國將需盡快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因曠日持久的貿易戰將嚴重傷害中國經濟,北京當局無法打贏這場戰爭。
Thumbnail
2025/04/25
美中關稅貿易戰,已經戰到昏天暗地,連川普本人自己都不太知道應該怎麼打了,只剩大戰略大方向!關稅戰的不確定性,讓已經失業率高居不下的中國,經濟表現更不佳,社會維穩更加困難!中共要如何突圍?被美國逼急了內憂外患了,攻台當做存續籌碼?台灣的選擇?
Thumbnail
2025/04/25
美中關稅貿易戰,已經戰到昏天暗地,連川普本人自己都不太知道應該怎麼打了,只剩大戰略大方向!關稅戰的不確定性,讓已經失業率高居不下的中國,經濟表現更不佳,社會維穩更加困難!中共要如何突圍?被美國逼急了內憂外患了,攻台當做存續籌碼?台灣的選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中國經濟一倒,全球必定被拖累?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不少看壞台灣經濟的專家,皆認兩岸關係不好,台灣經濟一定不會好或只要中國經濟下滑,全球都會被拖累。但事實是,這些年中國市場下調,美國、日本、印度等國經濟卻欣欣向榮,台灣貿易也重新找到出口。 北戴河會議的異常,也預示中國政治經濟可能面臨重大變化。
Thumbnail
中國經濟一倒,全球必定被拖累?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不少看壞台灣經濟的專家,皆認兩岸關係不好,台灣經濟一定不會好或只要中國經濟下滑,全球都會被拖累。但事實是,這些年中國市場下調,美國、日本、印度等國經濟卻欣欣向榮,台灣貿易也重新找到出口。 北戴河會議的異常,也預示中國政治經濟可能面臨重大變化。
Thumbnail
中國面臨經濟危機,習無計可施,只能眼看股市繼續下跌!林猶仍高喊:堅持產業政策才有後發優勢!林的說法,挨批「是迎合中共胃口的口號」,「須對其錯誤導致經濟悲慘的結果負一定責任」!「把中國政府與市場結合的優勢,也是一種迎合中共胃口而提出的口號。」「中國產業政策如果正確的話,中國經濟何至於現在這樣悲慘?」
Thumbnail
中國面臨經濟危機,習無計可施,只能眼看股市繼續下跌!林猶仍高喊:堅持產業政策才有後發優勢!林的說法,挨批「是迎合中共胃口的口號」,「須對其錯誤導致經濟悲慘的結果負一定責任」!「把中國政府與市場結合的優勢,也是一種迎合中共胃口而提出的口號。」「中國產業政策如果正確的話,中國經濟何至於現在這樣悲慘?」
Thumbnail
中國經濟沉疴痼疾,問題癥結就在於:有效需求不足。對症下藥,關鍵重點自然在於:提出可以解決這些經濟問題的具體方案。 保羅克魯曼、辜朝明等經濟專家所提出的解方,均屬一致,那就是,中國政府應採取「迅速、充分且持久的財政刺激措施」。 如今,真相大白,拒絕此等正確對策者,正是親自送中國經濟走上崩潰路程的推手!
Thumbnail
中國經濟沉疴痼疾,問題癥結就在於:有效需求不足。對症下藥,關鍵重點自然在於:提出可以解決這些經濟問題的具體方案。 保羅克魯曼、辜朝明等經濟專家所提出的解方,均屬一致,那就是,中國政府應採取「迅速、充分且持久的財政刺激措施」。 如今,真相大白,拒絕此等正確對策者,正是親自送中國經濟走上崩潰路程的推手!
Thumbnail
李強達沃斯論壇致詞時,按中醫理論,不能下猛藥的,應慢慢調理,使其基礎逐步得到恢復。謝田教授表示,李強變相承認中國經濟已病入膏肓,陷於絕望。因對中國經濟前景失去信心,外商台企已陸續紛紛撤出中國! 相對的,黃仁勳旋風強化台灣成為AI核心地位,台灣繁榮與全球科技中心角色才正要開始,千萬要把握住此空前機會!
Thumbnail
李強達沃斯論壇致詞時,按中醫理論,不能下猛藥的,應慢慢調理,使其基礎逐步得到恢復。謝田教授表示,李強變相承認中國經濟已病入膏肓,陷於絕望。因對中國經濟前景失去信心,外商台企已陸續紛紛撤出中國! 相對的,黃仁勳旋風強化台灣成為AI核心地位,台灣繁榮與全球科技中心角色才正要開始,千萬要把握住此空前機會!
Thumbnail
根據眾多報導數據顯示,中國經濟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外商直接投資連續下降、股匯雙殺、房地產市場崩跌及財政收入萎縮等問題。中國政府本應提振內需促進經濟成長,但卻補貼供給。 中國經濟,最後下場,恐怕會像日本「泡沫經濟」崩盤,最終淪入「失落的三十年」一樣,甚至可能還會更加悽慘。而想要復興,恐怕則需要幾十載!
Thumbnail
根據眾多報導數據顯示,中國經濟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外商直接投資連續下降、股匯雙殺、房地產市場崩跌及財政收入萎縮等問題。中國政府本應提振內需促進經濟成長,但卻補貼供給。 中國經濟,最後下場,恐怕會像日本「泡沫經濟」崩盤,最終淪入「失落的三十年」一樣,甚至可能還會更加悽慘。而想要復興,恐怕則需要幾十載!
Thumbnail
過往長期看好中國的全球最大避險基金「橋水聯合」基金創辦人瑞·達利歐,如今開始對中國經濟前景發出警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也表示,中國目前面臨需求不足問題,導致民眾、企業對經濟成長缺乏信心;增加政府支出是解方! 諾獎得主保羅‧克魯曼早就指出:中國理應運用政府支出來提振需求以促進經濟,但卻不願意,真奇怪!
Thumbnail
過往長期看好中國的全球最大避險基金「橋水聯合」基金創辦人瑞·達利歐,如今開始對中國經濟前景發出警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也表示,中國目前面臨需求不足問題,導致民眾、企業對經濟成長缺乏信心;增加政府支出是解方! 諾獎得主保羅‧克魯曼早就指出:中國理應運用政府支出來提振需求以促進經濟,但卻不願意,真奇怪!
Thumbnail
據報導,中國製造業活動5月份意外萎縮,結束了先前連續兩個月的擴張局面,令中國依靠出口推動經濟復甦的做法受到新的質疑。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接受彭博採訪表示,中國領導人"奇怪地"不願意運用支出提振消費需求,促進經濟卻只想增加生產並出口給其他國家,完全缺乏經濟常識。 若中國捨此不為恐將硬著陸!
Thumbnail
據報導,中國製造業活動5月份意外萎縮,結束了先前連續兩個月的擴張局面,令中國依靠出口推動經濟復甦的做法受到新的質疑。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接受彭博採訪表示,中國領導人"奇怪地"不願意運用支出提振消費需求,促進經濟卻只想增加生產並出口給其他國家,完全缺乏經濟常識。 若中國捨此不為恐將硬著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