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思維:中國社科院學者:中國經濟卡在需求不足,增加政府支出是解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據報導,中國經濟堪稱"屋漏偏逢連夜雨",美國論者紛紛撰文建議:美國應該與中國經濟脫鉤!


美國學者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卜大年(Dan Blumenthal)「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上撰文指出,美國對中競爭策略「分散、矛盾且缺乏重點」,新任總統應擬定完整的經濟策略和綱領,包括擴大對中出口的管制、限縮雙向投資,加強與其他夥伴國家的經濟關係,讓美國與中國經濟脫鉤


(See:2024/06/18,中央社華盛頓17日專電,美學者質疑拜登抗中策略 建議與中國經濟脫鉤)


無獨有偶,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C. O'Brien)也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雜誌上撰文表示:「由於中國正設法削弱美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華府應該以牙還牙。實際上,華府應設法讓經濟與中國脫鉤。


(See:2024/06/18,中央社,川普前國安顧問:美應與中經濟徹底脫鉤 陸戰隊全部署亞洲)


此前,「橋水聯合」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創辦人瑞·達利歐(Ray Dalio),對中國經濟由樂觀派轉為悲觀派。達利歐指出,陷入房地産低迷的中國債務問題更加嚴重,中國正在進入一場將持續百年的風暴中。


一、橋水創辦人達利歐對於中國經濟前景發出警告:中國正進入百年風暴!


過往長期看好中國的全球最大避險基金「橋水聯合」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創辦人瑞·達利歐(Ray Dalio),如今開始對中國經濟前景發出警告。


達利歐近日表示,隨著美國總統大選逼近,美國和中國將繼續碰觸對方的紅線,聰明的投資人應透過多樣化投資,為波動加劇做好準備,橋水聯合持有的中國股票總值已猛砍86%。


截至今年第1季底,橋水聯合持有的中國股票總值已驟降至3.13億美元,較2022年初的近期高峰約22億美元猛減86%。


(See:2024/06/18,自由時報,中國經濟陷入百年風暴 避險基金巨擘橋水猛砍持股)


另方面,中國社會院學者也嚴正指出,中國經濟面臨需求不足的問題狀況,這使民眾、企業對經濟成長缺乏信心,應該增加政府支出以帶動私營部門的收入,再刺激私營部門支出,進而提振經濟。


二、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中國經濟卡在需求不足,增加政府支出是解方!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張斌表示,中國目前面臨需求不足問題,導致民眾、企業對於經濟成長缺乏信心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帶動私營部門收入,再刺激私營部門支出。他在18日刊發的澎湃新聞專訪中作出上述表示。


張斌表示,需求不足帶來過低通貨膨脹,企業收入、營利偏低,就業機會、新增投資也偏低,導致民眾收入、政府稅收跟著偏低。這樣的環境使得企業、民眾對於未來預期、信心疲弱,需求不足是目前經濟關鍵問題。


張斌指出,為了增加私營部門收入,政府支出是非常重要的管道,政府部門支出多了,非政府部門收入就會增加,可快速地刺激私營部門支出,這是現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接下來,需要盡最大努力實現年初制定的政府支出目標」。


(See:2024/06/18,中央社,智庫:中國經濟卡需求不足 增加政府支出是解方)


事實上,6月初,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受訪時就曾經表示:中國理應運用政府支出來提振需求(demand)以促進經濟,但卻不願意,真奇怪!


三、諾貝爾經濟學得主克魯曼:中國寧可供給產量卻不願提振內需,真奇怪!


保羅‧克魯曼日前接受彭博電視台採訪時便表示,中國領導人「奇怪地不願意(bizarrely unwilling)」運用政府支出來提振消費需求以促進經濟(to use more government spending to support consumer demand),卻只想增加生產並出口給其他國家,這完全缺乏現實的經濟常識。


克魯曼表示:「我們無法吸收(產能),世界也不會願意接受中國想要出口的一切。」他強調:「北京應該支持需求(demand)而不是增加產量。」他補充說道:因為國內支出(domestic spending)「嚴重不足(vastly inadequate)」且缺乏投資機會,中國的整個經濟模式是無法持續的。


(See:Bloomberg News,June 2, 2024,Krugman Says China Is ‘Bizarrely Unwilling’ to Boost Demand)


從總體經濟學的角度來講,「經濟成長取決於總需求(Aggregate Demand, AD)」,增加投資與消費,從而促進經濟成長。因此,保羅‧克魯曼的主張,堪稱正是正確的處方!


尤其,中國正處於"通貨緊縮(Deflation)"的處境,伴隨而來需求不足、經濟增長放緩與失業率上升的情境。


此時,正應透過政府的財政政策,增加投資與消費,提振內需需求,以促進經濟成長。透過需求面刺激成長的政策,達成「有效需求(Effective Demand, ED)」,以補足消費需求不足、內需不振的困境,進而驅動內需經濟而刺激經濟成長。


尤其,中國此刻正面臨內需不足、經濟衰退、房地產泡沫、債務負擔及出口疲軟(依賴出口但全球需求疲軟)等諸多痛點的挑戰。


如今,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學者張斌也提出同樣得處方明確地指出:中國經濟正卡在需求不足增加政府支出才是解方!


要言之,倘若中國不及時懸崖勒馬,猶捨此刺激需求面的正確處方不由,仍舊孤注一擲於供給面上,由於總需求不足,企業生產意願可能下降,便極可能導致經濟成長停滯甚至衰退。

法學博士、EMBA(高階經營管理碩士)研究;歷任上市櫃企業法務主管、法律顧問、大學教師;喜好閱讀與學習;近年來,專注於"商業法律"與"策略管理"等企業運營議題探討。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企業運營管理等問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外銀預估,Fed在9月啟動降息,全年降息幅度為2碼。外銀指出,美國聯準會(Fed)13日FOMC會議將政策利率維持5.25%至5.50%區間,基本上符合市場預期。 明尼亞波利斯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尼爾·卡什卡利16日則表示,美國聯準會今年預計將降息1次,而且要等到12月才會行動,這是一個「合理的預測」。
日本經濟新聞採訪了橋水基金創辦人瑞·達利歐,對於中國經濟,達利歐由樂觀派轉為悲觀派。達利歐指出,房地產債務問題正在嚴重拖累中國經濟。中國的債務危機是達利歐覺得最危險的挑戰。 達利歐深刻指出,中國正在進入一場將持續百年的風暴中。就像日本在泡沫經濟破滅後花了數十年才迎來經濟復甦一樣,考驗或將繼續下去。
中國知名經濟專家管清友於6月10日午間發微博「基層財政幾近崩潰」,引發諸多議論。 中國房産不良貸款增3成!地方政府信用透支成常態!基層財政幾近崩潰! 保羅‧克魯曼發表「中國的經濟危機有多可怕」文章分析,中國經濟處境像2008年金融危機,但這是中國內部潛在危機,而不是全球性事件,美國受其影響小得驚人。
經濟作家亨利‧鄧特(Harry Dent)預測,美股將出現崩盤,標普500指數下跌86%,那斯達克指數重挫98%,就連輝達也可能下跌98%。 另方面,美國經濟因5月的通膨趨勢冷卻令人意外低於預期,因此投資人預期降息升高,結果,美股盤前上漲。 要言之,短期內,美國經濟應該尚不至於出現"大崩盤"的狀態!
美國總統拜登6月4日才剛警告,中國經濟正處於崩潰邊緣,不少中國民眾竟也跟著悄悄發聲,表示包括北京市、黑龍江綏芬河市的財政早出現漏洞,地方政府竟然得到處借錢,才能給公務員發薪水。 中國經濟面臨諸多痛點,包括房地產泡沫、債務負擔、經濟衰退、勞動力減少等挑戰,恐可能會面臨硬著陸或長期性的經濟停滯甚至衰退。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遭中國電動車產量過剩割喉廝殺,淪賽滿庫存下場。在美國租購物中心停車場塞400輛庫存,在澳洲墨爾本更有上千輛特斯拉電動車停在空地上,出現「特斯拉墳場」。 馬斯克因不聽沈國榮勸到中國設廠而吃鱉,謝金河稱馬斯克「選中國、押錯寶」輸黃仁勳。凡此,均係因特斯拉決策失誤所導致。
外銀預估,Fed在9月啟動降息,全年降息幅度為2碼。外銀指出,美國聯準會(Fed)13日FOMC會議將政策利率維持5.25%至5.50%區間,基本上符合市場預期。 明尼亞波利斯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尼爾·卡什卡利16日則表示,美國聯準會今年預計將降息1次,而且要等到12月才會行動,這是一個「合理的預測」。
日本經濟新聞採訪了橋水基金創辦人瑞·達利歐,對於中國經濟,達利歐由樂觀派轉為悲觀派。達利歐指出,房地產債務問題正在嚴重拖累中國經濟。中國的債務危機是達利歐覺得最危險的挑戰。 達利歐深刻指出,中國正在進入一場將持續百年的風暴中。就像日本在泡沫經濟破滅後花了數十年才迎來經濟復甦一樣,考驗或將繼續下去。
中國知名經濟專家管清友於6月10日午間發微博「基層財政幾近崩潰」,引發諸多議論。 中國房産不良貸款增3成!地方政府信用透支成常態!基層財政幾近崩潰! 保羅‧克魯曼發表「中國的經濟危機有多可怕」文章分析,中國經濟處境像2008年金融危機,但這是中國內部潛在危機,而不是全球性事件,美國受其影響小得驚人。
經濟作家亨利‧鄧特(Harry Dent)預測,美股將出現崩盤,標普500指數下跌86%,那斯達克指數重挫98%,就連輝達也可能下跌98%。 另方面,美國經濟因5月的通膨趨勢冷卻令人意外低於預期,因此投資人預期降息升高,結果,美股盤前上漲。 要言之,短期內,美國經濟應該尚不至於出現"大崩盤"的狀態!
美國總統拜登6月4日才剛警告,中國經濟正處於崩潰邊緣,不少中國民眾竟也跟著悄悄發聲,表示包括北京市、黑龍江綏芬河市的財政早出現漏洞,地方政府竟然得到處借錢,才能給公務員發薪水。 中國經濟面臨諸多痛點,包括房地產泡沫、債務負擔、經濟衰退、勞動力減少等挑戰,恐可能會面臨硬著陸或長期性的經濟停滯甚至衰退。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遭中國電動車產量過剩割喉廝殺,淪賽滿庫存下場。在美國租購物中心停車場塞400輛庫存,在澳洲墨爾本更有上千輛特斯拉電動車停在空地上,出現「特斯拉墳場」。 馬斯克因不聽沈國榮勸到中國設廠而吃鱉,謝金河稱馬斯克「選中國、押錯寶」輸黃仁勳。凡此,均係因特斯拉決策失誤所導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所以,這一切都要怪中國,又一個逢中必反?看看,咒語用到最後自己都中咒了。 不是怪中國,是中國本身即是問題,就算中國完全不違背市場經濟原則,一切遵從信用慣例,一樣會出事。量體過大,就注定今天的局會出現,除非當年是有限度改革開放,或是已開發工業國家,非常緩慢且有限的放出技術。
Thumbnail
按官方公佈的資料,中國2023年GDP為126萬億人民幣,合17.89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2%。但人們卻感覺經濟增長不盡人意和憂慮經濟將進一步減緩。照說,按中國現在世界第二的經濟規模,即使按2-3%的年增長率,那也是不小的增長額。2023年中國全年經濟增量超6萬億元,接近一個中等國家的全年經濟總
Thumbnail
我認爲西方記者有時候對中國的社會分析不準確,當然這不歸咎于他們。這源自於中國政府長期對外國媒體的防範政策——即外國媒體不可雇傭中國人,又因爲是外國記者直接調查會遭遇重重阻力,導致報道經常失真。 下面我作爲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根據我的社會觀察,對文中的一些“説法”表明自己的看法,其目的是讓新聞更接
Thumbnail
「壽險業投資國外22兆元,投資國內公建卻僅1,300億元...金管會保險局長指出,若將國外投資總額上限降至25%,壽險會有9.26兆元要被迫移回國內,且不說國內債市無法吸納龐大的資金…現在強迫匯回,可能要實現虧損,間接導致保險公司無法提供適足的保單」 讓我們來研究一下,保險局長說的有道理嗎?
Thumbnail
◎中國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和經濟風險最終將轉化爲習近平領導層的政治風險。
Thumbnail
<華爾街日報> 中國決策者越來越擔心資金空轉 中國的決策者越來越擔心,加大貨幣政策支持力度已經導致銀行系統流動性過剩,而這些流動性並沒有流入實體經濟。
#中国发展     美西方对中国经济的唱衰由来已久。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每当中国经济进入转型调整期,或者经济发展指标出现波动时,西方媒体和政客就会借题发挥,对中国经济进行负面报道,不断抛出唱衰中国论调。     近年来,中国经济呈现出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并存的局面,具体体现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
中國大陸近幾年內憂外患,憂的是國內房地產崩跌,有意識的壓制科技業發展,疫情政策讓許多外商出走,打貪又逼迫富人;患的是中美關係緊張,從貿易戰打到科技戰,全球各個國家似乎只能在中國與美國間選擇,台灣的媒體充斥著中國經濟衰敗的新聞,而中國政府禁止其國民談論經濟等。
迄今為止,中國經濟下行並未出現反彈的跡象,然而,中國國安部卻率先將「經濟安全提升到國家安全層級」。對於在社群媒體平台上散布對中國經濟的悲觀言論,中國當局將其視為危害國家安全的違法行為,強調必須以多種手段、全方位、高效率應對經濟領域的國家安全新挑戰。他們認為那些對中國經濟進行悲觀評價的言論屬於「陳腔濫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所以,這一切都要怪中國,又一個逢中必反?看看,咒語用到最後自己都中咒了。 不是怪中國,是中國本身即是問題,就算中國完全不違背市場經濟原則,一切遵從信用慣例,一樣會出事。量體過大,就注定今天的局會出現,除非當年是有限度改革開放,或是已開發工業國家,非常緩慢且有限的放出技術。
Thumbnail
按官方公佈的資料,中國2023年GDP為126萬億人民幣,合17.89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2%。但人們卻感覺經濟增長不盡人意和憂慮經濟將進一步減緩。照說,按中國現在世界第二的經濟規模,即使按2-3%的年增長率,那也是不小的增長額。2023年中國全年經濟增量超6萬億元,接近一個中等國家的全年經濟總
Thumbnail
我認爲西方記者有時候對中國的社會分析不準確,當然這不歸咎于他們。這源自於中國政府長期對外國媒體的防範政策——即外國媒體不可雇傭中國人,又因爲是外國記者直接調查會遭遇重重阻力,導致報道經常失真。 下面我作爲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根據我的社會觀察,對文中的一些“説法”表明自己的看法,其目的是讓新聞更接
Thumbnail
「壽險業投資國外22兆元,投資國內公建卻僅1,300億元...金管會保險局長指出,若將國外投資總額上限降至25%,壽險會有9.26兆元要被迫移回國內,且不說國內債市無法吸納龐大的資金…現在強迫匯回,可能要實現虧損,間接導致保險公司無法提供適足的保單」 讓我們來研究一下,保險局長說的有道理嗎?
Thumbnail
◎中國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和經濟風險最終將轉化爲習近平領導層的政治風險。
Thumbnail
<華爾街日報> 中國決策者越來越擔心資金空轉 中國的決策者越來越擔心,加大貨幣政策支持力度已經導致銀行系統流動性過剩,而這些流動性並沒有流入實體經濟。
#中国发展     美西方对中国经济的唱衰由来已久。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每当中国经济进入转型调整期,或者经济发展指标出现波动时,西方媒体和政客就会借题发挥,对中国经济进行负面报道,不断抛出唱衰中国论调。     近年来,中国经济呈现出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并存的局面,具体体现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
中國大陸近幾年內憂外患,憂的是國內房地產崩跌,有意識的壓制科技業發展,疫情政策讓許多外商出走,打貪又逼迫富人;患的是中美關係緊張,從貿易戰打到科技戰,全球各個國家似乎只能在中國與美國間選擇,台灣的媒體充斥著中國經濟衰敗的新聞,而中國政府禁止其國民談論經濟等。
迄今為止,中國經濟下行並未出現反彈的跡象,然而,中國國安部卻率先將「經濟安全提升到國家安全層級」。對於在社群媒體平台上散布對中國經濟的悲觀言論,中國當局將其視為危害國家安全的違法行為,強調必須以多種手段、全方位、高效率應對經濟領域的國家安全新挑戰。他們認為那些對中國經濟進行悲觀評價的言論屬於「陳腔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