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形式反省的迷思:教出殺人犯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驚悚的書名:教出殺人犯

raw-image


作者提醒:現行社會與教育系統中要求與強調在犯錯的人身上要有「看得見的反省與悔悟」,可能導致形式的呈現,卻沒有真正的成效。這個要求,甚至可能傳遞了一個訊息是:「我看起來有悔悟,大家就會放過我」。然而,作者指出,能對自己的錯誤進行真正的反省,其實沒有這麼快,也沒有這麼容易。


同時,在學校或是監獄中想要透過呈現被害人的痛苦,來喚起加害人的同理心進而自行悔悟的一系列作法——常年在少年監獄進行輔導的作者指出——若加害人沒有看見自己的傷痛與自己的匱乏,是難以有同理心去理解被害人,也難以真正理解自己錯在哪裡。這也是進出少年監獄的青少年再犯率很高的可能原因之一。(2023年底新北犯案國中生曾進出少年觀護所)


若將作者觀點放置在現行校園霸凌的處理,學校多半會透過引導與告訴霸凌者,他的霸凌行為帶給被霸凌者的痛苦與損失,進而喚起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換位思考。


然而,霸凌者多半在社會「形式反省」的要求與期待下,為了避免麻煩,願意道歉、表現悔悟、寫悔過書等。但內心卻可能在想:麻煩死了、我其實也沒做什麼、那個人(被霸凌者)自己有問題吧、又不是只有我、這次被抓到真倒霉⋯等等想法。


台灣近年校園霸凌案例時有所聞,甚至霸凌者年齡往下探至小學生(2023年小學生夥同同學在被害人水壺加入黃金葛汁液),雖然可能還未如日韓校園一般(韓劇黑暗榮耀的許多霸凌方式取材自真實事件),然而也許我們該借鏡本書作者的觀點與日韓案例,思考我們在處理「錯誤」的這件事,是否過於聚焦在犯錯者表現出的悔悟,而忽略了去理解犯錯者心中對犯錯這件事的「主觀合理性」,從他的脈絡去理解前因後果,協助他用自己的視角去看見:是他的因創造了自己的果,而不是別人(被害人)做了什麼。


讓他知道,他有做出更好選擇的機會。

外在一事無成、內在無比苛刻,試著理解自己跟人生的關係。先從隨意的看點書開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