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讀書人追劇】劇情起伏稍微普通 但終於又有新生代發音不讓人出戲的台語影集!—《商魂》

【職場讀書人追劇】劇情起伏稍微普通 但終於又有新生代發音不讓人出戲的台語影集!—《商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近幾年台語元素出現在台製影集的頻率越來越高,但通常是多種語言混雜,主要還是以華語為主;相對的,像是《商魂》這種大部分是以台語進行的作品,則相對屬於少數,同時也經常因為演員本身的語言熟稔程度不足,導致觀眾出戲的風險也會增加。但整體來說,《商魂》除了老牌的演員當然不用說,年輕演員的台語口音也還在可以接受的程度,反而是在角色轉折與刻畫上,如果可以有更多的鋪陳,整體的追劇體驗或許也會更好。

raw-image


《商魂》的故事是以台灣歷史上實際存在的實業家「林燈」作為原型,描述一位商人如何在國民政府遷台前後,用盡各種算計、權衡站穩腳步,嘗試打出一片天的經歷。由於當時屬於威權政府,就算是企業家也只能夠在政府的規矩下做事,而兩者間的衝突與明爭暗鬥,也成為了整部劇的核心。


因為過去有太多因為口音太奇怪,最後受不了棄劇的經驗,每次點開台語影集都會有點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但以一個從小聽台語長大的南部小孩標準來看,《商魂》在這方面算是有達標。儘管相對年輕的演員,像是傅孟柏、邵雨薇、周曉涵等,還是聽得出一些口音,講話的內容有時也會過於「標準」(像是念課文那種),但整體來說還算可以接受,再加上老一輩的林在培、喜翔、鄭志偉等資深演員的襯托,至少在台語的言語表達這方面表現還不錯。



相較之下,在情節的鋪陳、角色的情緒轉換上,《商魂》就相對沒有那麼出色。或許是因為集數不長,沒有太多的空間去讓演員發揮,但結果就是讓觀眾有的時候會需要自行腦補,或者是明顯感覺到一些地方轉得有點硬,在情節安排上也會變得有點露骨。另一方面,觀眾對於演員共感的程度也會受到影響,像我個人在最後對劇中「林燈」這個角色,就沒有到太喜歡。


不過還是很開心能夠看到更多有認真在注意「語言」的作品出現,尤其是最近常會看到一些10幾、20年前的鄉土片片段,更會明顯感覺到現代戲劇當中的台語,或許是因為演員不太會講,甚至連劇組本身都不熟悉的關係,導致聽起來很尷尬。未來也希望有更多優秀的作品持續推出。

內容總結
商魂
4
/5
avatar-img
職場讀書人|選書📖 / 追劇📺 / 聽歌🎧
47會員
407內容數
喜歡看書、追劇、看電影跟聽音樂的社畜,感覺把那些作品記錄下來好像比較不浪費已經花費的時間,也希望能夠幫助讓好作品接觸到更多適合的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片名中的「白色官邸」,暗示了這整個故事背景就是美國歷任總統的官邸—「白宮」,至於案件被害者則是讓白宮得以正常運行的「首席管家」;而這一切更因為事件剛好發生在國宴當天,讓事情變得更加複雜。
4/5白色官邸殺人事件
《逆轉狂籃》儘管披著喜劇的外表,卻也尖銳地點出在性別比例極度失衡的環境下,依舊受到忽視的性別議題。
5/5逆轉狂籃
儘管就情節的流暢度上不如同類型的經典《福爾摩斯》系列,但整體來說還算是有趣,並且能夠滿足觀眾想要在犯罪推理劇當中希望獲得的新奇感與解密樂趣。
4/5潛能探案組
片名中的「白色官邸」,暗示了這整個故事背景就是美國歷任總統的官邸—「白宮」,至於案件被害者則是讓白宮得以正常運行的「首席管家」;而這一切更因為事件剛好發生在國宴當天,讓事情變得更加複雜。
4/5白色官邸殺人事件
《逆轉狂籃》儘管披著喜劇的外表,卻也尖銳地點出在性別比例極度失衡的環境下,依舊受到忽視的性別議題。
5/5逆轉狂籃
儘管就情節的流暢度上不如同類型的經典《福爾摩斯》系列,但整體來說還算是有趣,並且能夠滿足觀眾想要在犯罪推理劇當中希望獲得的新奇感與解密樂趣。
4/5潛能探案組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Netflix影集《黑鏡》第二季第二集〈白熊〉探討創新刑罰:將犯下殺人罪的女子囚禁在名為「白熊正義園區」的設施中,每天讓她經歷無助被追殺、旁觀拍攝,最後洗去記憶,日復一日地重複。本文藉由劇情反思死刑替代方案、加害者與被害者的性別與權力關係,以及社會暴力與正義的複雜性。
相信這部影集大家十分熟悉。導演用一件未成年人的殺人案件,從家庭、校園,乃至社會這三個不同層面,引發觀眾思考犯案動機從何而來。簡潔有力的4集,卻在我心中留下感慨與無奈。這次的分享會拆成上下兩篇,會聊聊各集的內容以及我獲得的想法,若有興趣的話,請繼續看下去吧~會提及劇情,若還沒看過影集的人,請斟酌觀看。
全劇沒有血腥,沒有答案,只有一顆少年的心在一鏡到底的壓迫中慢慢崩塌,他不是冷血,只是學會了偽裝;不是無情,只是從沒被好好對待過。這部劇沒有喊話,卻像一記慢慢滲進皮膚的警告,當一個孩子從沒學會如何被愛,他最終會學會怎麼傷人。與其說這是一部驚悚劇,不如說是對我們自己視而不見最大的控訴。
Netflix影集《黑鏡》第二季第二集〈白熊〉探討創新刑罰:將犯下殺人罪的女子囚禁在名為「白熊正義園區」的設施中,每天讓她經歷無助被追殺、旁觀拍攝,最後洗去記憶,日復一日地重複。本文藉由劇情反思死刑替代方案、加害者與被害者的性別與權力關係,以及社會暴力與正義的複雜性。
相信這部影集大家十分熟悉。導演用一件未成年人的殺人案件,從家庭、校園,乃至社會這三個不同層面,引發觀眾思考犯案動機從何而來。簡潔有力的4集,卻在我心中留下感慨與無奈。這次的分享會拆成上下兩篇,會聊聊各集的內容以及我獲得的想法,若有興趣的話,請繼續看下去吧~會提及劇情,若還沒看過影集的人,請斟酌觀看。
全劇沒有血腥,沒有答案,只有一顆少年的心在一鏡到底的壓迫中慢慢崩塌,他不是冷血,只是學會了偽裝;不是無情,只是從沒被好好對待過。這部劇沒有喊話,卻像一記慢慢滲進皮膚的警告,當一個孩子從沒學會如何被愛,他最終會學會怎麼傷人。與其說這是一部驚悚劇,不如說是對我們自己視而不見最大的控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