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Project 2025》看美國政治的極端化:宗教與政權的危險結合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近期,一份名為《Project 2025》的文件引起了廣泛關注。這份由傳統基金會起草的藍圖,勾勒出了下一屆政府的施政方向。然而,其中充斥著違憲內容和對美國公民獨立性的限制,這些都是以基督教民族主義的名義提出的。


文件明確提出要確立國教,削弱權力制衡機制,並侵犯公民權利,特別是針對女性、LGBTQ+群體和非基督教信仰者。這種趨勢令人不寒而慄,讓人不禁回想起上世紀30年代歐洲的歷史。


在一本1936年1月的《Scribner's Magazine》中,Percy Winner的文章《法西斯主義在門口》(Fascism at the Door)準確預言了當今美國政治的某些特徵:


「法西斯主義的基本原則是作為世俗宗教——一種宗教化的民族主義或國家宗教——植根於傳教士的熱情,即特定國家肩負普世使命的熱情。法西斯主義總是極權主義的。在本質上是宗教性和權威性的,它必須為一個包含上帝象徵的國家尋求神聖的認可。受啟發的救世主領袖必須有異象,來自上帝的信息,以證明他的使命是正當的。」


這段文字仿佛在描述當今某些政客的行為。他們試圖將宗教信仰與政治權力融為一體,打著「天意」的旗號推行極權統治。這種傾向與美國立國之初的政教分離原則背道而馳。


更令人擔憂的是,最高法院近期的裁決似乎在逐步瓦解憲法賦予的制衡機制。女性的身體自主權和醫療隱私權已經遭到削弱,總統權力則被大幅擴張。這種趨勢若不加以遏制,很可能導致民主制度的崩潰。


作為一個跨性別孩子、同性戀孩子和女兒的母親,我對未來充滿了恐懼。如果《Project 2025》真的付諸實施,我的家人可能會失去很多,甚至包括生命。


然而,危機同時也是轉機。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阻止這種瘋狂行為。是時候擺脫基督教民族主義的幻想,重新找回理智,將宗教信仰與政治忠誠分開。


我們必須相信那個說要「做一天獨裁者」的人的話,並作出相應的投票選擇。在我看來,讓獨裁者在白宮執政哪怕一天都太多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罗叔说事儿的沙龍
0會員
31內容數
2024/09/22
羅馬帝國的輝煌歷史中,有一個鮮為人知的驚人事蹟——他們竟然將重達400噸的埃及方尖碑,從尼羅河畔運送到地中海彼岸的羅馬城。這不僅是一項工程奇蹟,更揭示了古代文明之間錯綜複雜的權力角力與文化交融。 想像一下,公元前30年,奧古斯都剛剛征服埃及,站在金字塔腳下,目光卻被遠處高聳入雲的方尖碑所吸引。
2024/09/22
羅馬帝國的輝煌歷史中,有一個鮮為人知的驚人事蹟——他們竟然將重達400噸的埃及方尖碑,從尼羅河畔運送到地中海彼岸的羅馬城。這不僅是一項工程奇蹟,更揭示了古代文明之間錯綜複雜的權力角力與文化交融。 想像一下,公元前30年,奧古斯都剛剛征服埃及,站在金字塔腳下,目光卻被遠處高聳入雲的方尖碑所吸引。
2024/09/22
加里寧格勒,這個被波蘭和立陶宛夾在中間的俄羅斯飛地,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作為俄羅斯在波羅的海地區的戰略重地,加里寧格勒不僅是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的大本營,更是俄羅斯唯一一個冬季不結冰的波羅的海港口。然而,隨著俄烏衝突的持續,這塊土地的命運似乎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加里寧格勒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
2024/09/22
加里寧格勒,這個被波蘭和立陶宛夾在中間的俄羅斯飛地,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作為俄羅斯在波羅的海地區的戰略重地,加里寧格勒不僅是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的大本營,更是俄羅斯唯一一個冬季不結冰的波羅的海港口。然而,隨著俄烏衝突的持續,這塊土地的命運似乎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加里寧格勒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
2024/09/22
「我等不及被告了。」路易斯安那州長蘭德里在一場籌款活動上如此宣稱。這番話並非出於某種自我懲戒的衝動,而是針對他剛簽署的一項新法——要求該州所有公立學校教室懸掛《十誡》。 這項法案引發了廣泛爭議。支持者認為,這是弘揚美國建國精神的舉措;反對者則指出,這明顯違反了政教分離原則。然而,無論站在哪一方
2024/09/22
「我等不及被告了。」路易斯安那州長蘭德里在一場籌款活動上如此宣稱。這番話並非出於某種自我懲戒的衝動,而是針對他剛簽署的一項新法——要求該州所有公立學校教室懸掛《十誡》。 這項法案引發了廣泛爭議。支持者認為,這是弘揚美國建國精神的舉措;反對者則指出,這明顯違反了政教分離原則。然而,無論站在哪一方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相反的,他們所捍衛的那些言論,卻是長年以來都被大眾所允許的歧視與冒犯言論。極端來說,這些歧視與冒犯言論的發言者的確也應該享有言論自由。但問題是,這些貶抑與傷害特定群體的言論,往往會創造或加強一些不友善的環境,並讓一部分的群體因此失去言論自由、甚至人身自由與安全都可能受到影響。
Thumbnail
  相反的,他們所捍衛的那些言論,卻是長年以來都被大眾所允許的歧視與冒犯言論。極端來說,這些歧視與冒犯言論的發言者的確也應該享有言論自由。但問題是,這些貶抑與傷害特定群體的言論,往往會創造或加強一些不友善的環境,並讓一部分的群體因此失去言論自由、甚至人身自由與安全都可能受到影響。
Thumbnail
自由和平等,一個強大,另一個就不免衰亡。 文明是所有民族合作的產物,大家都有貢獻。種族之間的敵意,來自於種族之間的差異,而想要消除種族之間的敵意,唯有廣博教育。 地理、經濟、政治創造了文化,文化又塑造了民族類型。時日久遠後,這些差異都會在環境影響下消失,北方民族在熱帶區域居住,或者南方民族跑
Thumbnail
自由和平等,一個強大,另一個就不免衰亡。 文明是所有民族合作的產物,大家都有貢獻。種族之間的敵意,來自於種族之間的差異,而想要消除種族之間的敵意,唯有廣博教育。 地理、經濟、政治創造了文化,文化又塑造了民族類型。時日久遠後,這些差異都會在環境影響下消失,北方民族在熱帶區域居住,或者南方民族跑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中國目前在面對的問題,並且提出了對於共同富裕這一目標的懷疑。作者認為中國的貧富差距嚴重,同時也探討了性別平等以及政治制度對社會的影響。文章透過對於宗教、政治以及社會規範的質疑,呼籲人們獨立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中國目前在面對的問題,並且提出了對於共同富裕這一目標的懷疑。作者認為中國的貧富差距嚴重,同時也探討了性別平等以及政治制度對社會的影響。文章透過對於宗教、政治以及社會規範的質疑,呼籲人們獨立思考。
Thumbnail
★ 「5168實價登錄比價王」原文連結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於本月5日審查「宗教團體以自然人名義登記不動產處理暫行條例」第5條條文修正草案,通過申請期限由2年延長為4年,後續將逕付二、三讀。內政部表示支持延長申請期限,未來將配合修正結果,於延長申請期限內,積極協助宗教團體辦理相關不動產權利歸屬審認
Thumbnail
★ 「5168實價登錄比價王」原文連結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於本月5日審查「宗教團體以自然人名義登記不動產處理暫行條例」第5條條文修正草案,通過申請期限由2年延長為4年,後續將逕付二、三讀。內政部表示支持延長申請期限,未來將配合修正結果,於延長申請期限內,積極協助宗教團體辦理相關不動產權利歸屬審認
Thumbnail
近期國會改革法案引發了許多爭議和社會運動。本文將探討人民的訴求、國會規則的漏洞和集會抗議的意義。後半部分將從神經科學角度出發,分析大腦或基因與政治立場的關聯,並思考政治神經學未來的發展。
Thumbnail
近期國會改革法案引發了許多爭議和社會運動。本文將探討人民的訴求、國會規則的漏洞和集會抗議的意義。後半部分將從神經科學角度出發,分析大腦或基因與政治立場的關聯,並思考政治神經學未來的發展。
Thumbnail
最近台灣的國會改革五法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這五法包括:總統國情報告、藐視國會罪、調查權與聽證權、人事同意權等相關條文。
Thumbnail
最近台灣的國會改革五法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這五法包括:總統國情報告、藐視國會罪、調查權與聽證權、人事同意權等相關條文。
Thumbnail
今日美中關係處於新冷戰,美國仍拒絕"脫鉤",可以1990年代美國大眾文化的"與敵同眠"主題況之。女人與男人發生性關係,早上起來告“強姦”的案件集中在那個年代,卻非宗教保守主義的反性,乃是女權與"父權社會"的鬥爭。美國的偉大制度"異性戀羅曼史"因此淪為殺戮戰場。美國倡議"全球化"亦違反原意,成為戰場。
Thumbnail
今日美中關係處於新冷戰,美國仍拒絕"脫鉤",可以1990年代美國大眾文化的"與敵同眠"主題況之。女人與男人發生性關係,早上起來告“強姦”的案件集中在那個年代,卻非宗教保守主義的反性,乃是女權與"父權社會"的鬥爭。美國的偉大制度"異性戀羅曼史"因此淪為殺戮戰場。美國倡議"全球化"亦違反原意,成為戰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