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 身體知覺, 與理性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身體感覺可以感受到物質實體, 感受它的長寬高, 感受他的上面, 下面, 左與右. 每一個物質實體雖然再微小, 也都具備這些特徵. 而數字1 只是單純的數字, 他不是身體感覺感受得到的. 在1的基礎上, 乘以一個倍數, 可以得到一個任意大的數字, 這超過了物質實體的感覺能力.


這種從1開始進行倍數的擴張, 是一種共識性的永恆的法則, 我們稱其為一種秩序 order, 我們從何處獲得1的這種信念呢?


至少不是從感知器官中獲得的, 因為我們只能用來感受物質實體. 而這種數字, 是從物質實體抽象出來的一種能力.


奧古斯丁認為這種能力是上帝給予的. 是在我們感知到物質實體之前就已經存在在我們體內的. 因為我們可以獲得一個無限大的數字, 而這種無法計數的物質實體, 我們是無法用身體的感知器官進行感知的, 那只有一種可能, 他來源於我們的理性 reason.

這裡收錄了我閱讀奧古斯丁《論自由意志》的讀書筆記, 我會隨著閱讀進展, 不定期的更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下的是沒有生命特徵的物體; 之上的是動物, 他們有觸覺感知和內在感覺; 在此之上的是人類, 我們有動物和物體沒有的東西——理性.
奧古斯丁說, 如果說感官(視覺, 嗅覺, 聽覺等)高於被感覺的事物, 是因為感官能感覺到事物本身. 那么內在的感覺高於感官, 是因為內在的感覺可以感覺感官本身. 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說, 人類的理解力可以感知到被理解的內在感覺, 所以由此判定, 人類的理解力高於了內在感覺呢?
人通過五種感覺, 視覺, 味覺, 聽覺, 觸覺, 和嗅覺感知事物. 我們又通過內在的感覺, 感知我們這五種感覺. 但是內在的感覺不會使得我們學習知識, 因為知識是通過理性習得的.
聽覺, 視覺, 味覺, 觸覺, 和內在的感覺讓我們感知事物. perceive.
最下的是沒有生命特徵的物體; 之上的是動物, 他們有觸覺感知和內在感覺; 在此之上的是人類, 我們有動物和物體沒有的東西——理性.
奧古斯丁說, 如果說感官(視覺, 嗅覺, 聽覺等)高於被感覺的事物, 是因為感官能感覺到事物本身. 那么內在的感覺高於感官, 是因為內在的感覺可以感覺感官本身. 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說, 人類的理解力可以感知到被理解的內在感覺, 所以由此判定, 人類的理解力高於了內在感覺呢?
人通過五種感覺, 視覺, 味覺, 聽覺, 觸覺, 和嗅覺感知事物. 我們又通過內在的感覺, 感知我們這五種感覺. 但是內在的感覺不會使得我們學習知識, 因為知識是通過理性習得的.
聽覺, 視覺, 味覺, 觸覺, 和內在的感覺讓我們感知事物. perceive.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到目前為止,我們所模擬的萬有引力,是一個物體吸引另一個物體,或者是一個物體吸引多個物體。然而,在真實世界中,每個物體都會互相吸引,所以在這一節中,就來把模擬的情境,擴展成多個物體互相吸引。
在易理這個領域來說,始終都有有關於「數」的討論,而在各種理氣分析而言也隱隱的暗示其「數學性」,最顯著的可能是曆法與天文的計算對於易理哲學的影響與內在性。 那這種關係性究竟從何而來,或許可以從近代數學一窺端倪。
如果是來自比較數學與理論的學科, 尤其研究對象是人群的學科, 幾乎不可能自己重做一次實驗, 看看這些數學理論「是不是實際上好用」。 我那時候就體會到, 數學只是一種空中樓閣, 我們還需要有具體的實驗數據, 來把數學與世界接地。 而什麼領域既能有數學理論,
Thumbnail
  身體圖式便是這樣一個身處於科學轉折點上的概念。這個概念在其還具有充分的模糊與歧異性的情況下被使用,而在這一概念的發展進程之中,它自行推翻了原來的方法論,讓我們對身體的理解更進一步。透過探究這個概念在思想史裡的轉變,也能讓我們初步認識到梅洛龐蒂的知覺現象學如何不同於傳統心理學/生理學對身體的理解。
並得知根源還有虛數空間理論。
1) 高濃縮知識的力量: - 「天然成分被濃縮起來,就變成了藥。」這句話道出了數學的本質。數學就像藥一樣,將人類文明的精華濃縮在公式與定理中,讓人一旦接受,就能得到深刻的啟發與思考刺激。 2) 過度沉迷於數學的影響: - 年輕時熱愛數學的我,因為數學的確定性和精準性,逐漸過度依賴,數學成了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1.2 函數概念小史 1.3 弗雷格的函數概念 七 「概念」很可能是歐洲哲學史中最常用的其中一個語詞,就好像數學工作者的「數」,但概念總是作為一種心智建構提出或使用,對弗雷格要創建的新邏輯 —— 即以客存事物為對象的新邏輯 —— 來說,它可以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1.2.6 熱的傳導 1.2.7 十九世紀的尾聲 三 必須說一下波希米亞數學家/邏輯學家/哲學家/神學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1.2.6 熱的傳導 1.2.7 十九世紀的尾聲 一 函數概念的發展不可能終結,踏入公元廿一世紀,數學
Thumbnail
微積分是許多人的夢魘,但事實上卻是我們早已接觸過的知識,就像速度、距離和時間的關係一樣,一直以來都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它教導了我們積極的生活態度,並且與許多生活面向息息相關,例如收入和儲蓄,個人成長策略和生活習慣。 這篇文章通過這些例子解釋了微積分的基本邏輯。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到目前為止,我們所模擬的萬有引力,是一個物體吸引另一個物體,或者是一個物體吸引多個物體。然而,在真實世界中,每個物體都會互相吸引,所以在這一節中,就來把模擬的情境,擴展成多個物體互相吸引。
在易理這個領域來說,始終都有有關於「數」的討論,而在各種理氣分析而言也隱隱的暗示其「數學性」,最顯著的可能是曆法與天文的計算對於易理哲學的影響與內在性。 那這種關係性究竟從何而來,或許可以從近代數學一窺端倪。
如果是來自比較數學與理論的學科, 尤其研究對象是人群的學科, 幾乎不可能自己重做一次實驗, 看看這些數學理論「是不是實際上好用」。 我那時候就體會到, 數學只是一種空中樓閣, 我們還需要有具體的實驗數據, 來把數學與世界接地。 而什麼領域既能有數學理論,
Thumbnail
  身體圖式便是這樣一個身處於科學轉折點上的概念。這個概念在其還具有充分的模糊與歧異性的情況下被使用,而在這一概念的發展進程之中,它自行推翻了原來的方法論,讓我們對身體的理解更進一步。透過探究這個概念在思想史裡的轉變,也能讓我們初步認識到梅洛龐蒂的知覺現象學如何不同於傳統心理學/生理學對身體的理解。
並得知根源還有虛數空間理論。
1) 高濃縮知識的力量: - 「天然成分被濃縮起來,就變成了藥。」這句話道出了數學的本質。數學就像藥一樣,將人類文明的精華濃縮在公式與定理中,讓人一旦接受,就能得到深刻的啟發與思考刺激。 2) 過度沉迷於數學的影響: - 年輕時熱愛數學的我,因為數學的確定性和精準性,逐漸過度依賴,數學成了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1.2 函數概念小史 1.3 弗雷格的函數概念 七 「概念」很可能是歐洲哲學史中最常用的其中一個語詞,就好像數學工作者的「數」,但概念總是作為一種心智建構提出或使用,對弗雷格要創建的新邏輯 —— 即以客存事物為對象的新邏輯 —— 來說,它可以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1.2.6 熱的傳導 1.2.7 十九世紀的尾聲 三 必須說一下波希米亞數學家/邏輯學家/哲學家/神學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1.2.6 熱的傳導 1.2.7 十九世紀的尾聲 一 函數概念的發展不可能終結,踏入公元廿一世紀,數學
Thumbnail
微積分是許多人的夢魘,但事實上卻是我們早已接觸過的知識,就像速度、距離和時間的關係一樣,一直以來都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它教導了我們積極的生活態度,並且與許多生活面向息息相關,例如收入和儲蓄,個人成長策略和生活習慣。 這篇文章通過這些例子解釋了微積分的基本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