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鑑】粉紅鳳頭鸚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粉紅鳳頭鸚鵡,公

粉紅鳳頭鸚鵡,公


粉紅鳳頭鸚鵡(學名:Eolophus roseicapilla),又稱玫瑰鳳頭(巴丹)鸚鵡、賈拉鳳頭(巴丹)鸚鵡、桃色鳳頭(巴丹)鸚鵡,是澳大利亞鳳頭鸚鵡的一種,也是粉紅鳳頭鸚鵡屬的唯一成員,體長約35厘米,壽命可達40年。粉紅鳳頭鸚鵡適應各種改良和未改良的棲息地,是澳洲數量最豐富、分佈最廣泛的鳥類之一,該物種是澳洲大陸特有的。牠於19世紀中葉被引入塔斯馬尼亞,現在在那裡廣泛傳播,最近又被引入紐西蘭。


字源

「galah」一詞源自「gilaa」,這個字來自新南威爾斯州西北部的尤瓦拉拉伊語和鄰近的原住民語言。

描述

粉紅鳳頭鸚鵡長約35公分,重270–350公克。牠有淡銀色到灰色的背部,淡灰色的臀部,粉紅色的臉和胸部,以及淺粉紅色的活動冠,牠有骨色的喙,眼環裸露的皮膚上有肉瘤,另外有灰色的腿,性別公母看起來都很像。然而,成鳥的虹膜顏色有所不同;雄性有深棕色(幾乎黑色)的虹膜,雌性有中棕色或紅色的虹膜,成鳥的顏色比幼鳥的顏色更鮮豔,幼鳥有灰色的胸部和冠部,以及棕色的虹膜和白色的非肉瘤眼環。


粉紅鳳頭鸚鵡,公

粉紅鳳頭鸚鵡,公


分佈及棲地

粉紅鳳頭鸚鵡在澳洲各地隨處可見,只有最乾燥的地區和約克角半島的最北端沒有。粉紅鳳頭鸚鵡是透過人為手段引入塔斯馬尼亞的,1848年之前沒有任何目擊記錄。牠在阿德萊德、珀斯和墨爾本等大都市地區很常見,在開放的棲息地中也很常見,至少有一些零星的樹木可以提供庇護。除了茂密的森林,尤其是降雨量高的森林外,牠在分佈範圍內的所有棲息地都很常見,雖然粉紅鳳頭鸚鵡主要分佈在內陸地區,但牠正在迅速繁殖在沿海地區。 粉紅鳳頭鸚鵡已被引進紐西蘭。


分類

粉紅鳳頭鸚鵡的分類很困難。牠被分離到單型粉紅鳳頭鸚鵡屬中,但進一步的關係尚不清楚。粉紅鳳頭鸚鵡白鳳頭鸚鵡在形態上有明顯的相似之處,事實上,粉紅鳳頭鸚鵡最初被描述為Cacatua Roseicapilla。早期的DNA研究將粉紅鳳頭鸚鵡玄鳳鸚鵡聯繫在一起,或將其與一些外觀完全不同的玄鳳鸚鵡物種聯繫在一起。因此,粉紅鳳頭鸚鵡玄鳳鸚鵡米契兒氏鳳頭鸚鵡的祖先被認為是在該群體的某個階段從主要的白鳳頭鸚鵡亞科譜系中分化出來的,除了玄鳳鸚鵡的位置之外,這確實是正確的。然而,對這一事實的無知導致人們試圖解決鳳頭鸚鵡的進化歷史和史前生物地理學問題,但最終證明是徒勞的,因為牠們一開始就基於錯誤的假設。 Brown & Toft (1999) 的研究將先前可用的數據與其粒線體12S rRNA 序列進行比較,以解決此問題。如今,粉紅鳳頭鸚鵡米契兒氏鳳頭鸚鵡一起被視為與白鳳頭鸚鵡譜系的早期分歧,白鳳頭鸚鵡譜系尚未完全喪失產生整體粉紅色(米契兒氏鳳頭鸚鵡)或粉紅色和灰色(粉紅鳳頭鸚鵡)身體羽毛的能力,而顏色已經很淺並且沒有性別二態性。粉紅鳳頭鸚鵡屬共有的這兩個特徵的重要性之前已在早期研究中通過對錯誤解釋的數據嚴格應用簡約性來解釋。


雌性(虹膜呈紅色)

雌性(虹膜呈紅色)

亞種

通常可辨識三個亞種,三個亞種的羽毛顏色和眼環的圓弧程度有輕微差異,東南型式,E. r. albiceps,與體色較淺擁有玫瑰花色的西澳大利亞的亞種E. r. 明顯不同,儘管澳洲中部混合群體的範圍和型態仍未確定,澳洲以外的寵物鳥大多是東南型的。第三種形式,E. r.kuhli分佈於非洲大陸北部,體型往往稍小,並且透過冠部形狀和顏色的差異來區分,儘管其作為有效亞種的地位尚不確定。


行為

粉紅鳳頭鸚鵡通常成群結隊,數量為10至1000隻。這些可以是混合群體,其中的成員可能包括米契兒氏鳳頭鸚鵡小鳳頭鸚鵡葵花鳳頭鸚鵡粉紅鳳頭鸚鵡很容易與所有這些物種雜交。 成群的粉紅鳳頭鸚鵡經常聚集在開闊的草地上尋找食物。而獨立的幼年群常常會隨意地從出生的鳥群中散開,粉紅鳳頭鸚鵡以地上收集的種子為食,牠們是植食性動物,食物包括種子、穀類、核果、水果、漿果、堅果、向日葵、草根、昆蟲,主要在早上和下午晚些時候進食,閒著的時候,牠會剝去樹上的葉子和樹皮,據觀察,牠們會成群結隊地通過樹木來造成落葉。


raw-image

選育

粉紅鳳頭鸚鵡在樹洞裡築巢,蛋是白色的,通常一窩有兩到五個,卵孵化期約25天,雌雄共同孵化,小鸚鵡孵化後約49天離開巢穴。

壽命

根據記錄,在圈養條件下嚴格遵循優質飲食的情況下,粉紅鳳頭鸚鵡的壽命可達72歲。牠們進行充分的社交,並且可以頑皮地參與娛樂活動,牠們有鸚鵡整體非常聰明的天性。在自然棲息地,粉紅鳳頭鸚鵡的壽命不太可能達到20歲,牠們會成為交通車輛、老鷹、黑隼和遊隼等掠食者以及某些農業地區人類活動的受害者。和大多數其他鳳頭鸚鵡一樣,粉紅鳳頭鸚鵡與伴侶建立了強烈的終生相伴關係。


粉紅鳳頭鸚鵡在巢穴外展示她的羽冠

粉紅鳳頭鸚鵡在巢穴外展示她的羽冠


雜交種

粉紅鳳頭鸚鵡很容易與多種物種雜交,包括葵花鳳頭鸚鵡小鳳頭鸚鵡米契兒氏鳳頭鸚鵡玄鳳鸚鵡。 Galah x cockatiel 雜交種通常被稱為 “galahiel”。粉紅鳳頭鸚鵡米契兒氏鳳頭鸚鵡在鳥類飼養場進行雜交,已在雪梨培育出來,具有粉紅鳳頭鸚鵡的錐形翅膀和米契兒氏鳳頭鸚鵡的羽冠和顏色,以及後者的叫聲。


與人類的關係

在南澳大利亞州,粉紅鳳頭鸚鵡被認為是 “不受保護的本土動物群”,可能會被土地所有者射殺(未經許可)、困住或用毒氣毒死(需要許可)。

養鳥業

粉紅鳳頭鸚鵡作為伴侶鸚鵡或養鳥標本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見,澳洲鳥舍中通常不存在這種鳥,儘管南澳每年可出於養鳥目的從野外獲取有限數量的鸚鵡,當被馴服時,牠可以成為一隻深情而友好的鳥,可以學習說話,以及模仿在其環境中聽到的其他聲音。雖然牠是一種吵鬧的鳥,可能不適合公寓生活,但牠比其他鳳頭鸚鵡物種相對安靜。和大多數鸚鵡一樣,粉紅鳳頭鸚鵡需要大量的運動和在籠子外玩耍的時間,以及每天與人類或其他鳥類進行數小時的社交互動,才能在圈養環境中茁壯成長,如果沒有提供適當、營養均衡的飲食,也可能容易肥胖。世界鸚鵡基金會建議將圈養的粉紅鳳頭鸚鵡飼養在長度至少為7公尺的鳥舍中。 繁殖要求包括使用直立或傾斜的原木,其空心直徑約為二十至三十公分,沙子和較細的木質材料被用來建造牠們的巢,也建議使用尤加利葉作為巢襯來進行圈養繁殖。


幼鳥

幼鳥

作為食物

粉紅鳳頭鸚鵡歷史上一直有人類食​​用的記錄,20世紀30年代,澳洲報紙上刊登了粉紅鳳頭鸚鵡肉的食譜,並附有有關這種鳥肉所謂的堅韌和難吃的笑話。


遊戲《憤怒鳥》中有一隻名為史黛拉 (Stella) 的粉紅色小鳥,她的原型是粉紅鳳頭鸚鵡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心旅-avatar-img
2024/10/04
哇><還有粉紅色的❤️ 而且壽命還可以到72歲
Writing 生活玩家-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0/05
心旅 這隻真的看起來挺漂亮的
avatar-img
異世界冒險者 傑洛斯
9.3K會員
1.1K內容數
熱愛創作,喜歡閱讀,更愛奇奇怪怪的事物,收藏著來自各地的新奇物件,穿梭在各遊戲、小說、動漫、LARP領域,這裡提供我的生活發現、各類趣聞、資訊知識分享、歡迎各路冒險者一起交流,又或是可以一起旅行,將這個世界的新奇之處帶給大家。
2024/12/13
澳洲環頸鸚鵡(學名:Barnardius zonarius,英語:Australian Ringneck、Port Lincoln Parrot,中國大陸作黑頭環頸鸚鵡),又稱林肯港鸚鵡、林肯港環頸鸚鵡、伯納德氏鸚鵡,是鸚形目舊世界鸚鵡科環頸鸚鵡屬下的唯一一種鳥類。
Thumbnail
2024/12/13
澳洲環頸鸚鵡(學名:Barnardius zonarius,英語:Australian Ringneck、Port Lincoln Parrot,中國大陸作黑頭環頸鸚鵡),又稱林肯港鸚鵡、林肯港環頸鸚鵡、伯納德氏鸚鵡,是鸚形目舊世界鸚鵡科環頸鸚鵡屬下的唯一一種鳥類。
Thumbnail
2024/12/12
紅帽鸚鵡(學名:Purpureicephalus spurius,英語:Red-capped parrot,中國大陸作紅頂鸚鵡),是鸚形目舊世界鸚鵡科紅帽鸚鵡屬下的唯一一種鳥類。這種鳥類僅分佈於澳洲西南部。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因為環境的持續退化製造了更多對其有利的生存環境。
Thumbnail
2024/12/12
紅帽鸚鵡(學名:Purpureicephalus spurius,英語:Red-capped parrot,中國大陸作紅頂鸚鵡),是鸚形目舊世界鸚鵡科紅帽鸚鵡屬下的唯一一種鳥類。這種鳥類僅分佈於澳洲西南部。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因為環境的持續退化製造了更多對其有利的生存環境。
Thumbnail
2024/12/11
藍腰鸚鵡(學名:Psittinus cyanurus),也稱藍腰短尾鸚鵡,一種小型鸚鵡,是鸚形目舊世界鸚鵡科藍腰鸚鵡屬下的一種鳥類。這種鳥類曾為該屬下唯一的物種,但2021年起當中的其中一個亞種被認為有足夠的不同而被獨立為錫米盧鸚鵡。
Thumbnail
2024/12/11
藍腰鸚鵡(學名:Psittinus cyanurus),也稱藍腰短尾鸚鵡,一種小型鸚鵡,是鸚形目舊世界鸚鵡科藍腰鸚鵡屬下的一種鳥類。這種鳥類曾為該屬下唯一的物種,但2021年起當中的其中一個亞種被認為有足夠的不同而被獨立為錫米盧鸚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紅帽鸚鵡(學名:Purpureicephalus spurius,英語:Red-capped parrot,中國大陸作紅頂鸚鵡),是鸚形目舊世界鸚鵡科紅帽鸚鵡屬下的唯一一種鳥類。這種鳥類僅分佈於澳洲西南部。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因為環境的持續退化製造了更多對其有利的生存環境。
Thumbnail
紅帽鸚鵡(學名:Purpureicephalus spurius,英語:Red-capped parrot,中國大陸作紅頂鸚鵡),是鸚形目舊世界鸚鵡科紅帽鸚鵡屬下的唯一一種鳥類。這種鳥類僅分佈於澳洲西南部。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因為環境的持續退化製造了更多對其有利的生存環境。
Thumbnail
青綠鸚鵡(學名:Neophema pulchella,英語:Turquoise Parrot,中國大陸作綠寶石鸚鵡),是鸚形目舊世界鸚鵡科紐費瑪鸚鵡屬下的一種鳥類。這個物種分佈於澳洲東南部,開闊森林、林地到天然草地間的過渡帶是其最偏好的環境。
Thumbnail
青綠鸚鵡(學名:Neophema pulchella,英語:Turquoise Parrot,中國大陸作綠寶石鸚鵡),是鸚形目舊世界鸚鵡科紐費瑪鸚鵡屬下的一種鳥類。這個物種分佈於澳洲東南部,開闊森林、林地到天然草地間的過渡帶是其最偏好的環境。
Thumbnail
粉紅鳳頭鸚鵡,又稱玫瑰鳳頭(巴丹)鸚鵡、賈拉鳳頭(巴丹)鸚鵡、桃色鳳頭(巴丹)鸚鵡,是澳大利亞鳳頭鸚鵡的一種,也是粉紅鳳頭鸚鵡屬的唯一成員,體長約35厘米,壽命可達40年。粉紅鳳頭鸚鵡適應各種改良和未改良的棲息地,是澳洲數量最豐富、分佈最廣泛的鸚鵡。
Thumbnail
粉紅鳳頭鸚鵡,又稱玫瑰鳳頭(巴丹)鸚鵡、賈拉鳳頭(巴丹)鸚鵡、桃色鳳頭(巴丹)鸚鵡,是澳大利亞鳳頭鸚鵡的一種,也是粉紅鳳頭鸚鵡屬的唯一成員,體長約35厘米,壽命可達40年。粉紅鳳頭鸚鵡適應各種改良和未改良的棲息地,是澳洲數量最豐富、分佈最廣泛的鸚鵡。
Thumbnail
輝鳳頭鸚鵡(Calyptorhynchus lathami)是東澳洲最小的鳳頭鸚鵡,由於棲息地的喪失,輝鳳頭鸚鵡已被列為瀕危物種。但是牠們只吃木麻黃屬植物的種子! 科學家們關心牠們的營養狀況,所以進行了一項研究,想了解牠們的覓食行為。結果很有趣喔!
Thumbnail
輝鳳頭鸚鵡(Calyptorhynchus lathami)是東澳洲最小的鳳頭鸚鵡,由於棲息地的喪失,輝鳳頭鸚鵡已被列為瀕危物種。但是牠們只吃木麻黃屬植物的種子! 科學家們關心牠們的營養狀況,所以進行了一項研究,想了解牠們的覓食行為。結果很有趣喔!
Thumbnail
🔺關於玄鳳鸚鵡 玄鳳鸚鵡(學名:Nymphicus hollandicus),鳳頭鸚鵡科雞尾鸚鵡屬的一種鳥類,也稱作雞尾鸚鵡。 在日本此鳥臉頰橙紅斑點很像阿龜面具,因此被取名為「オカメインコ」(Okame),進口到台灣後,直接音譯為「歐卡妹」,再簡化為「卡妹」。 是澳洲特有的
Thumbnail
🔺關於玄鳳鸚鵡 玄鳳鸚鵡(學名:Nymphicus hollandicus),鳳頭鸚鵡科雞尾鸚鵡屬的一種鳥類,也稱作雞尾鸚鵡。 在日本此鳥臉頰橙紅斑點很像阿龜面具,因此被取名為「オカメインコ」(Okame),進口到台灣後,直接音譯為「歐卡妹」,再簡化為「卡妹」。 是澳洲特有的
Thumbnail
關於和尚鸚鵡:基本資料、飼養方式、飼養環境、個性、學語能力等.......
Thumbnail
關於和尚鸚鵡:基本資料、飼養方式、飼養環境、個性、學語能力等.......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介紹四種臺灣較常見的南美洲太陽鸚鵡:金太陽鸚鵡、綠頰小太陽鸚鵡、黑頭太陽鸚鵡和黃羽色紅面具太陽鸚鵡。每種鸚鵡的特色和飼養需求均有詳細介紹,並提供相關餵食和注意事項。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介紹四種臺灣較常見的南美洲太陽鸚鵡:金太陽鸚鵡、綠頰小太陽鸚鵡、黑頭太陽鸚鵡和黃羽色紅面具太陽鸚鵡。每種鸚鵡的特色和飼養需求均有詳細介紹,並提供相關餵食和注意事項。
Thumbnail
截至2019年為止,台灣特有種鳥類名冊來到29隻,大多數的特有鳥類為雀形目、 而在2021年中華鳥會正式公佈新成員後,台灣特有種鳥類總數量來到30隻! 第30隻是在今年5月正式公佈的灰鷽(音同學),這邊之後也會另外寫一篇好好介紹他,有興趣的人可以先自行估狗...
Thumbnail
截至2019年為止,台灣特有種鳥類名冊來到29隻,大多數的特有鳥類為雀形目、 而在2021年中華鳥會正式公佈新成員後,台灣特有種鳥類總數量來到30隻! 第30隻是在今年5月正式公佈的灰鷽(音同學),這邊之後也會另外寫一篇好好介紹他,有興趣的人可以先自行估狗...
Thumbnail
原生地:中美洲部分地區、南美北部的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巴西北部、玻利維亞和阿根廷 學名:Ara chloropterus 別名:紅綠金剛鸚鵡 習性:用爪子抓食物吃、用鳥喙咬開堅硬的果殼 壽命:50年左右 身長:90公分左右(成年鸚鵡) 狀況:瀕臨絕種
Thumbnail
原生地:中美洲部分地區、南美北部的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巴西北部、玻利維亞和阿根廷 學名:Ara chloropterus 別名:紅綠金剛鸚鵡 習性:用爪子抓食物吃、用鳥喙咬開堅硬的果殼 壽命:50年左右 身長:90公分左右(成年鸚鵡) 狀況:瀕臨絕種
Thumbnail
極度瀕危的鴞鸚鵡是全世界最重的一種鸚鵡,亦是唯一不會飛的鸚鵡。
Thumbnail
極度瀕危的鴞鸚鵡是全世界最重的一種鸚鵡,亦是唯一不會飛的鸚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