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款:PEAK Tony Parker TP9 Lite Outdoor
購入價格:去大陸出差時購買,換算台幣約為1,500元
身高:170 cm
體重:70 kg
特殊傷病史:右腳前十字韌帶斷裂、左腳足底筋膜炎、右手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TFCC)損傷、跳耀膝、左手食指骨折
腳長:26.5 cm
腳寬:10 cm
標準尺寸:US 8.5
購買尺寸:US 8
ANTA與PEAK,目前兩雙實際在門市試穿時,反而都穿了小半號才比較合腳。
實測時間:N小時
球場:室外
1.外觀:8/10
之前其實並不認識PEAK這品牌,單論此款的外觀造型,是顯得毫無特色可言。但身為馬刺球迷,看到Tony Parket的簽名,著實加分不少,深深地引起了筆者好奇心,這就是簽名鞋款的誘人之處。
2.緩震:8/10
鞋墊與中低的腳感,軟硬適中;甚至有種鞋底特別厚的感覺,幫緩震能力增加了許多可壓縮空間。仔細觀察鞋底部分,並非是全平面的設計,反而是外凸內凹的層次感,也就是鞋底外圍處會優先受到壓迫內縮,之後才是整個鞋底受力,來調節不同受力的避震程度。這種避震設計深深讓筆者懷疑,這是中鋒鞋而非Tony Parket 主打的後衛用鞋,畢竟鞋底的凹凸設計會導致瞬間加速時的鞋底與地面的接觸面積較少,造成力量傳遞不足的情況產生。
3.包覆性:7/10
這款鞋面其實有兩層,外層前腳掌處為編織布料,後側則是一般膠皮,然而內層還多了一片彈性布料,會收縮壓實整個腳面上方,有一種穿了襪子的貼合感,十分舒適。但腳底處仍是一般鞋墊設計,並未達到完全包裹的情況,因此足弓處的緊迫性反而顯得較為微弱。此外,前腳掌的編織強度並不高,提供了舒適性,但也造成了運動性的缺乏,鞋面會有一定的可變形量,使得腳力會無法完整的傳遞。
4.抓地力:7/10
由於鞋底並非全平面的設計,而利用有明顯的高低落差來增加緩震效果,但也犧牲了摩擦力作用面積,因此在抓地力的表現也受到了限制。實戰的情況可以發現,抓地力並不如預期的弱,那代表真正犧牲的是鞋底磨耗,會使得優先接觸地面的鞋底快速磨平,已達到足夠使用的摩擦力。
5.反應:6/10
若與其它鞋款比較,第一次上腳的優先感受是“好重”,讓筆者想到國中時期幫沙袋訓練的感覺,再次讓人懷疑這真的是款後衛用鞋。其次是前腳掌的編織布料設計,雖然採用了兩層式的設計,但偏偏兩層的強度都偏弱,表面上看起來腳掌是平貼鞋面,能很好的帶動腳力的傳遞,實際上力量一旦突破編織布的強度後,就會產生鞋面變形,導致腳掌移動,使得力量被卸除,無法百分之百的反應腳的動態。
6.橫移表現:5/10
加寬的前腳掌面積以及鞋底的複雜紋路都強化了橫移能力,然而偏軟的編織布料鞋面,使得橫移時的鞋面變形量更為明顯,卸除了20~30%的腳力,這點大大的降低了橫移的表現。
7.耐磨:3/10
由於特殊的不規則鞋底高度落差,使得鞋底與地面的接觸面積變小了,因此部分位置的磨耗增劇,而其他位置又完全沒有磨損,顯得十分怪異。但優先損耗的位置也代表經常使用區域,一旦磨耗產生亦代表鞋底的表現已經開始扣分了,導致本鞋款可以定義並不耐磨。
8.支撐:6/10
雖然採用了彈性布料,可以貼實足弓的部分,但鞋底的內凹顯然不足,僅從足弓外側來銜接鞋面布料,未能完全包裹住足弓。此外彈性布料偏軟,因此支撐的力道並不足夠,僅是感覺到存在,但未能感覺到支撐力。鞋墊的部分也未將足弓處向上凸起來做支撐,且中底也是略軟的配置,因此在足弓的支撐上,可以感覺到想執行,但又做的不完美的感受。
9.抗扭:3/10
雖然略微加大的前腳掌鞋底可以避免扭傷的發生機率,但低筒鞋的設計,搭配偏軟的編織鞋面,顯然對於扭傷的保護上都是不及格的表現。
10.跑動:5/10
由於採用彈性布料加上襪套式的包裹,並不會有掉跟的情況產生。軟Q的中底表現,可以隨者跑動腳變型的編織鞋面,也讓跑動感覺很舒服。然而過重的鞋底,會有一種戴著沙包跑步的錯覺,無論是跳躍或是跑動,都會有個重力向後拖的感受;當然這種感覺是因為鞋款混穿比較的差異,若是穿著跑動個幾分鐘,習慣後,這種異樣的感覺也就消失了。
總分:58/100
總結:此鞋款的定位,十分奇特,雖然是一款後衛聯名鞋,但很多時候又讓筆者有種中鋒鞋款的感受。也可以看到採用了很多新的創意及嘗試,但顯然又處理的沒那麼好,十分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