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爾摩是北歐行第一站,
搜尋市區住宿價格不便宜,
為了體驗斯德哥爾摩居民的日常,
有廚房、洗烘衣設備較省錢,
選擇進市區30分鐘內的民宿。
Dvubo松德比貝里市很陌生,
搭地鐵和公車進市區10分鐘內。
有雙衛浴的民宿很難得,
獨棟的木屋不怕和鄰居互相干擾。
瑞典獨棟房屋才能出租,
集合式住宅需要管委會同意,
且出租時間只限主人短期離開。
走5分鐘到大馬路有公車,
走10分鐘到捷運站和超市。
曾在電視節目聽瑞典人說,
住宿的區域是以森林來劃分。
我們住的區域有森林的幽靜,
也有城鎮的方便,
超市、餐廳都找得到。
買了72小時交通卡到處逛,
五天四夜中有完整三天在市區,
前後兩天在民宿附近探索。
每天晚出早歸睡飽吃好,
體驗斯德哥爾摩的悠閒。
瑞典在歐洲最先確設立國家公園,
目前全國有29個國家公園,
和大約2600個小的自然保護區。
在民宿附近去了兩個公園,
市區的國王花園不僅遊客造訪,
當地上班族帶午餐去放鬆休息。
瑞典人已經習慣生活於綠意盎然,
網路上有個瑞典人到台灣旅行,
被台北的擁擠和吵雜嚇到,
第二天就馬上買票回瑞典。
抵達民宿第一天享用晚餐後,
散步10分鐘到馬拉布公園。
停車場很多小客車停車位,
多數遊客都是自駕來參觀。
如果不是住民宿我們應該不會來。
Marabou 是挪威巧克力公司
Freia 的子公司。
1916 年在松德比貝里市設立。
1930年跟市政府購買工廠鄰近土地,
規劃公園攻提供員工休閒娛樂,
市府附帶交易條件是公眾也能進入。
公園內有雕塑、噴泉和綠地,
借助植物、建築和藝術品,
來抵消城市化和工業化負面影響。
Marabou公園於2008年
榮獲瑞典最美麗公園獎。
巧克力公司已經變成藝文展館,
附設餐廳酒吧、藝廊和精品店。
一週營業五天,
營業時間12:00到16:00。
離開斯德哥爾摩往冰島13:50班機,
交通卡以小時計有效時間9:30。
趁著等烘衣機還運作的空檔,
搭巴士到民宿附近勒特申公園。
勒特申公園屬於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的自然價值主要與湖泊、
鳥類、溪流、森林斜坡和古樹有關。
公園區有森林區、開闊的草地、
鳥湖以及遊樂場、戲水池和球場等。
有多條步行道和自行車道穿過,
提供休閒、遊玩、運動、放鬆的場所。
我們停留時間不到一個小時,
要在票卡有效時間內搭車返程。
相較於市區的造景公園,
這裡儘可能保留原始生態。
美麗的國王花園曾是皇室的專用地,
種植稀有的外國樹木和草藥。
早期平民是不得入內的,
直到 18 世紀公眾才被允許進入。
現在是斯德哥爾摩的熱門聚會地點,
在夏季舉辦露天音樂會,
冬季則成為很有人氣的市民溜冰場。
我們搭地鐵從國王花園站走過來,
當初興建地鐵時有「榆樹抗爭」。
最初設計花園中有14棵榆樹需砍除,
上萬名瑞典人守護榆樹,
幾天之後市長向民眾道歉,
並且修改地鐵路線圖。
公園內有兩座瑞典國王雕像,
查理十三世的雕像在花園中央,
周圍環繞著四隻獅子。
卡爾十二世雕像被四門迫擊炮包圍,
常被誤認為是四個罐子。
雕像之間是莫林噴泉和榆樹。
在市區的三天每天都經過這花園,
上了好幾次付費廁所。
公廁有性別歧視男廁免費,
付費採刷卡感應瞬間即時拉開門。
有一次付費成功卻開不了門,
熱心當地人付費請我們上廁所,
公廁沒有定時打掃補充衛生紙,
尿液漫流讓人不敢領教,
我們踮腳尖蹲著馬步如廁。
斯德哥爾摩提供旅客優惠票券,
Go City是景點卡,
Travel Card是交通卡,
兩者優惠沒有重疊和衝突。
參觀博物館需要長時間,
我們設定室內室外博物館各一,
瓦薩博物館和露天博物館,
因此景點卡價格沒有比較划算。
交通卡可搭地鐵、電車、公車、
渡輪還有通勤電車。
購買72小時卡用到極致。
錯開當地人上下班時間搭車,
每次搭車都有座位可休息。
地鐵藝廊隨遇而安慢慢逛,
轉換各種交通工具多元體驗。
每個人約台幣1160元價格可接受。
買交通卡可先下載APP買,
但刷卡需要發卡銀行驗證碼,
歐洲電話卡收不到簡訊。
所以我們花20克朗買實體卡,
類似台灣的實體悠遊卡。
再儲值72小時卡,
需要一張一張分開買,
現場只能刷卡不能付現,
所有交通工具都只在進入刷票卡。
斯德哥爾摩地鐵1950年開通,
從市中心的 T-Centralen 出發,
繞著通勤帶的外圍,
蜿蜒延伸 1110 公里。
目前斯德哥爾摩地鐵有100 個站點,
其中 47 個為地下車站,
53 個為地上車站。
地鐵是一般庶民會利用的設施,
地下車站明顯在岩洞中,
應該還有防空洞作用。
如果沒有經過特意設計和彩繪,
其實會讓人感覺冰冷沒有生氣。
北歐冬天低溫、沉悶、灰暗,
地鐵站利用馬賽克、繪畫、雕塑,
為斯德哥爾摩帶入活力和亮點。
我們沒有刻意要搜集幾個車站,
我們的民宿到市區乘坐藍線,
剛好都是位於地下路段,
會經過幾個著名車站。
旅行團如果有排地鐵體驗行程,
大概是國王花園站和中央站。
教堂是西方人信仰中心,
教堂建築也是建築藝術的展現。
北歐冬季會下雪為避免積雪
這裡的教堂屋頂都是尖頂。
付費的教堂我們沒進入,
多間教堂上午11點才開放,
教堂周邊即是墓園不宜踩踏。
賽格爾廣場附近是人潮聚集處,
玻璃高塔所在的噴泉很吸睛。
皇后大街和附近購物名店,
我們都沒有去看的想法,
因為北歐物價高很難下得了手。
甘草廣場和霍托格沙倫市場,
是較親民的消費處所,
吃了平民美食魚湯和採買果乾。
老城區建築多數建於1700到1800年,
觀光客到此追尋中世紀痕跡。
19世紀中至20世紀中,
老城一直被視為貧民窟,
很多歷史建築都日久失修。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五條小巷的房屋被清拆,
以擴建國會大樓。
直到1980年代大量遊客,
因中世紀文藝復興時代建築造訪。
喜歡鵝卵石街道和古式建築的韻味。
王宮就從18世紀建立於此,
現在除了用作王室居所的樓層外,
部分廳舍作為展覽聽和博物館,
需要付費才能入內參觀。
欣賞了一場縮編版的衛兵交接,
感覺像踩到雷大失所望。
瑞典國土周圍超過一半臨海,
內陸水域占國土面積8.5%,
與海洋和湖泊的關係密不可分,
瑞典每七戶就有一艘船,
其中一半是如橡皮艇或划艇的小船。
致力傳承航海文化和精神,
航海讓人有無限想像和希望。
梅拉倫湖原是波羅的海的海灣,
河口逐漸淤積讓海灣變成湖泊。
斯德哥爾摩市區很多地方,
能從不同角度欣賞梅拉湖的美。
新城區梅拉倫湖周圍區域,
有很多大型飯店和餐重要機關。
斯德哥爾摩是諾貝爾的出生地,
他對於自己改良的炸藥,
作為戰爭的用途始終感到痛心。
諾貝爾立下了遺囑:
「請將我的財產變做基金,
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利息作為獎金,
獎勵那些在前一年
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人。」
瑞典人致力於性別平等、
自然環境、扶弱濟貧、環境永續、
人權及動物權等領域提升。
跟諾貝爾獎的方向是相同的,
諾貝爾的故鄉幸福指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