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12.太陽病,關節疼痛而煩,脈沉而細者,此名中濕,亦名濕痹。濕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當利其小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太陽病,關節疼痛而煩,脈沉而細者」,太陽病怎麼會脈沉細呢?顯然是裡有問題,脈沉病在裡,脈細的感覺是脈管窄,跳動的波動小,指的是陰虛血虛,汗血同源,代表平常會流很多汗,「此名中濕,亦名濕痹」,濕跟流汗有什麼關係?我們先了解一下濕是怎麼形成的,工作、運動時身體會產生熱能,多餘的廢熱會透過流汗或是小便排出體外,當汗尚未收斂還繼續流汗出來時,突然進入較冷的環境,比如跳入水中、吹冷氣、吹風、吹電風扇,心臟察覺到後會讓毛孔收縮起來,這時候離開汗腺的汗無法被排出體外,也無法再次被回收進入腸胃中,就會累積在皮下肌理之間,慢慢的被身體的熱給烘烤就會形成「濕」。「濕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當利其小便」,濕的性很黏稠,很混濁,堵到三焦以後小便就沒有辦法正常的排出去了,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三焦被堵到後,濕就無法從小便出去,就會往大腸滲入,結果大便出來都是濕黏拉稀的,就是中醫所認定的濕痹症侯,去濕的方式就是「利小便」,利尿的方式有很多,像五苓散、豬苓湯、真武湯都可以利尿,看問題在哪就對證下處方,濕如果在皮表的話,發汗最快;濕如果在裡的話,就要利小便。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76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張仲景的中醫經方世界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鮪魚肚的中醫經方世界
59會員
556內容數
經方,中醫行醫濟世的寶典,被歷代名醫尊為救世經典之方,傷寒與金匱是漢朝張仲景集大成之作。但由於時空背景的不同,導致這千年偉大的醫學知識,被世人所淡忘。倪海夏先生,本世紀最偉大的經方家,窮盡畢生精力,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將古代的智慧解密。而今師已仙逝,雖無法再見其風華典範,但傳承中醫的精神,卻永遠深留筆者內心,不斷前行。
2025/05/03
奔豚湯方 甘草2、川芎2、當歸2、芍藥2、黃芩2、生半夏4、生薑四片、葛根5、甘李根白皮3 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甘草、川芎、當歸、黃芩、芍藥各二兩、半夏、生薑、各四兩、生葛(葛根)五兩、甘李根白皮一升。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
2025/05/03
奔豚湯方 甘草2、川芎2、當歸2、芍藥2、黃芩2、生半夏4、生薑四片、葛根5、甘李根白皮3 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甘草、川芎、當歸、黃芩、芍藥各二兩、半夏、生薑、各四兩、生葛(葛根)五兩、甘李根白皮一升。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
2025/05/03
小青龍加石膏湯方 麻黃3、芍藥3、乾薑2、細辛1、桂枝3、五味子3、炙甘草2、半夏3、石膏5 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麻黃、桂枝、芍藥、細辛、乾薑、甘草各三兩、半夏、五味子各半升、石膏二兩。上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去上沫,內
2025/05/03
小青龍加石膏湯方 麻黃3、芍藥3、乾薑2、細辛1、桂枝3、五味子3、炙甘草2、半夏3、石膏5 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麻黃、桂枝、芍藥、細辛、乾薑、甘草各三兩、半夏、五味子各半升、石膏二兩。上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去上沫,內
2025/05/03
1.師曰:病有奔豚,有吐膿,有驚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從驚發得之。 「驚發」就是人受到驚嚇以後會發生的四種問題,第一是奔豚,第二是吐膿,第三是驚佈,第四是火邪,這四種症狀的原因都是一樣的,都是受到驚嚇而產生。 倪氏曰:「吐膿為肺癰,桔梗甘草湯證也。」諸位都學過了,吐膿而病在肺裡面的話就是桔
2025/05/03
1.師曰:病有奔豚,有吐膿,有驚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從驚發得之。 「驚發」就是人受到驚嚇以後會發生的四種問題,第一是奔豚,第二是吐膿,第三是驚佈,第四是火邪,這四種症狀的原因都是一樣的,都是受到驚嚇而產生。 倪氏曰:「吐膿為肺癰,桔梗甘草湯證也。」諸位都學過了,吐膿而病在肺裡面的話就是桔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