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莫札特和蕭邦爭相發表新作

2024年,莫札特和蕭邦爭相發表新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看來,貝多芬真的江郎才盡了,耳朵聾了以後到現在只出了一首交響曲,蕭邦和莫札特在今年(2024)都有新曲子發表了。

謎之音:搞不好貝多芬還有很多,只是沒被挖出來


話說,莫札特生前一部作品被後人所發現,據說是在牆縫中偶然找到的,一份失落已久的手稿讓幾世紀前的音樂創作重現生機,這首作品是莫札特在1760年代初期相當年輕的時候所創作的,2024年9月在萊比錫歌劇院進行了首次正式演出,讓人們得以一窺這位作曲家少年時期的音樂天才。

raw-image


不過,這會不會只是莫札特寫的作業或考卷,覺得寫的不好所以藏在牆壁夾縫中,印象中葉大雄常幹這檔事兒,被媽媽抓包然後毒打一頓...


然而,這份手稿並不是莫札特親手寫的,這是一份約在1780年左右的手抄副本,根據薩爾茲堡「國際莫扎特基金會」發布的資料顯示,抄寫者將這份作品署名「沃夫岡·莫札特」,明顯省略了莫札特的中間名,而莫札特是在1769年後才開始使用中間名「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顯示這首曲子很可能是在1769年以前所創作。

raw-image
raw-image


根據德國媒體MDR的報導,這首作品2024年9月份首先在莫札特的家鄉薩爾茲堡進行了首次演出,並於同一個星期在萊比錫歌劇院首次於德國正式亮相。你可以透過德國媒體ZDF Heute聆聽部分三重奏的演出。

這首熱騰騰、剛出土的作品是一首 12 分鐘的 C 大調作品,為兩把小提琴和一把低音提琴所作。它已被加入莫札特作品目錄(Köchel目錄),編號KV 648,另名為《極小夜曲》(Ganz kleine Nachtmusik)和《C大調小夜曲》(Serenate ex C)。作品由七個短小樂章組成,研究認為莫札特當時年齡在10到13歲之間完成此作。


此一激動人心的發現,為莫札特的傳奇增添新章。


蕭邦被發現的新曲子則是一首A小調,只有24小節反覆2次的圓舞曲,整首樂曲約80秒,根據《紐約時報》報導,手稿由館長羅賓遜・麥克萊倫(Robinson McClellan)發現。當他整理館藏時,意外在一塊約4英寸乘5英寸(約索引卡大小)小紙片上,找到寫有蕭邦名字的樂譜。經博物館以及外部專家的紙張與墨水鑒定,以及手稿筆跡以及音樂風格分析後,被認為是蕭邦約1830年至1835年所創作手稿,當時蕭邦只有約20多歲。

raw-image


博物館方表示,手稿紙張和墨水與蕭邦其他作品一致,而且樂譜低音譜號符號亦與蕭邦另一份手稿相同。而鋼琴家郎朗彈奏該曲後,則評論表示曲目雖不是蕭邦最複雜作品,但完美展現了最純正蕭邦風格。


avatar-img
無聊亂寫的小茶几
105會員
316內容數
一個步入中年才開始學管樂的貪吃大叔無聊亂寫一通的地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無聊亂寫的小茶几 的其他內容
其實自己會看不到自己的進步,直到可以輕鬆吹出幾年前甚至幾個月前吹不動的東西時,才會恍然大悟原來已經前進這麼遠了…
《漁舟唱晚》乃是一首古典風格的河南箏曲,源於1930年代的改編。文章探討其歷史背景、音樂結構及影響,並指出不同藝術家對該曲的改編與詮釋。此外,文章還提及該曲在管樂及電子音樂領域的改編情況,展現其多樣化的音樂風格及持續的文化影響力。
5/5《漁舟唱晚》
《霧中之船》是美國作曲家Rossano Galante於2024年發布的管樂作品。這首曲子以其強烈的節奏變化和華麗的抒情手法,成功表現出航行中的冒險與挑戰。透過巧妙的編排,曲目呈現從平靜到暴風雨的情感轉折,為樂迷帶來令人興奮的聆聽體驗。
本文談論作者因意外損壞眼鏡後的修理經歷。文章強調了選擇合適的鏡片對於視力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不同距離的視覺需求上。最後,作者指出好的眼鏡對學習的舒適性有重大的影響,符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
其實自己會看不到自己的進步,直到可以輕鬆吹出幾年前甚至幾個月前吹不動的東西時,才會恍然大悟原來已經前進這麼遠了…
《漁舟唱晚》乃是一首古典風格的河南箏曲,源於1930年代的改編。文章探討其歷史背景、音樂結構及影響,並指出不同藝術家對該曲的改編與詮釋。此外,文章還提及該曲在管樂及電子音樂領域的改編情況,展現其多樣化的音樂風格及持續的文化影響力。
5/5《漁舟唱晚》
《霧中之船》是美國作曲家Rossano Galante於2024年發布的管樂作品。這首曲子以其強烈的節奏變化和華麗的抒情手法,成功表現出航行中的冒險與挑戰。透過巧妙的編排,曲目呈現從平靜到暴風雨的情感轉折,為樂迷帶來令人興奮的聆聽體驗。
本文談論作者因意外損壞眼鏡後的修理經歷。文章強調了選擇合適的鏡片對於視力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不同距離的視覺需求上。最後,作者指出好的眼鏡對學習的舒適性有重大的影響,符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