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還沒有使用(廣義的)筆記軟體以前,我只知道寫論文就是:打開Word開始寫。然而,總會面對到的情形是,不知道一篇文章的開頭要寫什麼,結果只能看著游標閃爍。 後來才知道,原來寫論文可以不是線性的過程,靈感發現、構思內容、梳理思考、文字表達等,是操作的邏輯,但未能反映的研究情形。我於是開始接觸筆記軟體,也才知道原來有個軟體叫做Scrivener。 雖然,我後來沒有持續地以Scrivener作為寫作工具,但它是我開始認真思考筆記軟體究竟如何促進論文寫作的開始。 近幾年,筆記軟體百花齊放,每個軟體都有各自的特色。我曾經玩過很多軟體,也經歷過一些折騰,後來漸漸地發現,輔助論文撰寫的軟體,很重要的特點之一,是要能夠讓片段的思考容易組織成有邏輯性的內容,並能夠讓人願意持續地寫。 經過一番折騰後,綱要式設計最能讓我願意將片段的想法寫出來。每當打開Workflowy or Omnioutliner時,即便沒有文思泉湧,但我知道,只要先將片段的思考寫出來,透過綱要式的設計,我總能慢慢地將片段的思考進一步地排列為有層次的內容。 工具也許僅只是工具,但若能善用工具來改變我們的寫作流程,它就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