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軟體的價值在於促進我們的思考與表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還沒有使用(廣義的)筆記軟體以前,我只知道寫論文就是:打開Word開始寫。然而,總會面對到的情形是,不知道一篇文章的開頭要寫什麼,結果只能看著游標閃爍。 後來才知道,原來寫論文可以不是線性的過程,靈感發現、構思內容、梳理思考、文字表達等,是操作的邏輯,但未能反映的研究情形。我於是開始接觸筆記軟體,也才知道原來有個軟體叫做Scrivener。 雖然,我後來沒有持續地以Scrivener作為寫作工具,但它是我開始認真思考筆記軟體究竟如何促進論文寫作的開始。 近幾年,筆記軟體百花齊放,每個軟體都有各自的特色。我曾經玩過很多軟體,也經歷過一些折騰,後來漸漸地發現,輔助論文撰寫的軟體,很重要的特點之一,是要能夠讓片段的思考容易組織成有邏輯性的內容,並能夠讓人願意持續地寫。 經過一番折騰後,綱要式設計最能讓我願意將片段的想法寫出來。每當打開Workflowy or Omnioutliner時,即便沒有文思泉湧,但我知道,只要先將片段的思考寫出來,透過綱要式的設計,我總能慢慢地將片段的思考進一步地排列為有層次的內容。 工具也許僅只是工具,但若能善用工具來改變我們的寫作流程,它就有價值。

一個在大學兼任通識課教學的打工仔 偶爾寫點教學或自學的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近幾年在大學兼任通識課程,從一開始完全不知該怎麼教書,到幾年後領悟到,通識課所需要的不是傳遞多麼高深、艱澀的知識內容,而是引導學生稍微地體會,不同的學科如何看待問題的視角。
卡片盒筆記之所以能夠強化學術研究(或學習)的成效,並非因為它多麽地神奇,而是它以流程化的方式,持續地刺激我們衡量不同知識要點之間的關聯,以讓想法逐漸地生長起來。這樣的過程合乎學術研究(或學習)的真實需求。
精力投入的效用為何,取決於我們所訂定的目標。在應對事務時,我們可以決定自己希望得到什麼樣的效用,而無涉於我們對與那些事務的看法。 紛雜的事務也許令人厭煩,但卻是練習如何妥善地分配精力的好機會。即使是一件自己不願意完成、卻不得不完成的事,也能夠轉化其意義。積極地賦予應對事務的意義,帶來我們在某些方面
時間管理的本質,其實不是管理時間,而是合宜地分配精力的使用方法,使精力能消耗在想要完成的事務上。
流程,能讓事務保持在既定的目標上,也是一個可依循的步驟,減少我們在同一段時間中,同時進行多個步驟而產生的混亂與精力過多的消耗。
學術研究的經驗也許是高度個人化的,每個人的習慣不同,難以一概而論。雖然如此,但我認為還是有一些基本的原則或經驗可以教導、分享,讓學生能有「可依循的具體操作流程」。
近幾年在大學兼任通識課程,從一開始完全不知該怎麼教書,到幾年後領悟到,通識課所需要的不是傳遞多麼高深、艱澀的知識內容,而是引導學生稍微地體會,不同的學科如何看待問題的視角。
卡片盒筆記之所以能夠強化學術研究(或學習)的成效,並非因為它多麽地神奇,而是它以流程化的方式,持續地刺激我們衡量不同知識要點之間的關聯,以讓想法逐漸地生長起來。這樣的過程合乎學術研究(或學習)的真實需求。
精力投入的效用為何,取決於我們所訂定的目標。在應對事務時,我們可以決定自己希望得到什麼樣的效用,而無涉於我們對與那些事務的看法。 紛雜的事務也許令人厭煩,但卻是練習如何妥善地分配精力的好機會。即使是一件自己不願意完成、卻不得不完成的事,也能夠轉化其意義。積極地賦予應對事務的意義,帶來我們在某些方面
時間管理的本質,其實不是管理時間,而是合宜地分配精力的使用方法,使精力能消耗在想要完成的事務上。
流程,能讓事務保持在既定的目標上,也是一個可依循的步驟,減少我們在同一段時間中,同時進行多個步驟而產生的混亂與精力過多的消耗。
學術研究的經驗也許是高度個人化的,每個人的習慣不同,難以一概而論。雖然如此,但我認為還是有一些基本的原則或經驗可以教導、分享,讓學生能有「可依循的具體操作流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寫筆記是一種輸入知識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在未來輸出想法,其價值取決於是否能對輸出產生幫助。如果筆記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未來看到時就不容易能形成完整的內容
1. 筆記本 (Notebook) : - 筆記本的特徵是照順序保存,主要用途是作業紀錄。這種方式適合用來記錄課堂筆記或實驗數據,讓你在學習過程中保持有序。筆記本的有序性有助於追蹤學習進度,方便回顧和整理資料。從台大到普渡大學,我發現很多同學都習慣使用筆記本,特別是在記錄長期研究項目時。
書寫的工具,以前沒有智慧型手機,只有功能性按鍵手機的年代,只要紙和筆就能寫,現在主要使用手機輸入,因為方便迅速,也不需要儀式感,想到什麼就用右手食指按按螢幕輸入Keep記事。 數位輸入還不方便的年代或者現在,大家寫文是否有使用專門書寫的記事本?我是沒有,所以先前發表幾則的詩詞短文,還是我從學生時
在還沒開始敲下每個文字以前 嗙嗙的先到別的沙龍逛一逛看一看 無不是專業的文筆、流暢的排版內容以及有鏗有鏘的書寫節奏 緊緊張張的按下右上角的創作鍵 邊寫邊覺得自己也不該妄自菲薄 忙著消遣酸澀自己也不會讓流量更高 如同新生般探索適應 就接受自己還在呀呀學語的階段 世界應該也不會停下來理會
Thumbnail
拿著筆在紙上書寫的過程,不只是紀錄觀察到的事物或自己的想法,已經是創作的第零步,甚至是第一步了:透過書寫、塗鴉,就算只是鄭重地寫下關鍵字,我們已經在進行創造了。在資訊大海中篩選與汲取對我們有意義、觸動我們情感、敲打我們記憶的人事物。透過緩慢的手寫字,我們也同時思考、揀選、組織更適當的文字。
我寫東西是有東西要寫,透過文字闡述留札記。 不是用大腦的人生經驗寫出文篇,是非常放鬆專注進入內觀,所以我在寫幾乎長文都是我進入內觀的狀態,會沒有時間跟空間感,完全專注,有其他事情要忙的話無法專注內觀。
Thumbnail
寫作從來不是為了繳交作業,或是應付成績而寫的,求學的時候,學作文或許是為了通過學測或統測,但等到了長大之後,才知道,寫作是為了培養一份「梳理」、「整理」的能力。 
或許有的人會覺得寫日記、寫文章很麻煩,或是不知道該如何下筆、如何表達自己。但提筆寫字(或是動手打字),寫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卻是幫助人生更向前一步的關鍵之一。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寫筆記是一種輸入知識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在未來輸出想法,其價值取決於是否能對輸出產生幫助。如果筆記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未來看到時就不容易能形成完整的內容
1. 筆記本 (Notebook) : - 筆記本的特徵是照順序保存,主要用途是作業紀錄。這種方式適合用來記錄課堂筆記或實驗數據,讓你在學習過程中保持有序。筆記本的有序性有助於追蹤學習進度,方便回顧和整理資料。從台大到普渡大學,我發現很多同學都習慣使用筆記本,特別是在記錄長期研究項目時。
書寫的工具,以前沒有智慧型手機,只有功能性按鍵手機的年代,只要紙和筆就能寫,現在主要使用手機輸入,因為方便迅速,也不需要儀式感,想到什麼就用右手食指按按螢幕輸入Keep記事。 數位輸入還不方便的年代或者現在,大家寫文是否有使用專門書寫的記事本?我是沒有,所以先前發表幾則的詩詞短文,還是我從學生時
在還沒開始敲下每個文字以前 嗙嗙的先到別的沙龍逛一逛看一看 無不是專業的文筆、流暢的排版內容以及有鏗有鏘的書寫節奏 緊緊張張的按下右上角的創作鍵 邊寫邊覺得自己也不該妄自菲薄 忙著消遣酸澀自己也不會讓流量更高 如同新生般探索適應 就接受自己還在呀呀學語的階段 世界應該也不會停下來理會
Thumbnail
拿著筆在紙上書寫的過程,不只是紀錄觀察到的事物或自己的想法,已經是創作的第零步,甚至是第一步了:透過書寫、塗鴉,就算只是鄭重地寫下關鍵字,我們已經在進行創造了。在資訊大海中篩選與汲取對我們有意義、觸動我們情感、敲打我們記憶的人事物。透過緩慢的手寫字,我們也同時思考、揀選、組織更適當的文字。
我寫東西是有東西要寫,透過文字闡述留札記。 不是用大腦的人生經驗寫出文篇,是非常放鬆專注進入內觀,所以我在寫幾乎長文都是我進入內觀的狀態,會沒有時間跟空間感,完全專注,有其他事情要忙的話無法專注內觀。
Thumbnail
寫作從來不是為了繳交作業,或是應付成績而寫的,求學的時候,學作文或許是為了通過學測或統測,但等到了長大之後,才知道,寫作是為了培養一份「梳理」、「整理」的能力。 
或許有的人會覺得寫日記、寫文章很麻煩,或是不知道該如何下筆、如何表達自己。但提筆寫字(或是動手打字),寫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卻是幫助人生更向前一步的關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