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nwei Lin-avatar-img

Chunwei Lin

5 位追蹤者
一個在大學兼任通識課教學的打工仔 偶爾寫點教學或自學的心得
一個在大學兼任通識課教學的打工仔 偶爾寫點教學或自學的心得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堯舜禪讓之事,眾所周知,但在確認舜是否真的具有治理天下之德時,堯用了一些方法測試他,所謂「歷試諸難」。按照《尚書》記載,舜在五倫、各種職官、招待外國賓客等事上,都有好的表現,甚至讓他進入山林而遇到烈風雷雨,他也沒迷路(「納于大麓,烈風雷雨弗迷」)。這些考驗長達三年,於是堯決定要禪位給舜。
在某校通識中心兼課已經四年半,常常在想的是,很多人對於思想史這種東西,覺得很有距離,那到底有無可能讓它變得有趣一點呢? 以我自己的研究經驗來想,思想,尤其是我研究的政治思想,其實並不虛無縹緲,而是與我們如何理解群體生活密切相關。
有時會想,如果再讓我重唸一次博班的話,我會認為哪件事情最重要,以及最想改善什麼狀況。 可能因為這兩年受到時間管理方法(主要是GTD)的思維的影響,如果讓我重讀一次博班,我反而希望可以養成每天「吃得好,睡得好」的習慣。
在還沒有使用(廣義的)筆記軟體以前,我只知道寫論文就是:打開Word開始寫。然而,總會面對到的情形是,不知道一篇文章的開頭要寫什麼,結果只能看著游標閃爍。
近幾年在大學兼任通識課程,從一開始完全不知該怎麼教書,到幾年後領悟到,通識課所需要的不是傳遞多麼高深、艱澀的知識內容,而是引導學生稍微地體會,不同的學科如何看待問題的視角。
卡片盒筆記之所以能夠強化學術研究(或學習)的成效,並非因為它多麽地神奇,而是它以流程化的方式,持續地刺激我們衡量不同知識要點之間的關聯,以讓想法逐漸地生長起來。這樣的過程合乎學術研究(或學習)的真實需求。
精力投入的效用為何,取決於我們所訂定的目標。在應對事務時,我們可以決定自己希望得到什麼樣的效用,而無涉於我們對與那些事務的看法。 紛雜的事務也許令人厭煩,但卻是練習如何妥善地分配精力的好機會。即使是一件自己不願意完成、卻不得不完成的事,也能夠轉化其意義。積極地賦予應對事務的意義,帶來我們在某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