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與作者的女兒廖惠慶及女婿黃雍熙,都是荒野保護協會從籌備至今的志工,這三十年來經常碰面,算是在環境運動上有著革命情感的老伙伴,所以有幸能一路見證廖伯父及其子女們的傳奇故事,包括細讀從「想到什麼就寫什麼」第一冊看到第九冊這長達一百三十萬字的家族歷史,其實同時也看到了整整一代人的生活史。
這一本「生徒時代」描述的是「茶金歲月」的年代之前,廖伯父的成長與求學故事,重現了二戰前後台灣庶民百姓的生活日常,其實不要小看這個似乎屬於個人的自傳,誠如傳記作家楊艾俐所主張的,人人都可以寫傳記,不必是個大人物,因為即使是一粒小水滴,也可以映照世界。她認為,歷史是宏觀,時代是長河,傳記是時代的小小身影,是一個人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的貢獻,人們從個人傳記得到的啟示,不下於從宏觀歷史得來的經驗,甚至更超出一個時代所能告訴我們的事。
的確,寫回憶錄應該是每個人走過青壯年後的必修學分,不是為了述說自己的豐功偉業,而是把自己的人生經驗與體會,提供給別人參考,人類社會的進步,來自於能承續前人的經驗,在前人努力的基礎上繼續發展。
另一方面,寫回憶錄對個人來說,也有精神療癒的作用,因為所有的經驗其實都沒有真正地過去,都潛藏在內心深處影響著我們,我們可以在隔了一段時空距離後,重新審視種種生命經驗,賦予新的意義。而且過往有很多事情當年來不及體會,如今透過書寫回憶,就能將模糊的印象重新描繪一次,從中得到領悟,然後在當下還來得及時,擁有改善或實踐的力量。
每次聽惠慶雍熙賢伉儷聊到廖伯父的點點滴滴時,總會羨慕我們的父執輩歷經二次大戰,活過大變動的時代,而我們的生活環境雖然比他們安穩且物質條件豐盛,但卻也相對平庸。
不過當我再度仔細拜讀茶經歲月前傳,卻又有不同的體會,覺得我們也有屬於我們獨特的「大時代」,而且每個世代只要如同作者面對當下命運不逃避,以真誠樸直的態度勇於任事,不必是大人物,每一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世代裡寫下屬於自己的傳奇,為這個世界增添一些光彩。
另外也要再度感謝廖伯父能為台灣留下這部動人的自傳,也同時留下了時代的共同記憶,讓大家不會忘記我們是怎麼走過來的,因為民族的集體記憶,是一個社會的靈魂與國家的精神。一個有根的民族,會走得比較安心,比較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