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一種選擇

幸福是一種選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個人自認快樂與否有三種決定因素:幸福設定點,生活環境以及意向活動。

    幸福設定點決定了將近一半的快樂因素,這跟個人特質一樣,會隨著一個人成長成熟而變得穩定,可以說是先天的因素。

    生活環境只佔百分之十快樂與否的決定因素。生活環境包括了正面或負面的事件(一個快樂或受創的童年,有高學位或慘遭退學……)婚姻狀態、職業、收入、健康……等等。

    意向活動決定了最後的百分之四十,這一部分是我們完全可以掌控的,包括行為活動(與好朋友碰面聊天),認知活動(調整自己的態度與視野),以及意志活動(努力達成個人目標)。

    除了先天的幸福設定點之外,因為人類很容易適應環境的改變,所以限於環境的改變對於是否覺得幸福快樂的影響往往只是一時的變化,但是意向活動卻具有長期的影響力。

    的確,據研究,幸運的人,「腦」裏總是保持愉快的狀態。

     所謂愉快的狀態,並不是真的碰到好事,我們就快樂,而是無論如何,我們就是要快樂,即便假裝快樂也可以。

  從小我就知道「假裝」的效用,若你形體假裝著自己很愉快,不久,精神上真的會很愉快。我們都知道情緒會影響生理的變化(荷爾蒙分泌等等),反過來,生理(肉體)的改變也會影響到心理(情緒)。

   我們的確可以選擇如何看待這個世界,我們選擇要相信什麼,不相信什麼。若是我們沒有這種體察,我們就會忘記,原來我們可以控制這些選擇,而我們如何選擇這些事情,就形成我們自己的世界觀。

    我的記本書扉頁幾十年來總是謄寫著一段話:「對已成之事實,須看破放下,順因緣觀,不起追悔;對當前事物,宜惜取因緣,掘發可造性,積極耕種。」

  這一段話與西方著名的祈禱詞精神上有些雷同:「請賜我平靜,能接納我無法改變的事;請賜我勇氣,能改變我可以改變的事;並賜我智慧,讓我能分辨這兩者的不同。」我覺得要區分可以改變或無法改變的智慧並不難,只要是自己可以做的事,就是可以改變的,而必須求之於人者,就是不能改變的事。年輕時我們滿懷志氣,想更正一切不合理的事,想改革社會;如今我已經知道,想改變世界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改變自己。

  因此,我不斷提醒自己不要求別人,不批評別人,對於看不慣的事務,若是我們沒有建設性或可行的意見同時也幫不上忙的,就不會浪費心神去抱怨,因為抱怨不只於事無補,更重要的是會耗損我們的精力與熱情。

  泰戈爾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流淚,那麼你也要錯過群星。」

    常常覺得,生命中不見得需要有太過具體與功利的目標,但是要時常抱持著夢想,那種向上向善的願景,然後在每天的偶然與邂逅中認真的生活,那麼命運之神終究會引領你走在自己的道路上。

  人生是一場豐富的饗宴,值得我們快快樂樂大玩一場。生命要活得精彩,所謂精彩跟做大事或賺大錢沒關,也跟什麼留芳萬世或遺臭萬年也都無關,它只在於我們能不能把自己的生命發揮得淋漓盡致,不虛此生!

raw-image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8會員
86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很多人在職時因為工作壓力太大,下班後只想窩在沙發上看電視,假日也在補眠跟購物中度過,沒有閒情逸致培養業餘興趣或參加社團,整個人就會對什麼都沒有興致,整天盯著電視看,失去生活的熱情。     繪畫大師畢卡索曾經說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我花了很多年的時間,才變得年輕!」是啊!多少人從進入學校就開始變
(一)什麼是和解?為什麼要和解? 隨著歲月成長,我們經歷過許多事情遇到許多人,記憶絕大多數隨風而逝,了無痕跡,但是在不同的生命階段,總會有些人,有些事,在我們心裡留下深深的印記,或許有人傷害過我們,我們也曾經辜負過別人,這些傷痕與遺憾,都需要藉由和解來撫平。 最近有個媒體曾經對熟齡族做調查,發現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常常揣想著李白寫這首詩的心情「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我想,寫這首詩時,李白一定是站在高處,一定是面對著空莽的天地,當然,也一定是在秋天,在秋風蕭瑟中,此外,有好友、有美酒。   古人說:
 很多人在職時因為工作壓力太大,下班後只想窩在沙發上看電視,假日也在補眠跟購物中度過,沒有閒情逸致培養業餘興趣或參加社團,整個人就會對什麼都沒有興致,整天盯著電視看,失去生活的熱情。     繪畫大師畢卡索曾經說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我花了很多年的時間,才變得年輕!」是啊!多少人從進入學校就開始變
(一)什麼是和解?為什麼要和解? 隨著歲月成長,我們經歷過許多事情遇到許多人,記憶絕大多數隨風而逝,了無痕跡,但是在不同的生命階段,總會有些人,有些事,在我們心裡留下深深的印記,或許有人傷害過我們,我們也曾經辜負過別人,這些傷痕與遺憾,都需要藉由和解來撫平。 最近有個媒體曾經對熟齡族做調查,發現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常常揣想著李白寫這首詩的心情「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我想,寫這首詩時,李白一定是站在高處,一定是面對著空莽的天地,當然,也一定是在秋天,在秋風蕭瑟中,此外,有好友、有美酒。   古人說: